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1:47阅读:
字号:小|大
《华南虎》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华南虎》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篇阅读教材。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本课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创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在桂林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但在“我”的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只通常意义上的老虎,而是另一个“我”。那“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破碎的牙齿”“铁笼”都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境遇:当时在干校的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而自己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心情异常沉重。正如作者所说:这只虎与我当时的境遇是何其相似啊!而“灰灰的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则深深震撼了“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发自“我”的灵魂深处,诗人借虎喻人,全诗赞扬的是华南虎,表现的却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情分析:我担任七年级(3、4)两班的语文教学 ,共有学生98人。根据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本班学情比较了解,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优等生约占10%,这部分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课堂反应迅速,理解和接受能力强,在学习上常有“吃不饱”的现象;中等生65%,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较差,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但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种作业,基本能跟上教学步骤的需要,学习上处于“刚吃好”的状态;还有25%的学困生,学习基础差、习惯差,总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绩很不理想,学习上有“吃不了”的现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背诵诗歌。
2、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诗歌形象的能力。
2、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意境,理解诗作蕴含的感情及社会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培养学生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把握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重要方法。本首诗歌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和丰富的内涵。以诵读带动全诗的学习,从而深入理解“华南虎”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鉴赏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即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诗句,了解诗中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含义,进而把握形象和主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学生预习:熟读诗歌;搜集并整理作者相关知识;查资料书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深层研讨,把握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鲁迅的“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及背景简介。(学生交流,老师明确)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员。“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主要作品有:《华南虎》、《半棵树》《掉念一棵枫树》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本事写于1973年6月,人们的精神自由受到严重束缚的十年动乱时期。
2、听课文录音,感知华南虎的形象。“华南虎是一只______的老虎。”(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三、合作交流,深入学习。
<一>形象探究: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学生自由回答)
2、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补充;代表汇报,集体小结)
3、对华南虎,“我”和观众的态度有何不同?你对“我”和观众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只要扣紧课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二>理解主题:
品读诗歌最后一小节,思考:
1、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联系诗歌写作背景理解).
2、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作者在这里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什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诗人以被囚禁在笼中、失去自由还饱受摧残嘲弄的华南虎形象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及同类人在艰难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你能说说诗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吗?
2、请同学们诵读课本P213页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一诗,试比较它和《华南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困厄中坚毅不屈的华南虎给了诗人的灵魂以震撼。的确,追求不屈服、不苟活的亮丽人生,是诗人的思索,其实也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人生追求的方向。同学们,在悲怆和困顿中成就的,是伟岸,是卓绝。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就让我们以强者的姿态告白人生,告白自我吧!
六、作业
1、熟读诗歌。
2、请写一篇《华南虎》读后感,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华南虎
牛汉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在深深的思忖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将运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实实在在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既不能上成说教式的政治课,又不能上成单是知识传授的训练课。原先,在上课的理念上曾遵循12个字,也是平日上课与听课的心得之悟,我觉得一堂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融融。”当上完这节课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想,给它充加了八个字,那便是“沉思默默,感受深深”。我想这20个字将成为我今后施教的座右铭,也会让这样的语文教学观落实到今后的语文课堂之中。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兴味盎然、丰富多彩,充满文学的气息。也让语文的味道更加的浓郁隽永。同时,让批注式自学和随笔杂谈式练笔与博览群书有机结合,让课外量的积累推进课内质的飞跃!
【教材依据】
《华南虎》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篇阅读教材。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学生主体、老师主导,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本课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创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在桂林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但在“我”的眼中,这不仅仅是一只通常意义上的老虎,而是另一个“我”。那“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破碎的牙齿”“铁笼”都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境遇:当时在干校的绝大部分学员都已回京或分配到别的城市,而自己是属于少数不能入京的“分子”之一,心情异常沉重。正如作者所说:这只虎与我当时的境遇是何其相似啊!而“灰灰的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则深深震撼了“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发自“我”的灵魂深处,诗人借虎喻人,全诗赞扬的是华南虎,表现的却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情分析:我担任七年级(3、4)两班的语文教学 ,共有学生98人。根据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本班学情比较了解,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优等生约占10%,这部分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课堂反应迅速,理解和接受能力强,在学习上常有“吃不饱”的现象;中等生65%,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较差,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但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各种作业,基本能跟上教学步骤的需要,学习上处于“刚吃好”的状态;还有25%的学困生,学习基础差、习惯差,总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绩很不理想,学习上有“吃不了”的现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背诵诗歌。
2、了解“华南虎”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品味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诗歌形象的能力。
2、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体会意境,理解诗作蕴含的感情及社会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培养学生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把握形象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的重要方法。本首诗歌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和丰富的内涵。以诵读带动全诗的学习,从而深入理解“华南虎”的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鉴赏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即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诗句,了解诗中众多形象所表现的深层含义,进而把握形象和主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学生预习:熟读诗歌;搜集并整理作者相关知识;查资料书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深层研讨,把握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鲁迅的“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引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及背景简介。(学生交流,老师明确)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员。“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主要作品有:《华南虎》、《半棵树》《掉念一棵枫树》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和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本事写于1973年6月,人们的精神自由受到严重束缚的十年动乱时期。
2、听课文录音,感知华南虎的形象。“华南虎是一只______的老虎。”(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三、合作交流,深入学习。
<一>形象探究: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学生自由回答)
2、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补充;代表汇报,集体小结)
3、对华南虎,“我”和观众的态度有何不同?你对“我”和观众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只要扣紧课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二>理解主题:
品读诗歌最后一小节,思考:
1、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联系诗歌写作背景理解).
2、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作者在这里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什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鼓励学生谈出个人感受)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诗人以被囚禁在笼中、失去自由还饱受摧残嘲弄的华南虎形象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及同类人在艰难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你能说说诗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义吗?
2、请同学们诵读课本P213页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一诗,试比较它和《华南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困厄中坚毅不屈的华南虎给了诗人的灵魂以震撼。的确,追求不屈服、不苟活的亮丽人生,是诗人的思索,其实也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人生追求的方向。同学们,在悲怆和困顿中成就的,是伟岸,是卓绝。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就让我们以强者的姿态告白人生,告白自我吧!
六、作业
1、熟读诗歌。
2、请写一篇《华南虎》读后感,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华南虎
牛汉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在深深的思忖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将运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实实在在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既不能上成说教式的政治课,又不能上成单是知识传授的训练课。原先,在上课的理念上曾遵循12个字,也是平日上课与听课的心得之悟,我觉得一堂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融融。”当上完这节课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想,给它充加了八个字,那便是“沉思默默,感受深深”。我想这20个字将成为我今后施教的座右铭,也会让这样的语文教学观落实到今后的语文课堂之中。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兴味盎然、丰富多彩,充满文学的气息。也让语文的味道更加的浓郁隽永。同时,让批注式自学和随笔杂谈式练笔与博览群书有机结合,让课外量的积累推进课内质的飞跃!
巩玺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