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工作评估汇报材料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题记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讲到:要注重领导过程中的细节与小事。只有把细节处理好,在细节中抓住了关键点,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成功;还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的做好执行方面的工作。这段话意在告诫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管理的技巧。
学校教学工作可谓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有时候真让人“剪不断,理还乱”,那怎样摆脱这一困境,在“规矩”与“方圆”中求得有效管理呢?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追求做得更好!我们的目标锁定在:改变能改变的,改变应该改变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求急功近利,只求教师提高、学生成长、学校发展;我们的宗旨是:向时间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我们的工作路径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处着眼,把具体事做好!
时间管理
管理是把“双刃剑”,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既要知道应该怎样去管理,更要懂得能够怎样去管理。
⑴以5年为单位的时间管理——战略管理
我们说,有了长远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才有目标、有重点。方向明确就不会走弯路,就会减少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教学工作更是如此。XX年,我们在充分分析学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教师实际,拟定了《北岭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到现在,规划发展目标中“教学块”有80%得以实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快速发展,XX年年我校被评为“创建教育先导区优秀学校”和“特色学校”。
⑵以年、月为单位的时间管理——目标管理
有了长远的规划,还要有年度和学期计划,把长远的规划具体化。每学年,我们都要认真分析上一学年的工作得失,认真部署下学年的工作目标。一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大约20周,学期初做什么,学期中作什么,学期结束时做什么,都是比较明确的。甚至开学的第一周做什么,第二周做什么,也是十分具体的。比如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二个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达级活动”、每月月底检查教案、每半个月进行学生作业的检查等。把这些常规工作任务列成一个个目标,做起来自然觉得有章可循。
⑶以月、周为单位的时间管理——任务管理
以月、周为单位的时间管理就是把目标管理调整为任务管理,把工作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在一个月或一周中集中解决那些问题、完成那些任务应该是明确的,所以我们有逐月工作安排,周工作安排。教导处人员在每周五下午都要集中起来回顾上周的工作,落实下周的任务,让全校教职工都知道学校的工作、自己分担的任务。
⑷以日、时为单位的时间管理——效率管理
自己和教导处管理人员都要努力做到几点:①做事要有条理,谨严有序。每天晚上对工作进行盘点,记录当天的事,规划第二天要完成的3——5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序。这样,第二天的工作就能有条不紊的进行。②做事要有始有终,避免拖泥带水、留下后遗症,当天的事情最好当天完成。③学会快速转换思维,避免使自己陷入无休止的事务之中。④有意培养工作效率,经常搞一些“一分钟阅读”、“一分钟日志”等训练。
目标明确了,任务具体了,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作保证,实施起来可能就会捉襟见肘,或者走了样,所以我们还要做好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
管理人即发展人,制度不仅可以管人,还可以立人。
实践证明,教师成长,既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还需要一个合理的教师发展制度。
⑴建章立制,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为规范教学管理,我们严格遵循“可操作性、合理性、创新性”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30 余项,从学校五年规划、年度发展目标、学期教学计划到《青年教师培养与提高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学习反思制度》,再具体到《教学常规五环节规范》等。每一项制度起初建立时,都源于发现了一定的共性问题,需要制度来约束。如数学科主任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习惯不好,就围绕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北岭小学数学学习习惯条例》,该条例从课前预习习惯、认真听讲习惯、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等16个方面为学生提出要求,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好习惯的具体做法,这样的规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们非常喜欢。
⑵实行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学校内部的教师、资源,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城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在工资总额包干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与学校内部的考评方案(其中教学块占80%)、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配套进行。努力做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再如,在《教师奖励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凡是参与学校、区以上组织的活动并获得好成绩,都要进行奖励。前不久,我校开展了“形成特色,打造精品”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活动后对获得奖项的教师进行了物质鼓励,虽然金额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质优酬的策略,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积极性,增强了办学活力。
过程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驾护航后,接下来就是要将那些具体的事情踏踏实实地、精益求精地做好,把好过程关。
● 常规管理工作——求细、求精、求新
常规是创新、发展的基础,要想把教改思想落到实处,关键是靠教学常规管理,向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要效益。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而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在“向常规管理要质量”的教学管理方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教学常规管理改革,把改革渗透到每个管理环节之中。要求教导处人员明确管理职责,理清管理思路,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易于操作的管理办法;要求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努力做到“把眼光盯在质量上,把功夫下在备课上,把基础放在个人素质提高上,把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目标放在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生的培养上,把效果显现在40分钟的课堂上”。
⑴认真备课。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为达到预期目标和获得理想效果,都必须在活动之前认真进行设计。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完成预期任务,更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这种设计就是备课。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胸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脑中有案”。为了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达到教师备课“常备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深”的目的,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到网上浏览教学资源,与名师对接,学习其方法、并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科特点的个性化教案。①统一备课格式。 教案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上课前的一种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你会发现课堂上会有太多的“精彩”,有时让你措手不及,有时令你激情澎湃、有时叫你困惑不解,有时又使你思绪万千……如果将这些未曾预设的“精彩”记录下来,无疑对教师的成长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于是我们统一教案的格式,要求每位教师撰写教案时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可以记录课上的“精彩”,可以记录课后的得失、可以记录课上的“灵感”,也可以记录师生的“碰撞”……我们还特别强化了目标意识,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目标要全面具体。既要有全册教材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更重要的是每一教学环节都要有阶段达成目标。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教师盲目上课的现象。②强调集体备课。 开学前,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们集中备课,协调好一学期的备课分工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写出“可圈可点”的教案,然后大家共同评议、修改、完善,形成教案母本,实现教案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同教研组留出时间,每周保证一次时间进行集体教研。同一学科组所有教师必须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参加。研究内容要涵盖教材、学生、教法乃至课程标准中所有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确定出自己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检验。③张扬备课个性。 教学中,执教者必须本着实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结合班级和学科的教学实际对教案母本进行再处理,注重体现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强调因材施教。④加强管理督查。 从管理层面看,备课是手段而非目的,领导检查教师备课情况不是机械地数页数、课时数,看书写认真程度,而应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看备课的实际效果。因此,在一般常规性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推门听课的力度,以提高课堂效益为中心,通过查阅教案和随堂听课,加大“课前自我调整”和“课后反思”的检查力度。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精神;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标准思想;三看教后反思是否有针对性和提升性。 教导处每月对教师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