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注重解决好的问题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2:04阅读:
字号:小|大
尊敬的党组织: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法专业的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生态环境保护,我非常喜欢并尊重我的专业,在我看来这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这些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物质财富,然而由于我们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给我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障碍,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
想观念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尽管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可喜的进展,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人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的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占主导地位,这些地方和单位还在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显然,若不破除种种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代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并见诸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看来有必要在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联系实际,就如何转变思想观念的问题进行一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是继续因循传统工业文明的旧观念、老路子,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理念和思路指导发展?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破解了,认识飞跃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变成各级各行各业和全民族的自觉行动,才能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沿用了传统工业文明的方式,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二十几年间,西方工业化初期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以及种种社会、民生问题便集中显现出来。实践证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当前最紧要的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到强化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适当调控第二产业(重化工),改变“二产比重高、三产比重低、一产发展滞后”的不协调现状;实现由主要靠物质(资金、资源、环境)投入向主要靠知识、智力开发和技术进步加快发展转变;调整优化经济区域布局,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区确定发展方向、重点;坚持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民生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生态文明,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都应当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好。
改革、完善政绩考评标准。实行以gdp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标准和办法,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不顾及资源、环境成本的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也助长了种种非理性的发展理念和行为。如“以gdp论英雄”,盲目追求、互相攀比经济增长速度,“拼资源、拼环境,追求高速发展”。这同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要求是相悖的。解决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问题,关键在于改革、完善经济核算和政绩评价制度体系。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设计、试行的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核算评价体系,把资源、环境、民生等纳入了核算考核内容,有效弥补了以往单纯以gdp作为考评主要标准的缺陷。3come文档频道目前全国已有若干省(区、市)试行,效果非常好,使各级干部由原来主要关心经济增长速度变为全面关心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的协调持续发展。若将这项改革在全国普遍推开,那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破解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牵动改革、发展全局。要使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开,卓见成效,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应当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定期检查,总结经验,具体指导。这是有决定意义的环节,也是有待突破的环节。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转折很有必要加强对生态文明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搞清楚生态文明的内涵、本质、特征及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结合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失时机地推行、实施好生态文明建设。
汇报人:徐天爱
2008年11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法专业的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生态环境保护,我非常喜欢并尊重我的专业,在我看来这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这些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物质财富,然而由于我们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给我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障碍,所以我们有必要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
想观念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尽管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可喜的进展,但是还有相当多的人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的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占主导地位,这些地方和单位还在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gdp的高速增长。显然,若不破除种种陈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代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并见诸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看来有必要在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联系实际,就如何转变思想观念的问题进行一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是继续因循传统工业文明的旧观念、老路子,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理念和思路指导发展?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破解了,认识飞跃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变成各级各行各业和全民族的自觉行动,才能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沿用了传统工业文明的方式,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二十几年间,西方工业化初期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以及种种社会、民生问题便集中显现出来。实践证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当前最紧要的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到强化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适当调控第二产业(重化工),改变“二产比重高、三产比重低、一产发展滞后”的不协调现状;实现由主要靠物质(资金、资源、环境)投入向主要靠知识、智力开发和技术进步加快发展转变;调整优化经济区域布局,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区确定发展方向、重点;坚持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民生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生态文明,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都应当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好。
改革、完善政绩考评标准。实行以gdp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标准和办法,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不顾及资源、环境成本的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也助长了种种非理性的发展理念和行为。如“以gdp论英雄”,盲目追求、互相攀比经济增长速度,“拼资源、拼环境,追求高速发展”。这同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要求是相悖的。解决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问题,关键在于改革、完善经济核算和政绩评价制度体系。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设计、试行的以“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核算评价体系,把资源、环境、民生等纳入了核算考核内容,有效弥补了以往单纯以gdp作为考评主要标准的缺陷。3come文档频道目前全国已有若干省(区、市)试行,效果非常好,使各级干部由原来主要关心经济增长速度变为全面关心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的协调持续发展。若将这项改革在全国普遍推开,那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破解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牵动改革、发展全局。要使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开,卓见成效,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应当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定期检查,总结经验,具体指导。这是有决定意义的环节,也是有待突破的环节。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转折很有必要加强对生态文明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搞清楚生态文明的内涵、本质、特征及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结合正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失时机地推行、实施好生态文明建设。
汇报人:徐天爱
2008年11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