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帝王立国最难论,治到亲亲更失伦。 大赦无加谁见德,严纶才及便伤恩。 仁柔寡断终非圣,惨刻由人亦是昏。 览史不须三叹息,枝柯虽异实同根。 话说建文帝将程济下了狱,群臣退出,遂驾至便殿,遣人密召齐泰、黄子澄入 殿,说道:“程济之言,虽未足深信;然燕王之心,路人知之,亦不可不备。”齐 泰奏道:“燕王久蓄异谋,但未发动,若以春秋无将之义诛之,亦未为不可。但陛 下存心仁义亲亲,又不欲以隐罪加兵。若不预备,恐一旦有警,淬难图也。”建文 帝道:“备固不可少,但何以备之?”齐泰道:“臣已思之熟矣。目今北平缺布政, 臣举工部侍郎张囗。此人忠直,有心计,改他为北平左布政使。圣上直谕其事,使 他时时察访燕王举动。倘有异谋,即可扑灭。”黄子澄道:“张囗文臣,恐不济事, 莫若再升谢贵为都指挥使,同守北平,则万无一失。”建文帝听了大喜,遂传旨吏 兵二部,着升张囗为北平左布政使,谢贵为都指挥使,二臣临行,建文帝诏人便殿, 面谕同察燕王之事。
二臣领旨趋出,即时上任。报到北平,燕王忙召道衍商量道:“朝廷差张囗、 谢贵来,明明是疑我,预作防御之计,但不知是谁人起的衅端?又闻有一人奏称明 年北平兵起,现今监候,不知此是何人,有此先见?寡人欲差一人前去打探。你道 何如?”道衍道:“打听固好,但得心腹机密之人方妙。”燕王道:“长史葛诚, 寡人素待之厚,况其人谨慎可用。”因召葛诚入内,面谕道:“寡人本高皇帝嫡亲 第四子,先懿文皇兄既已早薨,秦晋二王,又相继而逝,承大统者,舍寡人而谁? 今允炆小子,侥侥得国,不思笃亲亲之义,尊礼诸叔,乃当太祖晏驾之初,就假传 遗诏,不许诸王会葬,断人父子之恩。今又铨选官吏,监察人国,全无叔侄之情。 推其设心置虑,不尽灭诸王不已也。此虽允炆小子不知世故所为,当必有奸臣为他 图谋,故至此也。今遣汝入朝,只说奏报边情,并防御之功,实欲汝细细访明:朝 中当国者何人?用事者何人?朝廷意欲何为?寡人好为防备。汝若能打听详明,归 来报命,寡人异日得志,定有重赏。”葛诚道:“臣既蒙殿下委用,敢不尽心图报。” 燕王大喜,赐宴遣行。
葛诚领了王命,赴京而来。一路想道:“孔子尊周,尊天子也。我虽燕臣,然 燕、王也,建文、天子也。即我之臣燕,实受天子之命,以臣燕也;若受燕王之命, 而图建文,是尽小忠而失大忠也。岂孔子尊周之意哉。”主意定了,及到京师,报 名朝见。建文帝正要问燕国消息,随即召入。葛诚朝见过,一一将燕王要他奏报边 情并防御之事,数陈明白。建文帝道:“燕王为朕坐镇北平,使边疆无虞,非不劳 苦功高,但君臣有分,各直安之。朕既承先帝传位,年虽冲,君也;燕王职列藩位, 分虽叔,臣也。前入朝时,擅驰御道,当陛不拜,藐视朕躬,廷臣交论。朕念亲亲, 置之不问,自宜洗心涤虑,安守臣节。奈何北来之人,尽道燕王屯集军马,招致亡 命,以图不轨。廷臣皆劝朕先事扑灭,朕思欲以仁孝治天下,先于骨肉摧残,岂齐 家治国之道。故中外有言,朕俱不信。汝真诚之士,燕王所为,果系何如?可细细 奏知。”葛诚因俯伏奏道:“臣蒙陛下圣恩,拔为燕府长史,则燕王、主也,臣、 臣也,以臣言主之过,罪团当死。然陛下又天下主也,臣若讳而不言,则是以臣下 之臣,而欺天下之主,罪尤当万死。故臣宁甘受负燕王之罪,而不敢当负天子之罪, 故不得不实言。燕王近日所为,实如陛下所闻。即臣今日之朝,亦欲臣打探消息, 非真为奏报边情也。”建文帝听了,叹息道:“汝一小臣,能斟酌大义,不欺朕躬, 真忠义臣也。朕当留汝大用。但燕王既如此设谋,将来必有不测,朕若欲更遣人打 探,未必忠义如卿。莫若暂屈卿,仍委身燕国,就以燕王之耳目,作朕之心腹。虽 曰小就,实为朕之大用也。异日事定,当有重报。”葛诚道:“陛下既诚心委用, 臣敢不竭其犬马?臣还国之后,凡有闻见,即报陛下。”建文帝大喜。又细细问燕 王举动,葛诚俱一一奏知。建文帝长叹道:“燕王与朕同本同枝,何不相忘如此!” 留葛诚数日,恐燕王动疑,即赐宴遣还。
葛诚回到燕国复命,燕王问道:’‘曾召见否?”葛诚道:“臣到之日,即蒙 召见。臣将边情叵测,并殿下防御之功,细细陈说。皇上大喜,甚称殿下劳苦功高。” 燕王又问道:“曾问寡人有异志否?”葛诚道:“竟不问及。”燕王又问:“你访 得前日张囗、谢贵,是谁之意遣来?”葛诚道:“是兵部尚书齐泰,大常寺黄子澄 二人之意。”燕王又问:“前日有人奏北平兵起者是谁?”葛诚道:“是教谕程济。 皇上不听其言,今已监禁狱中,只待过期斩首。”燕王又问:“有人议论欲加兵于 寡人否?”葛诚道。“时时有人,皇上都不深信,决不允行。”燕王道:“据你说 来,他竟相忘于寡人矣。”葛诚道:“纵不相忘,亦实无苛求之意。殿下不必疑之。” 燕王道:“既如此,寡人可无忧矣。”遂命出。因召道衍商量道:“吾观葛诚言语 支离,似怀二心,以后有谋,不可使知。”道衍道:“葛诚腐儒,但知小忠,而不 知开国承家之大计,宜有如殿下所虑者。但未可说破,留彼讹以传讹可也。”燕王 点头称是,按下不题。
却说建文帝自闻葛诚之言,方信燕王阴谋不轨是实,日夜忧心。到了元年四月, 忽有人告周王囗与燕、湘、代、岷四府通谋,建文帝因召齐泰、黄子澄商议道: “二卿前言削周使燕知警,朕非不即举行,因念无实迹可据,而辄加废削,非亲亲 之道。今既有人告周王与四国通谋,则废之削之,不为无辞矣。朕意欲降诏,削周 王爵为庶人,迁之他方,使他彼此不相顾,庶可无忧。”齐泰道:“陛下念及此, 社稷之福也。若明明降诏削爵,则周王必不奉诏,即连合四国,而兵起矣。莫若密 遣一武臣,提兵暗至其地,执之到京,然后削之迁之,方无他变。”黄子澄赞赏道: “齐泰之言甚善。”建文帝道:“二卿如此尽心谋国,何忧天下不治。但此举谁人 可遣?”黄子澄道:“曹国公李景隆,实有文武全才,陛下遣之,当不辱命。”建 文帝依奏,即传旨,令李景隆暗领兵马,擒捉周工并家属到京回话。 李景隆领了密旨,悄悄带了一千甲土,潜至河南,将周王府围住,一一捉出周 王并世子阖宅眷属,不曾走了一个,尽解至京师复命。朝廷发下旨意,说周王大藩, 不思卫关,乃交结诸王,谋为不道,本当加法,笃念亲亲,姑削王爵,废为庶人, 改迁云南,涤心易虑,以保厥终。周王奉旨有屈无伸,只得领了世子眷属,迁往云 南而去。 正是:
九重龙种高皇子,一旦迁为滇庶人。 王法无情乃如此,算来何贵又何亲。 周王迁废之后,各国亲王闻知,俱大惊疑,各不自安。山东齐王,恐怕朝廷议 己,因轻身入朝,留住京师数月。看见朝廷举动,一味仁柔,全无重兵防御,心下 想道:“京师重地,疏虞至此,若有精兵一支,可袭而得也。”因悄悄差一心腹归 国,密令护卫柴真,训练兵马,以图袭取。不料差的心腹,一时不密,为青州中护 卫军曾深探知,竟入京告柴真练兵从工谋反。有旨拿柴真赴京师典刑,废齐王博为 庶人还国。
过不多时,又有人告湘王伪造宝钞,及残虐杀人等事。廷臣议欲加罪。建文帝 念其事小,但降诏切责,令其修省。原来湘王名柏,是太祖第十一子,生得丰姿秀 骨,具文武全才,好结交名人贤士。自分封到荆州,造一景贤阁,以延揽四方俊彦, 一国士民皆称为贤王。今忽被诏书切责,心甚不平,因口出怨言,谢恩表又词多不 逊,朝廷大怒。发兵至荆州围其城,又围其官,欲执之京师,削夺迁徙。湘王愤恨, 便欲自尽。左右劝解道:“殿下无罪,到京自有辩处,何苦乃尔。”湘王道:“寡 人非不自知无大罪。但思寡人是太祖之子,今上之叔,南面为王,尊荣极矣。如今 为小人离间,遣兵相逮。若至京师,自当听一班白面书生、刀笔奴吏妄肆讥议,心 实不堪;况太祖不豫,寡人不及视疾;太祖殡天,寡人又不能会葬,使寡人抱恨且 痛,何乐为人!而犹欲向奴吏之手,苟求生活,寡人不愿也!”因痛哭,呼“太祖 父皇”不已,洒泪满地,泪尽继之以血。左右见者,皆唏嘘不胜。湘王又道:“寡 人王者,仓卒效庶民自裁,殊失大体。”因命宫中纵火,聚妃妾于大殿,自具衣冠, 向北拜辞宗庙。拜毕说道:“寡人文武才也,苟为乱,孰能当之!”遂乘马执弓, 跃人火中而死。阖宫妃妾,尽皆赴火焚死。使者细细回奏,建文帝听了,惨然不乐。 过不多时,又有人告岷王凶悖,有旨削其护卫。过不多时,又有人告代王贪虐, 将为不轨。朝廷议要发兵讨之,侍读方孝儒奏道:“治民者当以德化,不当以威武, 况诸王至亲乎?诸王有过,若尽用兵,则存者无几,枝叶尽而根本孤,岂立国亲亲 之道哉?”建文帝道:“朕亦知威武不如德化,但诸王骄肆异常,非德化所能人。 朕之用兵,不得已也。”方孝儒道:“人生有贤有不肖,贤者,不肖之师也。臣闻 蜀王好善乐道,四海钦其贤哲。今代王不肖,与其发兵执之,莫若下认,迁之于蜀, 使与蜀王相亲,则不肖者,将渐积而为贤矣。”建文帝闻奏大喜:“卿言是也,惜 朕不早闻此佳谋,令骨肉多惭。”因诏迁代王于蜀。只因这废削五个亲王,有分教: 衅起朝廷,祸生藩国。不知后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