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范文参考 -> 汇报体会 -> 汇报材料 -> 正文

文明单位验收汇报材料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2-2-12 16:52:26阅读:
字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来自天门中学的秦玉辉,在这喜迎丰收之际,在全国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我县建县100周年之时,为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今天我本人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互相提高,倍感荣幸。

同志们,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当今世界进步的潮流,发展也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因此,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当前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是关于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及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第一是以人为本,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今天我做为基层学校的一个代表,就全面落实发展观,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学校这个主题向大家做报告:

天门中学地处方正县西,东邻蚂蚁河,北邻松花江,是方正县最大的农村初中,学校占地面积 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5000多平方米,在校生483人,教职工62人,多年来在全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已成为全县初中的排头兵,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把推进素质教育当做学校的核心工作,把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办好特色做为工作主线,以德育为首加强师德建设,以新课改为契机,优化教学过程,以科研为载体建构有效教学,从而使我校学生在行为养成、自主学习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我校的中考升学率多年一直位于全县前矛,同时我们加强了体育健康教育,我校的篮球、田径项目做为传统项目在全县各类比赛中均名列第一,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与认可。

一、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三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方针,把学生终身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做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突出办好特色做为学校的工作主线,提高质量重在减负增效,优化环境重在育人功效,特色办学重在突出有效教学,同时制定和完善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职能管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科研管理、总务管理八个一级管理,三十二个二级管理,从而形成了一个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为全面提高质量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基础。

1.变单一的层次管理为层次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建立了三个职能层,一是教学督导评价职能层,二是教研组教学研究职能层,三是年级组的教育管理职能层。对三个层次相应制定了岗位职责及指标评价标准。例如,在抓组长的职能作用时,我们实施“三一一”工作程序,三即开好三个会,即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学生的学习质量诊断会、学生生活思想总结会,每次考试之后都要开好这三个会。两个一是每周一次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的学习及工作例会,每月一次教研组长工作交流汇报会。通过这种网络化的管理,使教学工作更加细化,情况了解的更加详实,效果也更加突出。

2.强化职能,突出班子建设

我们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素质,在班子建设上提倡“跟我来”,反对“给我上”,同时要求做好“严”、“实”两篇文章,严即: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性、严而有恒。实即:查实情、说实话、亮实招、求实效。通过三年的努力,我校班子团结务实、廉洁自律,专业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群众威信高。

3.深入一线,时时掌握教学情况

深入一线主要途径就是到课堂听课,深入教学一线重点做到“四听”“四看”,四听:一是全面性听课,摸清当前学校教学状况;二是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三是参与教研活动,进行专题性听课;四是检查性听课,看教师是否严格执行三表和课程计划,同时要求听课后必须要与教师交流。通过不断的听课、研课,使我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了解课情、教情、学情,把握全校当前教学状态。为改进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

4.强化制度约束,细字当头,体现人性管理,情字当先。

近几年来,我校依据管理工程,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考评细则,规范了教师的行为,尤其是在教学行为和过程上,对制度和细则每一个环节都做了细致的要求,细节决定成败,也正是这些细致的要求,使得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在“规矩”之下成了“方圆”。同时在严格要求下我们又注重人性化关怀,比如:有些教师为了看护学生,早晨提前来,中午不回家,看到老师的辛苦,我们决定全校统一上早自习和午自习,但这两个自习绝不允许老师讲课,主要是为了看护学生,这样我们规定有自习的老师可以提前一小时下班,这样做之后,不但学生的安全及教学秩序有了保障,同时也让老师有了充分的休息时间,还比如说在我校可以用短信的方式向领导请假,在短信中说明请假理由,特别是病假,校领导往往回复一些关心和问候的话语,出远门的回复注意安全等关切的话语。因此让老师们感到很温暖,平时很少请假,请假的也一定会找时间把缺的课补上。避免了“制度上了墙,人性靠了旁,成天生硬管,干群很紧张”的局面。教师们也把所有的精力运用到了教育教学上,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创设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管理氛围。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施有效教学

近年来,新课改给教师带来很大的不适应。教师们驾驭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问题设计的能力、课后反思的能力等都没有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于是为了应试很多老师走上以教辅代替教材的歪路。一本不够两本,两本不够三本,整天给学生讲题练题,教师讲的很累,学生听的很苦,而超负荷的家庭作业又使学生厌学。最严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下滑。为了能够破解难题,我们采取了以下七项做法:

1.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正确的教学原则。

首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能开全的学科尽量开全,避免数语外学习时间挤占过多,不额外增加课时,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不补课。其次不以升学为目的,要坚持师生共同成长,教师要专业化发展,学生要终身发展。在教学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双基,以弄清概念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训练为途径。要求教师把握学情,研究学法,改进教法,精心构建训练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

2.注重课前准备,抓好备课环节。

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精心设计教案。首先要求老师能够把本节的知识点分布情况、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备出来,要求教师重点要把组织教学的过程表现出来,把问题设计写出来,同时突出课后的反思及板书的设计。从而将教师的备课重点从怎么讲授转化到如何引导提问学生上来,减轻了教师书写文字的劳动,增大了教师备课容量。教师为写好教案更应该事先备好课标,挖掘和重组教材,认真研究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热情,这样才能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写好习题课教案和复习课教案,确保每堂课教师都能做到精心准备,突出课堂效果。

3.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我们向教师提出课堂六项要求和十二字要领。六要求是:一是教学要求明确、具体、切合实际;二是教学过程要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三是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讨论、分析、归纳自己得结论;四是按认知规律形成教学层次,疏密起伏有高潮;五是注重反馈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六是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字要领就是“大容量、快节奏、分层次、高效益”。当然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达到上述要求,但我们将其印制在教案首页,做为我校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向着这个目标逐渐迈进。

4.做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我校同一学年数语外三科教师各3人,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集体作战的功能,将同一学年的教师分在一个办公室里,便于集体备课,我们日常集体备课绝不是“作秀”,也没有中心发言人,但3个教师每天都坚持同时备同一节课,3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做到备课同步。教学进度一致,讲课进度同步,甚至一节课讲多少都回来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这个传统已经坚持十多年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受到县进修校教研员的好评。同时大办公室办公也促进了教师间的友谊,为教师们正确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方便。

5.坚持全学科发展,坚持全面提高,突破应试瓶颈

多年来,由于中考的原因,造成了学校各学科发展十分不均衡,有的学科书山漫漫,题海无涯,有的学科蜻蜓点水、一知半解,有的老师忙的身心疲惫,有的老师自在逍遥,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终身发展,也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我们提出,教学管理一把尺,考核评定一刀切,让所有学科均衡发展。同时由于现在学额小、班额小,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全面提高。如:学校每个班级都装有两块黑板,从而确保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

6.坚持不同学年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

初一学年是新生入学,重在适应初中的教学环境和促进学习方法的养成。在学习中重点要打好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针对小学没有开设外语课更要加强外语教学,针对初一我们坚信“一切皆有可能”。初二学年重在抓巩固,注重分层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教学,防止初二塌腰。对一些学困生要加强情感交流,避免辍学和流失,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初三学年重在抓提高。在尽可能提高升学成绩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健康,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向社会和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7.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的优势。

尽量利用现有的实验设施和器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现在我校理化教师已能利用多媒体上课,收到良好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即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升了教学质量,今后我们还将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努力建构有效教学,实施有生命的课堂,让课堂成为教师点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窗口,让课堂成为教师打开学生快乐成长的页面。

三、坚持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学校的发展过程,所以说,师资队伍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甚至是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就目前来看,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努力要做到的,众所周知,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着质的改变,正是基于此,《纲要》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发展框架,那就是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培训——新课堂。按照这样的一个脉落,我校在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方面先后开展了新课程相关培训,校本研修及岗位练兵三个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把以学注教,做为核心理念,把学生的学习效果做为教师教的是否合理,是否理想的试金石,坚持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来映射和考察老师的教,在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及行动研究的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教学特色,通过三年的努力,全校涌现了一批教学能力,学科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不同学科形成了不同教学风格,如数学学科以问题设计为核心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还有理化组的透过生活看问题的课堂教学风格,以及不同学科都在运用的三导式的教学模式和三案一课的备课模式,三年来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老师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心得,同时我们也总结出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几个方面:即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流中发展自己,坚持反思教育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坚持尊重同行,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坚持投入教育研究,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三年来我们一直把关心教师,赢得教师做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把目标激励,活动促进,压担子做为队伍建设的主要办法,学校尽力为教师搭建平台,并把制度建设和人性化关怀有机结合,做到管而有度,理而有节,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服务育人的意识,我们把正行风、树行象做为师德建设的主要工作,同时我们又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做为主要内容,并且把《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新型师生关系研究》做为课题在全校进行研究,建立了教师间、师生间及教师与家长间的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支师风正、师心慈、师仪端、师学勤、师业精、师品高的教师队伍,得到社会家长的好评,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坚持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办人民满意学校

1.提高预防意识,建立有校机制,规范责任落实,确保无安全隐患。三年来我们把安全工作始终作为工作重点,制定详细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建立了常规安全工作排查机制,成立了各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安全工作责任追究,签立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同时加大了安全教育工作力度并使安全知识走进课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演练,增加了学生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2.强化信访工作,规范和信访工作流程,同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杜绝三乱现象的发生,实行校长接待日及校园开放周,建立良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三年来学校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无一起上访事件,无一起严重违反师德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3.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天门中学的办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我们先后改造了560平方米的实验室教辅用房,同时又建立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教室和图书室,扩大了运动场面积10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00平方米,植树一万余棵,建成一个苗木基地,三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化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春夏季节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扑鼻。校园环境建设突显育人功效,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今年我们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投资了230万元建成一个宿舍楼,这样彻底解决了学生上学困难,为学校走向寄宿制创造了优越条件。

以上就是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工作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的一些成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学校当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流失现象还很严重,控辍工作任重道远,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还需做大量工作,师德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还要进一步深化等等,尽管问题很多,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有一个为农村教育事业努力工作的信念,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工作,在工作体现学习成果,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我们的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我们的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我们的工作,用历史的责任感来作好我们的工作。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