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海不死》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15阅读:
字号:小|大
【学习目标】
一、理解本文运用神话故事、传说说明事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运用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
三、探究死海的未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情趣。
【学习重难点】
一、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成因。
二、理解列数据、引传说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⒈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
游弋 氯化钠 湖泊 告诫 干涸 谕告 勃然大怒 安然无恙
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安然无恙
执迷不悟
谕告
干涸
游弋
⒊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 失生去命 B. 不顾性命、坚决 C. 不活动、不灵活 D. 不通的
E. 指“干涸” F. 古板 G. 没有生物
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 )
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
③……真是“死海不死”。 ( )
④……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 ( )
⒋速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死海的特征及成因,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⒌朗读课文一遍,完成下列内容:
⑴试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⑵数字,一般分为确数和约数两种。读课文时,请划出表确数和约数的语句,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⒍预习时,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写在下面,相信大家一定会帮你解决的。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奥妙无穷:如在阿根廷的一个海滨浴场,835头虎鲸凶猛地冲上沙滩,集体“自杀”;宇航员在太空吃东西时,总是味道不佳,甚至味同嚼蜡;在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曾有一个繁荣的文明古国——楼兰,5世纪时,它突然消逝得无影无踪……这些现象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有的奥秘已经揭开,像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说明文《死海不死》,看看这“海”前为什么要冠之以“死”字?既然是“死“海,标题又为什么称为“不死”呢?
二、自主合作探究:
⒈出示学习目标。
⒉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⒊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⑴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
⑵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
⑶对于死海的形成,课文引用了先知鲁特的神话传说。看了课文,你能科学地说明死海的成因吗?
⑷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⒋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⑴再次朗读第6 段,思考:课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大量数据?
⑵品读课文的第3、5段,小组讨论:假如把举例的两个神话、传说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⑶阅读资料链接二《死海对人类疾病的作用》,思考:
死海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果你是一位开发商,除了课本上谈到的作用外,你会如何开发、利用死海的资源呢?
三、点拨讲解:
⒈学习方法指导:能阅读一般的说明文;能根据需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准确简明的语言写作比较简单的说明文。
⒉板书:
死海不死(说明文)
特征 列数字
说明死海的 成因 引传说
现状和未来
四、练习测评:
⒈口头练习:
请模仿“死海不死”的形式,以“——不——”的形式再说几个合理的短语。
示例:红海不红
⒉精读下文,解决以下问题: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并非什么新的地理发现,运城自古就是中国的池盐产地,其盐湖已有4000余年开发历史,唐朝时靠该地所征的盐税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1/8!这片盐湖占地150多平方千米,自黄帝战蚩尤的洪荒年代,盐湖就是历代统治者平天下的根基之一。
以色列“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水域,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的400米,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是一个内陆盐湖。约旦河从其北方注入。死海长80千米,宽处为18千米,湖面表面面积为1020平方千米。因其海水盐分比普通海水高出6倍,水生物无法生存,故得“死海”之名。
运城盐湖与“死海”同样为咸水泻湖,诞生于新生代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时期。山出海走使这个闭流盐类湖泊沉积了取之不尽的宝藏。研究发现,运城盐湖湖水中的8种元素和以色列“死海”中的一样。据专家介绍,以色列“死海”周边环境是一片苍凉,而运城盐湖除了拥有“死海”之水的神奇,更是水草丰美,芦苇匝地,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周边景色可人。更妙的是这里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天下第一武庙”解州关帝庙,鹳雀楼、池神庙、司马光家族墓地、舜帝陵、永乐宫元代壁画等古迹点缀在盐湖周围。此外,“死海”的水是比海水更深的颜色,而运城盐湖水呈红色,传说是因蚩尤的血而染成,但实际上是因一种盐水中可以生存的红藻而形成。
⑴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为什么说“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你觉得死海这种有可能的悲凉结局给了你哪些深思呢?原来在我们山东也有一个“死海”,为了不让悲剧发生在我们的家园,你打算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⒈本文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语言生动有趣。请筛选出死海的相关知识,用简练的说明性语言介绍死海。
⒉阅读资料链接三,完成文后问题。
资料链接一: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 172—1 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 021—1 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资料链接二:
死海对人类疾病的作用
日照充足、负海拔和矿物质浓度极高等特殊性,使死海地区的空气、阳光、海水、泥和盐等全都变成了治疗和康复各种疾病的无价之宝,也成为无数人寻求健康的天堂。日前,在由以色列健康假日中心举办的一次“死海之旅研究”的研讨会上,来自以色列高校医疗中心的专家学者,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已完成和正在研究中的科研项目,包括如何充分利用死海特殊的自然环境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和肠胃病等各方面。
尽管死海地区终年阳光灿烂,但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却小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紫外线A和B的辐射比较弱。本古里安大学的库迪世博士认为,这种特殊的光照条件不仅对治疗皮肤病有好处,而且对治疗青光眼等一些眼科疾病无疑也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节段性回肠炎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疾病。目前,已有一些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利用高压氧气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治疗成本昂贵,不仅病人难以承受,而且许多医院都没有这样的医疗设备。肠胃病学家夫尔瑟博士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死海气压大、氧气含量高的特点,达到高压氧气治疗法所具有的同样效果。据称,该项研究进展顺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哈达萨医疗中心的普利提医生认为,长期以来,死海对于皮肤病治疗方面的显著效果已得到世界公认。无论是牛皮癣还是其他类型的顽固性疾病,在死海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皆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据统计,前来死海接受“国际牛皮癣治疗中心”治疗的病人已超过5.5万人,经一个疗程4周的治疗,治愈和得到显著康复的病人比例超过90%,平均缓解期为8个半月。
另外,利用死海特殊自然环境治疗心血管疾病、哮喘和风湿类疾病也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医学和健康研究人员仍在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使死海这一地球仅存的特殊自然景观和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资料链接三:《语文伴你学习新课程丛书》“拓展提高”题第82页。
一、理解本文运用神话故事、传说说明事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运用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
三、探究死海的未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情趣。
【学习重难点】
一、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成因。
二、理解列数据、引传说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⒈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
游弋 氯化钠 湖泊 告诫 干涸 谕告 勃然大怒 安然无恙
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安然无恙
执迷不悟
谕告
干涸
游弋
⒊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 失生去命 B. 不顾性命、坚决 C. 不活动、不灵活 D. 不通的
E. 指“干涸” F. 古板 G. 没有生物
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 )
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
③……真是“死海不死”。 ( )
④……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 ( )
⒋速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死海的特征及成因,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⒌朗读课文一遍,完成下列内容:
⑴试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⑵数字,一般分为确数和约数两种。读课文时,请划出表确数和约数的语句,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⒍预习时,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写在下面,相信大家一定会帮你解决的。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奥妙无穷:如在阿根廷的一个海滨浴场,835头虎鲸凶猛地冲上沙滩,集体“自杀”;宇航员在太空吃东西时,总是味道不佳,甚至味同嚼蜡;在中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曾有一个繁荣的文明古国——楼兰,5世纪时,它突然消逝得无影无踪……这些现象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有的奥秘已经揭开,像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说明文《死海不死》,看看这“海”前为什么要冠之以“死”字?既然是“死“海,标题又为什么称为“不死”呢?
二、自主合作探究:
⒈出示学习目标。
⒉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⒊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⑴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
⑵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
⑶对于死海的形成,课文引用了先知鲁特的神话传说。看了课文,你能科学地说明死海的成因吗?
⑷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⒋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⑴再次朗读第6 段,思考:课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大量数据?
⑵品读课文的第3、5段,小组讨论:假如把举例的两个神话、传说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⑶阅读资料链接二《死海对人类疾病的作用》,思考:
死海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如果你是一位开发商,除了课本上谈到的作用外,你会如何开发、利用死海的资源呢?
三、点拨讲解:
⒈学习方法指导:能阅读一般的说明文;能根据需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准确简明的语言写作比较简单的说明文。
⒉板书:
死海不死(说明文)
特征 列数字
说明死海的 成因 引传说
现状和未来
四、练习测评:
⒈口头练习:
请模仿“死海不死”的形式,以“——不——”的形式再说几个合理的短语。
示例:红海不红
⒉精读下文,解决以下问题: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中国死海”并非什么新的地理发现,运城自古就是中国的池盐产地,其盐湖已有4000余年开发历史,唐朝时靠该地所征的盐税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1/8!这片盐湖占地150多平方千米,自黄帝战蚩尤的洪荒年代,盐湖就是历代统治者平天下的根基之一。
以色列“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水域,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的400米,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是一个内陆盐湖。约旦河从其北方注入。死海长80千米,宽处为18千米,湖面表面面积为1020平方千米。因其海水盐分比普通海水高出6倍,水生物无法生存,故得“死海”之名。
运城盐湖与“死海”同样为咸水泻湖,诞生于新生代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时期。山出海走使这个闭流盐类湖泊沉积了取之不尽的宝藏。研究发现,运城盐湖湖水中的8种元素和以色列“死海”中的一样。据专家介绍,以色列“死海”周边环境是一片苍凉,而运城盐湖除了拥有“死海”之水的神奇,更是水草丰美,芦苇匝地,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周边景色可人。更妙的是这里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天下第一武庙”解州关帝庙,鹳雀楼、池神庙、司马光家族墓地、舜帝陵、永乐宫元代壁画等古迹点缀在盐湖周围。此外,“死海”的水是比海水更深的颜色,而运城盐湖水呈红色,传说是因蚩尤的血而染成,但实际上是因一种盐水中可以生存的红藻而形成。
⑴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为什么说“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你觉得死海这种有可能的悲凉结局给了你哪些深思呢?原来在我们山东也有一个“死海”,为了不让悲剧发生在我们的家园,你打算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⒈本文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语言生动有趣。请筛选出死海的相关知识,用简练的说明性语言介绍死海。
⒉阅读资料链接三,完成文后问题。
资料链接一: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 172—1 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 021—1 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资料链接二:
死海对人类疾病的作用
日照充足、负海拔和矿物质浓度极高等特殊性,使死海地区的空气、阳光、海水、泥和盐等全都变成了治疗和康复各种疾病的无价之宝,也成为无数人寻求健康的天堂。日前,在由以色列健康假日中心举办的一次“死海之旅研究”的研讨会上,来自以色列高校医疗中心的专家学者,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已完成和正在研究中的科研项目,包括如何充分利用死海特殊的自然环境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和肠胃病等各方面。
尽管死海地区终年阳光灿烂,但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却小于其他地区,特别是紫外线A和B的辐射比较弱。本古里安大学的库迪世博士认为,这种特殊的光照条件不仅对治疗皮肤病有好处,而且对治疗青光眼等一些眼科疾病无疑也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节段性回肠炎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疾病。目前,已有一些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利用高压氧气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治疗成本昂贵,不仅病人难以承受,而且许多医院都没有这样的医疗设备。肠胃病学家夫尔瑟博士目前正在研究利用死海气压大、氧气含量高的特点,达到高压氧气治疗法所具有的同样效果。据称,该项研究进展顺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哈达萨医疗中心的普利提医生认为,长期以来,死海对于皮肤病治疗方面的显著效果已得到世界公认。无论是牛皮癣还是其他类型的顽固性疾病,在死海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皆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据统计,前来死海接受“国际牛皮癣治疗中心”治疗的病人已超过5.5万人,经一个疗程4周的治疗,治愈和得到显著康复的病人比例超过90%,平均缓解期为8个半月。
另外,利用死海特殊自然环境治疗心血管疾病、哮喘和风湿类疾病也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医学和健康研究人员仍在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使死海这一地球仅存的特殊自然景观和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资料链接三:《语文伴你学习新课程丛书》“拓展提高”题第82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