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七年级上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11阅读:
字号:小|大
曹荣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
迹象凝聚遗憾搀扶筑巢无垠预兆骚动和蔼覆盖绚丽毛坯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迹象凝聚遗憾预兆启蒙无垠琢磨温存
(二)能力目标
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
(三)情感目标
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
2.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
(二)难点
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语意生动,文字浅显,宜于自读。注意设计关键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领会文意。
四、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五、教学媒体
幻灯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并介绍她的相关情况,开始新课。或请学生介绍有关海伦-凯勒的相关情况,开始新课。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亲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利文老师到她家里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她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十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她大学毕业,并和莎利文老师合作她的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的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此后,她又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她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二)快速阅读全文,思考:
1、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并根据这一点粗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2、划出写海伦感受的词语。
思路: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事条理清晰,同时表达老师对自己的教导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
(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写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
(第二天早晨……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莎利文老师和我的初步接触,本段初步写莎利文教师的教育能力。
(第二天早晨……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2)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过写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而体现莎利文老师教育的高超本领。
(春天到了……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3)莎利文老师的特殊教育,本段通过具体整体进一步对莎利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加以赞扬。
(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写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三)精读文章,分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
简单提示:身有残疾,又聋又哑又盲。
2.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异之处?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归纳)
莎利文老师是利用实物来教导“我”认识具体事物,认识自然界。
例如:她“给我一个洋娃娃。我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了四个字母‘d一o一l-l’(洋娃娃)。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我很感兴趣。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字……”
再如:“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为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我似乎重新记忆起了被遗忘的往事而引起欢乐的激情。语言的奥秘打开了我的心扉,我懂得了“水”是清凉的……“这个字是活生生的。”
3.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归纳)
莎利文老师是一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
(教师提示:从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很快会发现,莎利文老师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作者是一个盲人,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无论从观察世界还是从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讲,还是从莎利文老师教学的角度讲都是一曲感人的颂歌。)
(四)扩展思考:
本单元教材共收入两篇《我的老师》,这两篇同题文章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1.主题。两篇文章都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都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感激之情,都赞颂了老师的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2.人物。两文都以“我”的老师为主要人物,二位老师都是女性,都是“我”的启蒙老师,她们身上都表现了女教师细腻、温柔、关爱学生,热爱教育的突出特点。但由于两文中的“我”在生理上的巨大差异,对蔡芸芝先生的描写侧重于外貌、动作等描写,而对莎利文老师的描写则侧重于“我”的触觉及心灵感受,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
3.选材。两文都是写真人真事,都围绕主题选材。前文的七件事都是生活的片断,事与事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后文则不同,所用材料是从“我”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大自然,认识“爱”,材料具有内在的联系,并准确地再现莎利文老师对“我”的帮助日趋深入。
4.组材。两文组材都讲究章法。前文由简至繁,由略到详,疏密相间,表现出师生情的逐步加深。后文按时间顺序行文,条理明晰,“我”的进步也在岁月流逝中日见鲜明。
5.语言特点。前文语言平实、质朴,似涓涓细流,绵长深远,后文语言饱含深情,真挚而细腻,颇为感人。
(五)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一、第一天相见:
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二、对我的教育
深沉的爱
科学的教学方法
三、感激之情
开了眼界给我爱、欢乐与美
使我生活更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六)布置作业:
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得强烈情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
作者邮箱: caoronghua005@126.com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
迹象凝聚遗憾搀扶筑巢无垠预兆骚动和蔼覆盖绚丽毛坯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迹象凝聚遗憾预兆启蒙无垠琢磨温存
(二)能力目标
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
(三)情感目标
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
2.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
(二)难点
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语意生动,文字浅显,宜于自读。注意设计关键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领会文意。
四、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五、教学媒体
幻灯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并介绍她的相关情况,开始新课。或请学生介绍有关海伦-凯勒的相关情况,开始新课。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后来,她的父母亲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利文老师到她家里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她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十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她大学毕业,并和莎利文老师合作她的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的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此后,她又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她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二)快速阅读全文,思考:
1、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并根据这一点粗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2、划出写海伦感受的词语。
思路: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事条理清晰,同时表达老师对自己的教导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
(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写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
(第二天早晨……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莎利文老师和我的初步接触,本段初步写莎利文教师的教育能力。
(第二天早晨……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2)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过写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而体现莎利文老师教育的高超本领。
(春天到了……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3)莎利文老师的特殊教育,本段通过具体整体进一步对莎利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加以赞扬。
(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写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三)精读文章,分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
简单提示:身有残疾,又聋又哑又盲。
2.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异之处?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归纳)
莎利文老师是利用实物来教导“我”认识具体事物,认识自然界。
例如:她“给我一个洋娃娃。我玩了一会儿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了四个字母‘d一o一l-l’(洋娃娃)。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我很感兴趣。我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字……”
再如:“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为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我似乎重新记忆起了被遗忘的往事而引起欢乐的激情。语言的奥秘打开了我的心扉,我懂得了“水”是清凉的……“这个字是活生生的。”
3.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归纳)
莎利文老师是一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
(教师提示:从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很快会发现,莎利文老师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作者是一个盲人,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无论从观察世界还是从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讲,还是从莎利文老师教学的角度讲都是一曲感人的颂歌。)
(四)扩展思考:
本单元教材共收入两篇《我的老师》,这两篇同题文章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1.主题。两篇文章都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都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感激之情,都赞颂了老师的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2.人物。两文都以“我”的老师为主要人物,二位老师都是女性,都是“我”的启蒙老师,她们身上都表现了女教师细腻、温柔、关爱学生,热爱教育的突出特点。但由于两文中的“我”在生理上的巨大差异,对蔡芸芝先生的描写侧重于外貌、动作等描写,而对莎利文老师的描写则侧重于“我”的触觉及心灵感受,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
3.选材。两文都是写真人真事,都围绕主题选材。前文的七件事都是生活的片断,事与事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后文则不同,所用材料是从“我”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大自然,认识“爱”,材料具有内在的联系,并准确地再现莎利文老师对“我”的帮助日趋深入。
4.组材。两文组材都讲究章法。前文由简至繁,由略到详,疏密相间,表现出师生情的逐步加深。后文按时间顺序行文,条理明晰,“我”的进步也在岁月流逝中日见鲜明。
5.语言特点。前文语言平实、质朴,似涓涓细流,绵长深远,后文语言饱含深情,真挚而细腻,颇为感人。
(五)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一、第一天相见:
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二、对我的教育
深沉的爱
科学的教学方法
三、感激之情
开了眼界给我爱、欢乐与美
使我生活更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六)布置作业:
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得强烈情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
作者邮箱: caoronghua005@126.com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