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及背景资料(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15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
3. 思想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
【教学难点】探诗境、味诗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î 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 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î 整体感知 :一、畅谈预习感受。二、交流搜集资料:
1.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 雪》的影响
l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l 将介石看到《沁园春 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l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沁园春 雪》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照耀着大地的壮丽景象,更显祖国壮丽多姿。
三、范读、齐读,感受意境。
四、自主探究,把握诗情。
1. 概括上下阕内容,上下阕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 全词的“诗眼”(主题句)是什么?怎样理解?
【明确】
1.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名主旨。
诗人具有的后来者居上的气概,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坚定自信、自励和伟大抱负。
î 问题探究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读后你又怎样的想像?
【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中有动。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你的感觉怎样?
【明确】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南北西东,地域广袤,与“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化静为动,既是真实感觉,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请描述你头脑中的美丽画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4.在下片中,领起下文的字是什么?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明确】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评论。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可感,耐人寻味。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
“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5.如何点明主旨的?
【明确】先以美景引出英雄,再英雄人物作评价,之后水到渠成引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主旨。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6.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三者怎样浑然一体的?
【明确】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1.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丰富的表现力。
②捕捉形象,能联系背景说出情感体验。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个性化描述,感受诗人气魄雄伟、胸怀博大的超拔形象。
②一句话品味词语,多媒体感受意境。
3. 思想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襟怀,培养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明方法、探诗境、味诗情、品诗语。
【教学难点】探诗境、味诗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î 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诗人。他一生留下七十多首诗词,每手都如一扇窗户,展示出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今天我们透过《沁园春 雪》,走近诗人毛泽东,感受伟人的诗才诗情。
î 整体感知 :一、畅谈预习感受。二、交流搜集资料:
1.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2.《沁园春 雪》的影响
l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l 将介石看到《沁园春 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l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沁园春 雪》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照耀着大地的壮丽景象,更显祖国壮丽多姿。
三、范读、齐读,感受意境。
四、自主探究,把握诗情。
1. 概括上下阕内容,上下阕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 全词的“诗眼”(主题句)是什么?怎样理解?
【明确】
1.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名主旨。
诗人具有的后来者居上的气概,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坚定自信、自励和伟大抱负。
î 问题探究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读后你又怎样的想像?
【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中有动。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你的感觉怎样?
【明确】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南北西东,地域广袤,与“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化静为动,既是真实感觉,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请描述你头脑中的美丽画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4.在下片中,领起下文的字是什么?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明确】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评论。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可感,耐人寻味。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
“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5.如何点明主旨的?
【明确】先以美景引出英雄,再英雄人物作评价,之后水到渠成引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主旨。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6.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三者怎样浑然一体的?
【明确】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小雨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