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汇报材料 -> 正文

乡镇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汇报材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2:24阅读:
字号:|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县教育局3月9日视频会议精神,严格按《规范课程设置标准和计划情况》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学校现有学生117人,分1—6年级六个教学班,学校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代教1人,大专文凭1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8人,未评职称1人。教师中,普通话合格率,计算机合格率均达100%。学校有县级教学能手1人,上学年获得国家级荣誉证书的教师6人,学生70人,县级学科活动类成果获奖者3人。通过对教师的各种培训,大大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二、规范办学行为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我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确保区域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并进行公示。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1、我校严格执行《规范课程设置标准和计划情况》,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学校要求所有课程特别是副课都必须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或相关资料。

  2、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按照省规定执行:每周上课5天,学生冬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点50分,夏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点30分。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同时,我们向家长宣传: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

  3、严格控制作业量。我校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均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以前个别教师作业量略多的现象已杜绝。

  4、严格规范考试行为。除每期期末一次文化考试之外,我校未组织学生参加其它各种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

  5、严格教学用书管理。我校学生所使用的均为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教学用书。我校从不组织学生统一购买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也从不向学生推荐各类教辅材料。循环教材要求学生均包书皮,不得在书上乱涂乱画,保证教材整洁完好,以利循环使用。

  6、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和文件,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度,同时制定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确保广大师生校园内的安全。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教育,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围环境的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贯彻《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条例》,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求学校食堂大师傅有健康证,不购买无食品卫生许可证摊点的粮油、蔬菜,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坚持每周1——6年级上一节室内健康课,增强学生健康卫生意识,增加学生健康卫生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开展学生常见病及流行性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工作,同时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7、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我校体、艺“2+1”项目分音乐(舞蹈队)、体育(跳绳)、美术(写字)三大特色团队。

  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是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将多渠道地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我们意识到规范办学行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还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上级要求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