黄山散记
八月十一日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早餐,有人说,昨晚黄山市的天气预报说,今天黄山有暴雨,此次黄山游,我们最怕的就是这台风”桑美“了,如果台风一来,那还怎么游黄山啊,到了山上,怕是还有生命危险哪。记得去年游张家界的天子山,因为下雨,所有的景色都被云雾笼罩,我们甚至对面不见人,有一位教师还掉了队。但黄山的导游却说,游黄山,不管什么天气全都有美景。如此最好,既来之,则安之,今天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炎阳,我们都只能准时出发去登临黄山。
晚上就住在山上,那么今天的游程应该很从容的,得爬山,就得轻装,得住宿,很多东西不能轻装。听说山上住宿很艰苦,几十人住在一起,上下铺,毛巾牙刷等等都得自备,爬了一天的山,肯定会出很多汗,换洗的衣服总得带吧,山上吃的全都是黄山的挑山工挑上去的,很贵,一瓶矿泉水得五元,黄瓜十元钱三条,带了孩子,得多带几瓶矿泉水,多带些吃的吧。山上不能打伞,说怕雷,我们都备了一次性的雨衣,但为了预防太阳晒,还是把伞带上了。每一样东西的取舍都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背了个大袋子上山。
一个多小时后,在黄山山门换车,十几分钟后到达慈光阁索道站,在刻有“中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巨石前留影。导游去买门票,全票二百元,说是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可免费,六十周岁以上的半票,七八月份,教师凭教师证、学生凭学生证半票(我们的孩子都没有学生证,就带了户口薄),我们十四人的团体,有两人免费(一位七十三,一位七十四),八人半票(一位六十三岁,四位教师,三个孩子),每种优惠,我们都有人享受到,而且事前都有充分的准备,大家都很高兴。
因为是星期五,没有双休日的熙熙攘攘,不用等待(第二天下山时,碰到很多未乘缆车的游客,他们说坐缆车起码得等上四个小时),我们一一上了六人的缆车(每人六十五元),在半空中飞呀飞呀,飞过峡谷,但见群山荟萃,但见悬崖壁立,正害怕间,就到了玉屏站。去玉屏景区看黄山的天下第一松——迎客松,行至半路,忽然发现少了两位老人,她们又没有手机可联系,可把导游给急坏了,赶紧回头去找,原来她们走得快,从另一条岔道先上去了,幸亏今天游客不是很多,好不容易才把她们找回来。经过这一波折,以后,两位导游就把我们看得很紧,大家也都不敢乱走。
先看到送客松,据说真正的送客松已经枯死了,这棵原名引客松的,就改作了送客松,枝叶繁茂,似一位舞者,让每一位游客都记住黄山的奇丽。再向前走十几米,是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巨石平台,称文殊台,这是欣赏黄山美景的绝佳之处。
北面就是玉屏峰,玉屏峰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屏障的最上方仔细看去是一尊维妙维肖的仰卧的大佛,玉屏卧佛是花岗岩山体经过自然风化形成的,毫无人工斧凿的痕迹。它长约数百米,鼻子高耸,眉眼清晰,甚至连头上的螺髻、颈部的喉结也都清晰可辨。玉屏卧佛头向莲花峰,脚朝耕云峰,左右有象、狮二石镇守,头顶有金龟侍候,卧姿安详,望之令人忘却俗世的一切烦忧。上面有很多的摩崖石刻。最有名的是徐霞客的“黄山第一处”,最醒目的是毛泽东的手迹“江山如此多娇”,题刻在最上面,对黄山来说,这句题刻是多么相称啊。还有很多石刻都是对黄山的赞美:“天地自丽”、“宇宙大观”、“别有天地”、“奇松怪石”、“云海奇观”、“云海大千”等等。天下名山僧占多,黄山有如此一座天然妙成的卧佛,黄山有很多跟佛有关的地名,却没有一座寺院,黄山向世人展示的就是它的自然美啊。
狮石旁就是黄山的国宝“迎客松”,树龄八百多年,是黄山松的代表,破石而生,姿态苍劲,翠叶如盖,挥展双臂,热情的欢迎四海的游客。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众多的游客在此列队留影,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作为国之瑰宝,它是当之无愧的。附近有陪客松,为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态秀丽,长年累月既陪伴游人观景,又陪游人小憩。
向西北眺望,能看到黄山的第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
西面是莲蕊峰,象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云雾绕缭着,是那么的神秘莫测,不一会,风吹走了云雾,朝阳照射着,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瓣瓣的花苞反射着阳光,还有苍翠的青松点缀着,仿佛仙境一般。当我按下快门时,发现阳光不见了,雾气又缭绕着,于是,再次等候着阳光的来临。今天的天气真的好极了,没有雨,也不热,阳光时隐时现,害怕台风实无必要,游人的心情也都晴空万里。
东望是黄山的第三高峰有“天上都会”之称的天都峰,以险而著称,拔地参天,气势磅礴,眺望登峰盘道,犹如天降云梯,峰顶险窄石脊,称鲫鱼背,是黄山最险的地方。你看,耕云峰顶有一只活泼逗趣的小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想越过万丈巨壑,跃上高耸云霄的天都峰,故名“松鼠跳天都”。只是不在我们行程之内,我们的游程是攀登黄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
此去光明顶,有两条路,一条平而远,一条陡而近,远远望去,山路玉带般从眼前一直盘绕到山顶,游人络绎不绝,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选择了近路。一路上,有一块奇石叫手机石,仔细看来,确实象一只巨型的大哥大,想不到千万年前,我们美丽的黄山就有了如此先进的通讯工具,这石也叫仙人指路,仿佛人手伸出的食指;有天然形成的岩画“鸳鸯戏水”,远远的,你能看到孔雀戏莲花,龟兔赛跑,那呼呼大睡的兔子,后面紧跑慢追的小龟,真令人叫绝。半路上印象深刻的还有龟石和蛇石,形象逼真,站在两石中间能看到百步云梯,这就叫作“龟蛇二将守云梯”。在这儿你能望见前面的两座山峰,左为钟峰,形似覆钟,右为鳌鱼峰,鳌鱼峰前还有数石,远望似螺蛳,那鳌鱼张着大嘴,面前的几颗螺丝,似乎就要被它一口吞下,叫鳌鱼吃螺蛳。山的中间有一个石头活脱脱一穿着袈沙的猪八戒,就叫“猪八戒照镜子”,上面还有一个石头酷似老鼠,命名为“老鼠偷油”。如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一路点缀得山花烂漫,令人暇思,可惜的是我们这一团,老的老,少的少,那导游只管带着人往前冲,我那儿子背着个大包,紧随导游左右,却没有看到什么听来什么。今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但没有导游的介绍,这一切,又都成了无缘对面不相识了。我们几个垫后,每到一处,只要有别的导游在指指点点,就赶忙挤过去借光。
百步云梯的坡度很大,只容一人通过,最窄处胖子怕是挤不过去的。由于风化侵入、流水冰冻和重力崩塌的不断作用,原来完整的花岗岩被裂分为二,两峰的中间还嵌着一个石球,形成地拔双崖,天余一线的“一线天”的壮美景观。在一线天,我们碰到了一对五六岁的孪生兄妹,他们的父母气喘吁吁,让他们休息一会儿,他们却兴致勃勃一个劲往上爬,不肯歇休。每一碰到的游客都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我们的几个孩子也受到了鼓舞,不再喊累,不再腻着妈妈喊爬不动了。
过了一线天,我们到了鳌鱼的身边,两条路合而为一,三岔路口,上上下下的游客挤在一起,街市般热闹。经过鳌鱼嘴,回过头去,那第一只螺丝却变成了一只鹦鹉了。在鳌鱼峰峭壁上,镌有“大块文章”四个遒劲的大字,这是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山大学校长、书法家邹鲁题写的。一导游说这四字是赞美黄山的风景有气魄,气势宏伟,“大块文章”四字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意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邹鲁先生畅游黄山,惊叹黄山造化,“大块文章”正是赞美黄山美景的情感流露,诗情画意,耐人寻味。那个“章”字,最后一竖划破了中间的日字,意蕴早日出头,真让人感叹我们中华民族方块字的无穷魅力啊。黄山上还留有多处他的摩崖题刻,如“突兀撑苍穹”、“东南邹鲁”、“怒马奔腾”、“听涛观瀑”,融书法、文学、情感于一炉,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丰富了黄山自然风景的内涵。
此去天海用餐,一个早上的山路爬上来,虽然不时有美味填塞,到了十二点半,也早已是肌肠辘辘了。吃了中餐,不曾休息 ,就直奔光明顶,以为下午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凑,得赶紧赶路啊。
一点半左右到达光明顶, 光明顶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相传,古代有位名叫“智空”的和尚,在此修行15年。有一天,亲见“日华”出现于天门,山顶大放光明,故名“光明顶”。顶上平坦而高旷,面积约6万平方米,视野开阔,四面受奇,八方献巧,遂成为黄山一揽胜处。既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又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因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长久,故“光明顶”之名尤为相宜。 在此可以观看黄山日出。说是在黄山全年只有46天能看到日出,今晚我们将住宿西海排去楼,爬一个小时的山路即可到达光明顶看日出,不知能否一睹那闻名遐迩令人心驰神往的黄山日出。明天将再次来光明顶,因此,我们只在此逗留了十几分钟,就开始了下山的行程。
远远地看到了那块飞来石,导游说到飞来石上去摸摸那天外来的巧石,运气财气福气随你来。路经那形态毕真的剪刀石,不一会就零距离接触飞来石。巨石耸立在岩石平台上,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手摸那开辟鸿蒙,娲皇氏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而弃在青埂峰下的顽石,那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吸引了我无数次的日出中的那块神秘而奇丽的通灵石,真是今夕何夕啊。背依巨石,面对千山万壑,仿佛登临绝顶,转过身来,以千山万壑、云烟飘渺为背景,感觉奇妙极了。
飞来石的近旁建有行知亭,陶行知那睿智的“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话语就刻在亭柱上,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黄山游客。在此小憩,但听见下面的游客在高声大喊,我们中也有人高声地接应,以为赶山路,兴之所之,前者呼后者应而已。
不料十几分钟后,到得一处,导游让我们对着对面的悬崖放大喉咙喊一嗓子,说这是回音壁,呼喊一下试试。于是,七八人对着对面陡立如削的大峭壁一齐大声喊“哦......”果然山谷回音,不绝于耳,而且这一大喊之后,但觉心情为之畅快。怪不得一批批的客人都要在此声嘶力竭了。这里是山中回音最佳处,下临深达百米的白云大峡谷,又面对峭壁,如游人在此高呼,声音就会从峰壁、深谷返回,连续出现回音,令人奇中生趣,玩味无穷。这个自然造化的回音壁,无论是空间之大,距离之远,回音之效果,都是任何人工建造的回音壁所难以企及的。
一路紧赶慢赶,不到三点钟就到了排云楼,导游安排我们住进房间,就说好好休息吧,晚上六点可去排云亭看日落,五点半准时晚餐。原来这么焦急的赶啊赶的,就为的是到旅馆来休息啊,我们不觉都埋怨起导游,一路上游而不导。住进七人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比我们想象中的艰苦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只睡觉休息,孩子们打牌,有大人参与,很是热闹,睡不着,就在带去的信笺上记下一天来的行程,以备日后之用。
排云亭位于黄山风景区西海门,为一长形风景亭,花岗岩条石结构,石根楣刻有“排云亭”三字。亭前有平台,台前设有石栏铁索,游客可以凭栏饱览西海奇景。这里面对群峰大壑,视野开阔,是观赏黄山秀色最佳处之一。俯瞰,是深广的西海峡谷;仰视,是并列的西海峰林。晴天阳光射入峰林,明暗不同,立体感特强;雾日则山色空朦,变幻万状。有时浓雾随大风奔流,势若大江大河,蔚为壮观。因西海时有云雾在谷中升腾,扑至石亭前大多消散,故名“排云亭”。如值落日沉垂、晚霞飞射,立亭前远眺,更是一番美妙景象,使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当代后奕斋曾有诗赞曰;“飒飒秋风淡淡天,石亭小坐捕飞烟。疑楼突兀千寻谷,苍树葱宠万丈渊,雾锁青峰浮海外,云迷翠壁幻人间。灵山此处真奇秀,西望神驰欲化仙。” 晚餐后去排云亭,因为有雨点飘来,又跑回去拿雨衣,不料就只差了那么些时间,早去的人看到了晚霞,我们却只看到寻沉沉暮霭。导游没有来,我们自己也看不出什么,幸好有别的旅游团,说排云亭前石景荟萃,什么武松打虎,仙人晒靴,仙女绣花,文王拉车,天狗望月等等,一一看去,却也形态栩栩如生。
晚上那么多人挤在一间房间里,因为时间充裕,全都围在电视前看那《昭君出塞》,男女老幼,皆大欢喜啊。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峨嵋之清凉、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衡山之烟云,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据此又称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但我等凡人,走马观花,只以到此一游为快,自然无法悉心领会。不过,如果有机会,还想黄山游啊。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