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10阅读:
字号:|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表达了作者自我排遣的一种旷达乐观的心境。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本文篇幅不长,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解也较详细,学生对于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但要准确地翻译文章,还需要花一点时间。其次,我们学生在落实文言字词方面不够主动,需要课堂上多次重复强调。
对于苏轼,学生只听过其名,关于他的遭遇知之甚少。如果要理解苏轼的自我排遣的乐观旷达的心境,就得详细介绍苏轼当时的遭遇。知人论文,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的心情。
教学
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能准确地翻译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赏析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3、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知人论文,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准确翻译文章。解决措施:课堂上以多种形式重现、测试。


2、知人论文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解决措施:讲解作者的遭遇,引导学生理解苏轼的为人,理解苏轼的心态。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入文 有关月亮的诗句接力 3     同学们,这阵子我们学了许多古诗,刚才听到大家朗诵古诗,读得那么好,老师不由得都诗兴大发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多么美的月色啊,多么美的海市蜃楼。是啊,古往今来月亮一直都是文人墨客们最中意的题材,你们还能背出其他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描写月色的美文。 依次接力背诵诗句。
二、读文 读熟课文 6 1、 范读课文。

2、 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个别特殊疑问。


3、 鼓励个别学生展示朗读,老师在字音、停顿、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指导。

4、 要求全体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听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落实字音、停顿。

   学生读课文,有为落实的字音,提问老师。
  
学生仔细听,找出朗读中的错误,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同学的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通文 准确地翻译文章 18 1、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文章,小组长记录好疑难字词句。
2、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教师板书并重复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3、 监督学生看着原文自己落实字词句的翻译。

4、 小测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5、 要求学生朗读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学生合作翻译。

  有疑问的小组长提出疑问,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自己识记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做测试题目。


  朗读翻译,并再次识记自己没掌握的个别词句。
四、赏文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10 1、 本文是记叙文,试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 苏轼为什么要夜游?
(介绍张怀民的相关遭遇)
3、 作者夜游看到了什么美景?为什么作者写得这么美?(分析月色的特点,修辞手法,美景的意境)
     展示图片。




4、 看到如此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如何理解这句话?
   (介绍作者的为人和遭遇) 学生回忆记叙文六要素并查找相关信息。
学生从文中找原因。

学生背诵相关句子,翻译句子,欣赏图片并分享自己的审美感受。



   
学生背诵相关语句,翻译语句,体会作者的旷达乐观。
五、悟文 谈收获 3 同学们,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作者不仅带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月色,还告诉了我们要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学习了本文,你又有什么收获呢?请以: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
的格式,谈谈你的收获。
    我们可以谈文章的内容、你积累到的新字词、你学到的优美的句子、你学到的好的写作方法、你感受到的深刻的哲理……



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
教学
流程
图说明                                                             






















作业设计  1、抄写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课外收集描写月色的诗词并背诵;
 3、课外阅读苏轼的诗文。
总结和反思 1、入文部分的激情导入,引导学生积极地联系旧知,以接力的趣味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读文部分。学生的朗读在感情上还没把握到位,学生的评价也只局限于字音、停顿。看来还要多教导朗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3、通文部分,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合作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有部分的疑难问题没有发现。通过教师的强调和小测,帮助落实了字词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赏文部分学生的认知体验太少,加上和苏轼生活的年代相距久远,他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思想很难达到共识,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教师口述传授的,共鸣的效果不佳。
5、悟文部分虽教师有多角度的思维指导,学生发言者也很多,但大部分同事所谈的都是哲理,角度单一。在这方面,以后我们还要多加训练和引导。
 

易美丹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