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说课稿(苏教版七年级说课)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11阅读:
字号:小|大
一、说教材
《我的老师》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魏巍忆写儿时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对应地描写蔡老师和儿时作者自身,叙事和写人当中都深融感情,表现了师生间的深挚感情,颇为生动,具有感染力量。
二、说学情
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六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字词识记上升到阅读理解、品味鉴赏。写作无论篇幅还是内容都有了明确的提高。在上学期要求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下学期的语文学习就要更进一层,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所以,综合考虑初一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本文写作特点及思想内容,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的主题,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 感受真挚的师生情感。
2 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3 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点
因为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取材巧妙材料安排合理的写人文章,我觉得学生需要通过这一课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其次,它的语言生动传神。我将本课学习的重点设为以下两点:
1、合理的选材与精心安排;
2、传神、细腻的描写。
五、说教学方法
朗读法:《我的老师》作者用儿童纯真的心理回忆和蔡老师接触过程的七件小事,有强烈的亲和力。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讨论分析法:
六、说教学时数安排
两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说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引入课文情景。
(这里运用的是“情境教学法”,教师进行情境诱导,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而主动学习,实现目标。因为相类人物能唤起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这里让初一的新生回忆他们刚离别不久的小学老师,口头描述老师的形象和事迹,学生们绝对有兴致侃侃而谈,话语当中也会饱含记忆犹新的深情。此时此刻,再顺势而发,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共写了哪几件事,并思考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感受这些事件中,蕴藏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带有问题的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带动思考,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三)问题研讨
围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选取了哪些事来写?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详写了哪几件事?
2、再次朗读有关第五第七件事的段落,思考:这是一篇写我的老师的叙事散文,应该写我的老师怎么样怎么样,老师怎样爱学生,为什么要在其中穿插我们模仿老师写字、我梦中寻师这些事呢?
3、作者在重点写了6、7两件事,说明作者应该是对这两件事情记忆更加深刻,那么先写这两件事情可以吗?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可以基本上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选材与安排材料的用心。)
4、找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作者记叙的事情当中,你能看出作者对老师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这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通过前三个问题讨论,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使学生的关注顺利地由写作技巧上转到情感上,初步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并且明确文章的情感线索,为下节课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作铺垫。)
(四)作业布置
列作文提纲,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要求:学习作者,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精心安排。
(在学习完这种方法以后,布置相对应的练习,使学习效果更好。并且在运用中体会会更加深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作者高超的选材与精心的安排。并且我布置了大家学习作者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让大家先列了提纲。这节课,我们走进每一件事,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会让作者在这么多年后还这么难忘,并且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使得两节课有一种连贯性。并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尽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划出那些能够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三)细读分析,辨析、推敲课文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点段落、词语如何理解,表现了蔡老师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如“狡猾”“一迎”“默默”“劝慰”等词。
(通过对具体词语的推敲、辨析,不仅突显人物性格,也可以体会作者蕴含的真挚的情感。在体会词语妙用的过程当中,对重点语句段落反复朗读,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情感。)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分析的词语,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
(这时,学生已认识到蔡老师与我是怎样的人,体会到作者的全部情感,让大家朗读全文,效果能达到很好,并且会激发更深的体会。同时可以训练大家朗读。)
(五)问题研讨
1、请同学们看看在刚开始上课时划出的句子,它们一般都出现在一件小事叙述完之后,作者在记叙完一件事后要加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可以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明确作者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点与好处;明确人称的使用,是为了表达感情而服务,正确地使用人称使文章语言有更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我 的 老 师 》 、贾平凹的《我 的 老 师 》、李跃荣的《我 的 老 师 》这三篇文章,并与魏巍的这篇文章作比较,看看同样是写老师,他们的写作技巧有什么不同。
选取一种合适的方法,写一篇《我的老师》。(要善于从小处、细处去勾勒人物)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了解文无定法,好文章各有千秋,不管选择何种技巧,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防止学生写这类文章形成思维定式。)
《我的老师》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魏巍忆写儿时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对应地描写蔡老师和儿时作者自身,叙事和写人当中都深融感情,表现了师生间的深挚感情,颇为生动,具有感染力量。
二、说学情
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六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字词识记上升到阅读理解、品味鉴赏。写作无论篇幅还是内容都有了明确的提高。在上学期要求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下学期的语文学习就要更进一层,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所以,综合考虑初一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本文写作特点及思想内容,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的主题,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 感受真挚的师生情感。
2 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3 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学习用朴实、细腻、感人的语言传递纯真美好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点
因为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取材巧妙材料安排合理的写人文章,我觉得学生需要通过这一课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其次,它的语言生动传神。我将本课学习的重点设为以下两点:
1、合理的选材与精心安排;
2、传神、细腻的描写。
五、说教学方法
朗读法:《我的老师》作者用儿童纯真的心理回忆和蔡老师接触过程的七件小事,有强烈的亲和力。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讨论分析法:
六、说教学时数安排
两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说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引入课文情景。
(这里运用的是“情境教学法”,教师进行情境诱导,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而主动学习,实现目标。因为相类人物能唤起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这里让初一的新生回忆他们刚离别不久的小学老师,口头描述老师的形象和事迹,学生们绝对有兴致侃侃而谈,话语当中也会饱含记忆犹新的深情。此时此刻,再顺势而发,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共写了哪几件事,并思考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感受这些事件中,蕴藏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带有问题的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带动思考,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三)问题研讨
围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本文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选取了哪些事来写?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详写了哪几件事?
2、再次朗读有关第五第七件事的段落,思考:这是一篇写我的老师的叙事散文,应该写我的老师怎么样怎么样,老师怎样爱学生,为什么要在其中穿插我们模仿老师写字、我梦中寻师这些事呢?
3、作者在重点写了6、7两件事,说明作者应该是对这两件事情记忆更加深刻,那么先写这两件事情可以吗?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可以基本上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选材与安排材料的用心。)
4、找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作者记叙的事情当中,你能看出作者对老师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这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通过前三个问题讨论,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使学生的关注顺利地由写作技巧上转到情感上,初步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并且明确文章的情感线索,为下节课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作铺垫。)
(四)作业布置
列作文提纲,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
要求:学习作者,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精心安排。
(在学习完这种方法以后,布置相对应的练习,使学习效果更好。并且在运用中体会会更加深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作者高超的选材与精心的安排。并且我布置了大家学习作者写自己喜爱的一位老师,让大家先列了提纲。这节课,我们走进每一件事,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会让作者在这么多年后还这么难忘,并且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使得两节课有一种连贯性。并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尽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划出那些能够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三)细读分析,辨析、推敲课文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点段落、词语如何理解,表现了蔡老师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如“狡猾”“一迎”“默默”“劝慰”等词。
(通过对具体词语的推敲、辨析,不仅突显人物性格,也可以体会作者蕴含的真挚的情感。在体会词语妙用的过程当中,对重点语句段落反复朗读,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情感。)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分析的词语,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
(这时,学生已认识到蔡老师与我是怎样的人,体会到作者的全部情感,让大家朗读全文,效果能达到很好,并且会激发更深的体会。同时可以训练大家朗读。)
(五)问题研讨
1、请同学们看看在刚开始上课时划出的句子,它们一般都出现在一件小事叙述完之后,作者在记叙完一件事后要加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可以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明确作者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点与好处;明确人称的使用,是为了表达感情而服务,正确地使用人称使文章语言有更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我 的 老 师 》 、贾平凹的《我 的 老 师 》、李跃荣的《我 的 老 师 》这三篇文章,并与魏巍的这篇文章作比较,看看同样是写老师,他们的写作技巧有什么不同。
选取一种合适的方法,写一篇《我的老师》。(要善于从小处、细处去勾勒人物)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了解文无定法,好文章各有千秋,不管选择何种技巧,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防止学生写这类文章形成思维定式。)
乔方方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