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讲学稿(学生用)(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05阅读:
字号:小|大
《答谢中书书》讲学稿(学生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一、【预习•导学】
1、“书”的意思是__ 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
3、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学习•研讨】
课文内容理解探究。
1、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写景,先仰视 ,再俯瞰 ,再平视 ,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第三部分: 以感叹总括前文。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问题研究。
1、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2、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三、【积累•小结】
1.解释
(1)、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 颓 ,沉鳞 竞跃
(4)、未复 有能与 奇者
2、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
四、【拓展•延伸】
交流自己收集的描写山水的诗句。
拓展延伸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品评】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
出山之意,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
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
在述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象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寄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一、【预习•导学】
1、“书”的意思是__ 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
3、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学习•研讨】
课文内容理解探究。
1、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写景,先仰视 ,再俯瞰 ,再平视 ,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第三部分: 以感叹总括前文。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问题研究。
1、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2、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三、【积累•小结】
1.解释
(1)、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 颓 ,沉鳞 竞跃
(4)、未复 有能与 奇者
2、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
四、【拓展•延伸】
交流自己收集的描写山水的诗句。
拓展延伸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品评】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
出山之意,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
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
在述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象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寄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