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一语文教案 -> 正文

《猫》《斑羚飞渡》《华南虎》(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17阅读:
字号:|
 26.  猫
郑振铎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怅然、怂恿”等字词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  过程与方法
    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 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
(2)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猫情态的图片,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①出示猫的图片,问“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猫怎样的动作神态你觉得最可爱?”
②归纳: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把猫作为宠物来养。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猫》,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2、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2)检查预习
(3)文中共写了几只猫? 作者家共养过几只猫?这几只猫中重点写的是哪只猫?
(4)快速浏览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结局相关内容,分组给猫建立小档案。
小档案格式可如下:
第一只猫(昵称)
来历:
外形:
性情:
结局:
 
分组展示建立的小档案
(4)       你喜欢哪只猫?请用这样的句子说话:我喜欢第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_____,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其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师小结:文中写猫的语句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很朴素,但是三只各不相同又活灵活现的猫却能够跃然纸上,这与作者注重细节描写、观察细心的结果。
(5)       我的家人对待三只猫又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三、重点研读
对待猫的亡失态度也不尽相同。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该怎么读?(朗读指导)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作者更难过?(冤枉了第三只猫,充满了负罪感。)
为什么会造成冤案?(猫处在不平等位置,“我”对这只猫情感上排斥,厌恶。)
就小猫受冤这件事,你想说些什么?(得到哪些启示?)
四、拓展延伸
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但我们身边却常有这样的一幕幕。(出示图片)
在第( )张图片中,我看见(     )被(   ),它(们)看上去很(          )。
如果我在边上,我会(             )。
五、作业 
27.斑羚飞渡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培养“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4、理解课文的主旨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2)理解课文主旨。  
2.难点:学习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导语  从讲故事《生命的跪拜》导入:(见校刊《晨露》第三期) 
任务二: 字词教学 
○找出生字词,用以下三种办法求助:1、查工具书  2、求助同学  3、求助老师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肌腱(jiàn)    逞能(chěng)    恍惚(huǎng hū)  甜枣(zǎo)    娴熟(xián)    略胜一筹(chóu)  眼花缭乱(1iá0)  炫目(xuàn)    斑斓(1án)  悲怆(chuàng)  磐石(pán)    对峙(zhì)  参差(cēn cT)  湛蓝(zhàn)    坠落(zhuì)  苍穹(qióng)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结缔组织,白色,质地坚韧。(2)逞能:显示自己能干。(3)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4)甜腻:为了讨人喜欢而做出的声音、动作。(5)娴熟:熟练。(6)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谷,比喻困难的境地。(7)一尘不染:借指环境非常清洁。(8)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点。筹,筹码,计算的用具。(9)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10)秩序井然: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11)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迥,远。迥然,显然。(12)斑斓:灿烂多彩。 
任务三   作家作品简介 (略讲即可) 
《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出生于上海亭子间。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传股长。1980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作品多次获奖。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任务四 关于斑羚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l仔,有时产2仔。 
任务五  质疑研讨 
在神奇的自然界,动物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做
什么样的选择呢?请阅读课文。 
1.速读课文,讲讲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讨论并归纳: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一片惊慌,胡乱蹿跳。但后来,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 
2.质疑:斑羚群遇到了什么样进退维谷的绝境?讨论并归纳:斑羚群被狩猎队和猎狗追赶,它们被逼上了戛洛山的伤心崖,面前是6米宽的山涧,而他们只能跳4—5米。前有跳越不过的宽谷,后有追兵,斑羚群就是面对这样的进退维谷的绝境。    
3.质疑:很多群居动物,都有自己的首领。这些首领往往具有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威严的气势,它能够带领群体维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它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勇于挺身而出保护整个群体的利益。课文中的“镰刀头羊”就是这样一位首领。请分析课文,镰刀头羊在群体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它采取了哪些行动?表现了它哪些美德? 
讨论并归纳: 
(1)“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镰刀头羊是斑羚群体的主心骨,当群体面临陷入绝境时,“所有的眼光集中在”它身上。“似乎在等待这只公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它深知自己身上的重任,像身经百战的指挥员“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但前有宽谷,后有追兵的绝境使它“无能为力”。    
(2)当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的时候,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它在提醒那头母斑羚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它在指挥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老幼两拨,决定让老斑羚以自己的身体为跳板协助小斑羚顺利飞渡山涧。 
(3)当它看见两拨队伍中,老斑羚的数量比小斑羚少十来只时,“它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在它的以身作则带领下,“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多么可贵的团队精神,多么震憾人心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镰刀头羊在危急关头,沉着、镇定、果断、临危不乱,迅速组织这场有序的飞渡,它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同时,它又能以身作则,勇于牺牲,由于它的带头作用,才保证了种群的保存。 
4.指名朗读“就在这时……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请同学们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复述时要记住主要内容,把握重点,抓住主要动词,然后串起来。 
讨论并归纳: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笔直坠落山崖。 
5.质疑:P206第一段。“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讨论并归纳: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6.质疑:P206第一段。“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震惊?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是猎人,参照人类在这种生死关头常常会有临阵脱逃的表现,但是作为一种动物的斑羚却没有。可见动物的品德比人类还要高尚。 
7.质疑:P206最后一段。“它走了上前,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讨论并归纳: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8.质疑:课文中多次出现“彩虹”,这“彩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彩虹是虚幻、美丽的东西,它容易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而文中用美丽的彩虹与斑羚飞渡这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用美丽的彩虹象征斑羚美好的心灵。9.质疑: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怎么评价这种角色? 
讨论并归纳:充当的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人类自诩是高等动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主宰。人类拥有强劲的思维能力,拥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则是轻视它们,任意屠杀它们,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 
10.质疑:我们应当在斑羚身上学到什么? 
 讨论并归纳:学习斑羚那种宁死不屈的意志,那种临危不乱的勇气,那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那种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四、小结《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早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五、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28. 华 南  虎 
教学目标:  
  1、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方式:PPT课件结合课堂讲解。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猛虎图片,激趣引读  
 1、出示老虎PPT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①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  
 2、激趣引读:  
 3、与虎有关的成语:  
4、作者简介: 
5、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6、笼中之虎: 师: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诗歌朗诵,整体感知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②生字、生词。 
  ③生自读、齐读、比读、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教师朗读指导: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2、整体感知:  
  ①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评价一下华南虎吗?  
  可用如下句式:华南虎是一只    老虎 (写)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讨论明确:“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讨论明确: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讨论明确: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讨论明确: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讨论明确:“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③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讨论明确: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四、主旨探讨  
  1、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讨论明确: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五、诗歌比较,诵读提升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在从比较中,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4、齐读两首诗歌,在朗读中体会。  
  六、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②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③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七、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十年动乱”期间,表现了在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诗人把这种感情融注在具体的物象——华南虎身上,使华南虎的形象有了象征意义。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着启迪着我们,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2、拓展延伸:  
  ①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现代小诗。  
  ②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试着写一首短诗。  
  ③收集更多的写虎的成语、诗歌及书画 
29.  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竞读等形式,赏读文章的优美词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文章内容;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倾向,深入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猜字游戏(展示“马”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图片)通过“马”的字体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命运也在发生着变化。同学们熟悉马吗?那么在你与马接触的过程中,你认为马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都对马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布封是怎样来看待马的! 
二、资料助读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 
三、赏读 
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四人一小组互相读、听,分享阅读感受。(推选代表参加比赛) 
选取两名平时朗读最好的同学当评委,将学生自然分成两大组,即红队和蓝队。每组派代表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经过小组成员纠正过的句段进行比赛,其他同学注意听读。 
读后,其他学生评价,评委进行总结点评,老师再补充评价。 
四、品读 
(仍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梳理以上要点,然后红、蓝两队各派代表回答。结构图让学生上黑板板书,可以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老师适当补充和点评。) 
五、悟读 
1、“我来问,你来答” 
学生通过梳理文章,找出自己或小组的疑问,提出让对方队员来解答,也可共同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意识。 
2、“我的疑问” 
(1)、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言之有理即可) 
(2)、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对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五段中与马形成对比的狮子、驴等动物真的如作者所描写的那样丑么?(以此来培养学生客观地评价事物) 
六、延读 
1、欣赏一段关于马的精美视频片段,再重温一下作者笔下的马的形态、习性和用途等,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100字左右)。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起来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2、请说一些有关马的成语。(念后写在卡片上,由老师贴于黑板,拼成一个“马”的字样) 
七、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兼美之文。 
布置作业 课外查找周涛的《巩乃斯的马》,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体味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家马 
勇毅、驯良、奴役                             同情 
自由、奔放、遒劲                             赞美 
                                野马 
30.   狼
一、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险些被狼吃掉了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郭沫若先生为他的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二、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三、自读与点拔 
自读程序 适时点拔 设计意图 
(一) 预习识记。(注意音形义)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黠xiá 尻kāo 寐mèi(二)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任务:1. 识记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2. 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译课文,把握课文大意。(三)再读课文。理顺课文情节脉络。(四)熟读课文,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能用原句作答的,尽量用原句作答) 1.这则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对立的双方各是什么? 2.屠户对狼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4.屠户是怎样杀死狼的? 5.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五)口述“遇狼”到“杀狼”四个情节。(六)品读课文。重点落实如下内容: 1.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2.面对狼的阴险狡诈,屠户表现出怎样的勇敢和机智? 3.狼狡猾,但最终逃不掉“顷刻两毙”的下场,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课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4.把握下列文言词语,解释句中带点词的含义:(1) 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4)一狼洞其中 (5)隧入以攻其后 (6)屠自后断其股 (7)恐前后受其敌 (8)盖以诱敌 (9)而前狼又至 (10)狼不敢前 (11)一狼洞其中 (12)隧入以攻其后 (13)其一犬坐于前 (14)禽兽之变诈几何 可采用学生先查字典识记,再同桌互测,教师抽查时以口答或笔答形式进行。教师范读(或录音带范读),领读、学生自读、齐读,借助注释轮流翻译句子,师生共同评说。全文结构为故事、评议两部分:(板书或放投影) 遇 (故事开端)屠 惧 (故事发展) 狼户 御 (故事进一步发展) 杀 (高潮结局)结合课本练习一作答具体表述为: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依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诡计,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可以创造性地口述,不只是对课文进行翻译。1.“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其狡诈本性。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3.作者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禽兽,既是指狼,又是指狼一样的恶人,作者借题发挥,语意双关,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用的是卒章显志的传统写法。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就是作者在文中要阐明的道理。4. (1)狼(2)麦场(3)柴草堆(4)柴草堆(5)屠户(6)狼(7)攻击、进攻,名作动(8)敌方、对方,名词(9)前面(10)上前,名作动词(11)打洞,名作动(12)钻洞,名作动(13)像狗一样(14)多少 初一学生掌握字词,积累词语,仍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学习文言文切忌教师串讲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特别是用朗读、看注释查字典等手段来解决字词障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理解。通过讨论作答,消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口述”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消化。(六)是全文自学的重难点。设计这一自学程序,侧重于进一步地让学生认识狼阴险狡诈的本性及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通过讨论和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对重要内容具体落实和消化。初步掌握“其”在文中的不同用法;“敌”、“前”等一词多义现象;“洞”“隧”“犬”等词类活用现象。 
四、小结(略) 
五、作业:背诵全文
 蒋冰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