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1:50阅读:
字号:小|大
集体备课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出席教师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1.《巴东三峡》
教材分析 本文属游记体裁,逆流而上记叙了三峡全程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释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寓学识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 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 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
学生活动
1 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1 朗读课文, 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 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 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 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补充、 总结
三、字词积累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 滟滪堆 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绝壁 古褐苍苍 悠闲 袅袅 单于 古刹 恐怖
唱和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1 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 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1 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 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 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 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 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
学生活动
1 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 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 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 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1 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 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 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 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 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 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 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1 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
1 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1 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 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二.比较阅读
1 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 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三.作文训练:写一篇游记(要求见课本第27页)
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出席教师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1.《巴东三峡》
教材分析 本文属游记体裁,逆流而上记叙了三峡全程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释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寓学识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 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 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
学生活动
1 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1 朗读课文, 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 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 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 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补充、 总结
三、字词积累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 滟滪堆 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绝壁 古褐苍苍 悠闲 袅袅 单于 古刹 恐怖
唱和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1 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 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1 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 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 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 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 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
学生活动
1 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 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 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 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1 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 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 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 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 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 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 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1 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
1 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1 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 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二.比较阅读
1 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 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三.作文训练:写一篇游记(要求见课本第27页)
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