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52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能理解一些词语对表现人物的深沉感情的作用。
(2) 学习围绕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海外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概括的语言。
(2)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课文作者怎样设置悬念的方法 。
2、学习课文作者的选擦,小中见大的写法。
教学设计
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思路。
第二步,研读课文,感悟海外华人依恋故乡的民族情感。
第三步,品读课文,通过重点的词句,联系语境品味语言的深意。
第四步:拓展延伸:通诗词欣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
1、收录机、投影仪、光碟、。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初读课文,疏通课文思路。
1、创设情景,导入《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她),也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课前预习检查 基础词语积累)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阅读问题。师板书课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枣核。
2)、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 (1) 枣核 第二部分:(2-4) 枣核
第三部分:(6-10) 枣核 第四部分: (11) 主题
转换语:张朝阳——《我为什么回国》
第二步,研读课文,感悟海外华人依恋故乡的民族情感。
●投影问题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①指名试说。 ②师点评补充。
③投影明确: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投影问题2: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 (读7-10小节)
①指名试说。 ②师点评补充。
③投影明确 :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语言)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枣树”(心理)
栽杨柳、养睡莲、堆假山,还想种枣树。(动作)
●投影问题3: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①指名试说。 ②师点评补充。
③投影明确: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投影问题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她同老伴儿”月夜并肩坐在“北海”长凳上,追忆当年北海泛舟情景时的复杂心情吗?
①指名演说。 ②师点评补充。
转换语:好的文章,离不开耐人寻味的语言,生动的语言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这篇文章的很多语言同样值得我们加以品味咀嚼。
第三步:品读课文,通过重点的词句,联系语境品味语言的深意。
投影问题: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若改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贵重”,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指名读好句并试讲明认为好的原因(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 ②师点评补充。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若改为“这里过圣诞,我想旧历年”,与原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指名读好句并试讲明认为好的原因(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 ②师点评补充。
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若“劈头”换成“突然”,句意有什么变化?)
①指名读好句并试讲明认为好的原因(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 ②师点评补充。
4、“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若删去划线部分,句意有什么变化?)
①指名读好句并试讲明认为好的原因(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 ②师点评补充。
5、课文小结 :
①、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②、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③、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④、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题大作,而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转换语: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
第四步:拓展延伸
1、朗诵《乡愁》 2、齐唱:《我的中国心》
①学生自由试说感受。 ②师点评补充。
板书设计:
索→ 用途蹊跷(设置悬念)
见→ 枣核 故弄玄虚(加深悬念)
话→ 思想爱国(揭开悬念)
点 主题 : 思乡 爱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