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0:04阅读:
字号:小|大
《论语》教案2
一. 复习:背诵前两则以及课下实词。
二. 新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四,五则
1. 朗读,翻译这三则,教师在黑板上归纳重要实词。
2. 老师:何为“温故”,何为“知新”请同学们举出例子。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新知识的呢?
3. 学生:反复阅读,反复练习。
4. 老师:在复习的时候要动脑思考,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融会贯通,迁移的能力。
提问:那为什么说温故知新之后就可以成为老师了呢?如果只是一味的传授,而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归纳总结提炼的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由此,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思考的重要性)
提问:如果一味的思考是否可以呢?我们来看下一则
5. 老师:“学而不思”在学习生活中指什么样的人,“思而不学”指的又是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举例子
学生:前一种是书呆子,不会动脑思考;后一种是梦想家,没有行动。
学生:一种是非常用功的学生,一种是不努力,不用心的学生。
6.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你平时学习时有没有这两种状况呢?你觉得这两种情况哪种更有害呢?(后一种更有害)为什么“思而不学”更有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如果一味的空想,等着天上掉馅饼,就会一事无成。
学生:如果只想不做,总是异想天开,就会一无所得。
7. 老师: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思考什么问题呢?
这两则强调的是学习方法,我们要反思自己,平时是否做到了这两点。
8. 朗读背诵三,四则。
9. 齐读第五则,考虑一下,这一则写了什么内容?是否有不懂的问题。
10. 学生:我想到了两小儿辩日,孔子也有不知道的时候。
学生:圣人也不是什么都懂,我们平常人就不用装懂了。
11. 老师:说的很好,由此我们能想到什么呢,做人要具备什么品质?(谦虚,虚心,谦逊)一个人,总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强不知以为知,要实事求是。
提问:在学习中,同学们有没有“不知为知之”之时?怎样才算是懂,才算是会?
12. 学生: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向别人请教,多做题,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13. 这一则是告诉我们谦虚的重要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大不要骄傲。正所谓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孔子朴素的话语中蕴含着亘古不变的真理。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体会,用心品味。
三.练习:背诵默写这三则
四.作业:课后阅读中学生读本《论语》。了解孔子的学生。
一. 复习:背诵前两则以及课下实词。
二. 新授:这节课我们学习三,四,五则
1. 朗读,翻译这三则,教师在黑板上归纳重要实词。
2. 老师:何为“温故”,何为“知新”请同学们举出例子。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新知识的呢?
3. 学生:反复阅读,反复练习。
4. 老师:在复习的时候要动脑思考,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融会贯通,迁移的能力。
提问:那为什么说温故知新之后就可以成为老师了呢?如果只是一味的传授,而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归纳总结提炼的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么由此,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思考的重要性)
提问:如果一味的思考是否可以呢?我们来看下一则
5. 老师:“学而不思”在学习生活中指什么样的人,“思而不学”指的又是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举例子
学生:前一种是书呆子,不会动脑思考;后一种是梦想家,没有行动。
学生:一种是非常用功的学生,一种是不努力,不用心的学生。
6.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你平时学习时有没有这两种状况呢?你觉得这两种情况哪种更有害呢?(后一种更有害)为什么“思而不学”更有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如果一味的空想,等着天上掉馅饼,就会一事无成。
学生:如果只想不做,总是异想天开,就会一无所得。
7. 老师: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思考什么问题呢?
这两则强调的是学习方法,我们要反思自己,平时是否做到了这两点。
8. 朗读背诵三,四则。
9. 齐读第五则,考虑一下,这一则写了什么内容?是否有不懂的问题。
10. 学生:我想到了两小儿辩日,孔子也有不知道的时候。
学生:圣人也不是什么都懂,我们平常人就不用装懂了。
11. 老师:说的很好,由此我们能想到什么呢,做人要具备什么品质?(谦虚,虚心,谦逊)一个人,总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强不知以为知,要实事求是。
提问:在学习中,同学们有没有“不知为知之”之时?怎样才算是懂,才算是会?
12. 学生: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向别人请教,多做题,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13. 这一则是告诉我们谦虚的重要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大不要骄傲。正所谓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孔子朴素的话语中蕴含着亘古不变的真理。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体会,用心品味。
三.练习:背诵默写这三则
四.作业:课后阅读中学生读本《论语》。了解孔子的学生。
李晶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