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49:53阅读:
字号:小|大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中,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就是写作.特别是农村中学,很多老师拿道学生的作文就头疼,不管怎么点拨,学生都觉得写作文特别难,久而久之,老师一谈到作文就摇头,学生一看到作文就变色,作文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障碍.
近几年来 ,我们渔门中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正在展开讨论,大家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颇为不满。学生付出的劳动应当是不少的,学业的负担也日见加重,然而作文能力却令人担忧。确实是到了应当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作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到写作者本身的思想认识、人文积淀、生活积累、写作状态、表达能力等许多方面。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地告诉我们: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综合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在多管齐下上下功夫。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读书上狠下功夫。广泛地读书,才能不断增加文化积淀,才能学习吸纳前人的写作经验,积累多方面的表达“图式”。
其实作文教学也是有规可循的,现就我在教学中的点滴谈谈我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中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刘良英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罗老师,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罗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罗老师。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快上课了,罗老师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
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片段训练的问题:
1)、望“文”生畏,士气不足;
2)、缺少素材,内容贫乏;
3)、颠三倒四,文理不通;
4)、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学生练习写作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写日记、周记、片断、随笔等,可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生活撷英”的小本子,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写下来。
写作文是每个中小学生头痛的事,但假如能把文章化整为零地进行训练,把每个“零部件”都打造得很完美的话,那么,拼装起来的车——文章也应该是很完美的。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油然而生,作文习惯和作文能力也将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写作文一定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件轻松事。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中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作文互改. 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如:“我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还是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当然以前没到过。因此,“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都应该删掉。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如:“他拉开门,拿出一听可乐。”拉开什么门呢?不明确。“门”前面应该增加“冰箱”两个字。再如:“老师生气了,看着我。”在“看着我”前应加上“瞪着眼”三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老师生气”的样子。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如:“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给我很漂亮的一件毛衣”。”“很漂亮”这个短语,是修饰毛衣的,而不是修饰“一件”的,应调到“毛衣”的前面,才合情理。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如:“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争吵得很激烈。”对严肃问题发表看法,用“争吵”来表达是不妥当的,应换成“争论”或“争辩”。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我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表现手法等进行修改,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我想,经过这样有步骤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将大大提高.
近几年来 ,我们渔门中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正在展开讨论,大家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颇为不满。学生付出的劳动应当是不少的,学业的负担也日见加重,然而作文能力却令人担忧。确实是到了应当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作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到写作者本身的思想认识、人文积淀、生活积累、写作状态、表达能力等许多方面。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地告诉我们: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综合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在多管齐下上下功夫。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在读书上狠下功夫。广泛地读书,才能不断增加文化积淀,才能学习吸纳前人的写作经验,积累多方面的表达“图式”。
其实作文教学也是有规可循的,现就我在教学中的点滴谈谈我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中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刘良英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罗老师,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罗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罗老师。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快上课了,罗老师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
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片段训练的问题:
1)、望“文”生畏,士气不足;
2)、缺少素材,内容贫乏;
3)、颠三倒四,文理不通;
4)、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学生练习写作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写日记、周记、片断、随笔等,可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生活撷英”的小本子,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写下来。
写作文是每个中小学生头痛的事,但假如能把文章化整为零地进行训练,把每个“零部件”都打造得很完美的话,那么,拼装起来的车——文章也应该是很完美的。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油然而生,作文习惯和作文能力也将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写作文一定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件轻松事。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中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作文互改. 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如:“我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还是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当然以前没到过。因此,“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都应该删掉。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如:“他拉开门,拿出一听可乐。”拉开什么门呢?不明确。“门”前面应该增加“冰箱”两个字。再如:“老师生气了,看着我。”在“看着我”前应加上“瞪着眼”三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老师生气”的样子。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如:“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给我很漂亮的一件毛衣”。”“很漂亮”这个短语,是修饰毛衣的,而不是修饰“一件”的,应调到“毛衣”的前面,才合情理。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如:“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争吵得很激烈。”对严肃问题发表看法,用“争吵”来表达是不妥当的,应换成“争论”或“争辩”。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我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表现手法等进行修改,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我想,经过这样有步骤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将大大提高.
曾春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