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交流格言(语文版八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16阅读:
字号:|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龚兵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处】李清照《乌江》。 
【大意】活着就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豪杰。 
【提示】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项羽冲出重围,退到乌江时,有人预备了船只,让项羽返回江东。项羽不肯,他说:“当年我带着八千兄弟渡江西征,而今就我一个人回去,即使江东父老仍然拥护我,可我有何颜面去见他们呢?”于是,项羽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自刎而亡。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女词人,她写下《乌江》一诗,赞美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也暗讽南宋懦弱的政权。后来,人们多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胸怀大志的英雄气概。诗的下面两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讲的就是上面那段故事。


(教师小结:格言,又叫名言警句,是含有劝诫意义的话。千百年来,社会生活中流传着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格言,这些格言有的形象生动,有的精致华丽,有的言简意赅,有的语重心长,有的看似平淡却充满哲理。因此格言对于中学生来说,无论对于提高思想水平,还是对于提高语言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示标(见上)
三、打出幻灯,格言知多少?
1、请你猜一猜: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是什么?
2、这句格言出自那个名人?
3、时间如此宝贵,你还能说出劝我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吗?
4、看来同学们知道的格言还不少,你们是从那里收集到的?
明确:
1、时间。2、高尔基。
3、参考:
成功时,时间是美好的,一片春光灿烂;失败时,时间是痛苦的,到处寒冷如冰。——黄书灵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它会给把握它的人甘甜的蜜,给浪费它的人一杯苦水。——王英琦
成功的大门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走进去的。——王英琦
失去今天不是失去一时,而是失去明天的美好。——王英琦
对于时间,不去在意它,不去珍惜它,你终究会发现,这是你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佚名
我们曾经在天真浪漫的童年嬉戏过,在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留下心湖的涟漪,在激情似火的成年一晃而过后,我们在满头白发时会回忆什么呢?让我们为生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努力吧!——叶荃麟
4、提示:书本、宣传画、标语、书签、贺年卡、台历、工艺品、展品等。
三、课堂讨论,掌握技巧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积累的格言,说明搜集的渠道 ,喜爱的理由,以及格言对自己的影响。(提示:从生活、思想、学习、语言运用上谈。)
要求:
1、 小组长负责组织,交流后派代表上台发言。
2、 发言者应有表达的信心,能自己发表意见,努力用语言打动人。
3、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话,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
4、 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注意使用文明交际语言
四、推选代表,交流互动 
   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本组的交流成果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启迪思想,个性表达 
   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言”。
 【示例】
1、人生路上处处皆风雨,惟拼搏是出路。
2、你笑对生活,生活笑对你。
 六、当堂训练
  1、试赏析一下下列格言。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佚名
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马克思 

2、写出你最喜爱的格言并谈谈你对这句格言的理解。
格言:                                                                。    
理解: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