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25阅读:
字号:小|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陕西勉县杨家山中学:戚继祥
邮编:724200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能力,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广大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备好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好课是教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制定出周密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1、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应学习教学大纲,系统地研究全学期的教材,明确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其次对于每一课从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方面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占有信息,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力争把教材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如笔者在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经收集材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何谓“三余”、“三味”。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味者: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宴席),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调味品)。这样的挖掘课文内涵,既让学生从“三余”中珍惜时光,从“三味”中体会到读书如品美味佳肴一般,余味无穷;又使课文增加了无限的趣味。
2、备学生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业水平的高低,学习态度的好环,学习方法的优劣,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各不相同,因此教者要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多渠道地反馈弄清哪些地方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是共性问题。哪些地方仅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教者才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才能面向全体、兼顾少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自如地驾驭教材、课堂、学生。
3、备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保证。教者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注重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选定切入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
二、交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是提高课文课堂效率的关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对于分析、理解课文至关重要,所以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
文体阅读法
所谓文体阅读是指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运用各文体的基本知识和要素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理解的过程。这种方法要求教者在进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教学时,应先向学生介绍这种文体的一些基础知识,以便在阅读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具体的阅读实践过程。
如记叙文阅读应抓住它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线索、详略、人称的变化、结构的安排等。说明文的阅读应从说明对象、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结构层次、语言准确性等方面入手。议论文的阅读从论点入手,分析论据,归纳论证方法等。散文的阅读应掌握散文的特点、线索、及写作技巧等。小说的阅读应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切入分析小说的社会意义。诗歌的阅读应发挥学生想象、联想,注重情感,挖掘意境,理解主题。文言文阅读应引导学生如何积累常见文言实、虚词的方法、翻译句子的技巧、总结归纳中心等。古代诗文的一般朗读节奏。另外,文章的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文章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渲染、讽刺、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尽水兴波等。以上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的阅读中必备的知识,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高。
园点批画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者应提倡学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对阅读课文的要求、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时,应采用些法。所谓圈点是对文中关键性词语进行圈记、点示。批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时,对阅读的理解加上批注。画是对重点语句进行勾画。这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的捕捉有用的信息,为解决问题而快速作出反应,寻找答案,不至于读后抓不住重点,前读后忘,从而提高了课堂阅读效率。
略读、精读、跳读法
略读、精读、跳读是是语文课堂上阅读常用的方法。略读是针对一篇文章进行提纲挈领的,将注意力集中到重点的句、段上的一种阅读方法,即“一目十行”。这种方法适应于课堂上对于长篇课文进行快速扫描式的阅读,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精读是对于课文进行咬文嚼字,仔细琢磨词语,品味重点语句,研讨写作技巧,获得课文较为全面的知识内容,所谓“十目一行”。这种方法适用于读较短文章,长课文的某些段等。跳读法是指打破课文原有的文字顺序,根据阅读的需要将课文同一位置的几段或不同位置的几段合在一起阅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好处在于,既捕捉了阅读时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寻找“文眼”法
“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是一篇文章最能体现中心的句子。若学生在阅读时能准确地抓住这些“文眼”性的语句,前后联系,展开深思,就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的中心和艺术特点。如《岳阳楼记》中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谈骨气》一文中的“文眼”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5、寻找重点句、段法
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是指在文章结构上巨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些语段。分析课文若抓住这些重点语句,既可以提纲挈领的去分析课文,又可以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或几段,从而让学生从这些语段中掌握文章的结构组成,为阅读课文节省了时间。如记叙文中的照应句(段)、过渡句、线索句、抒情句、议论句等;说明文中的首括句、总结句等;议论文中的分论点;散文中的线索句、象征句;小说中的含蓄句、过渡句、警示句、议论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历的书塾。也许是因而为……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分析这篇课文若抓住这一个启下承上句,迅速将课文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再接着下去,对前后两部分进行条分缕析,这样节省了时间。
三、教学过程要适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做任何事总要有度,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过程的实施要适而有度,主要是课堂的的密度、教学的梯度、教学的适度。
课堂的密度
所谓课堂的密度是指对一节课利用率和教师讲课、学生自学而言。课堂上教者要合理分配教师讲、学生练的时间,尽量做到安排有序、有趣。学生学习的时间应多于教师讲的时间,教师讲应抓重点、难点。
教学的梯度
教学课堂最忌平铺直叙。教学问题设计应从小到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旧带新,并有一定的梯度,从而学生不因问题太易太难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适度
教学适度,一方面应力求达到教学要求,照顾多数学生的水平;另一方面课堂速度要快慢适度,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差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会学习。
四、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课堂上应及时与学生勾通。每节课应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他们的成绩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应容忍学生的错误发生,不应挖苦讽刺。在学习中遇到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时,应及时启发,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心换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教师的热情。学习过程中,师生应相互尊重,化解师生间的矛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者就充分享受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提问题的技巧的方法,注意一个问题的多样性,问题应难易适中。对于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教师不一定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陕西勉县杨家山中学:戚继祥
邮编:724200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能力,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广大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备好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好课是教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制定出周密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1、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应学习教学大纲,系统地研究全学期的教材,明确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其次对于每一课从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方面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占有信息,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力争把教材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如笔者在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经收集材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何谓“三余”、“三味”。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味者: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宴席),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调味品)。这样的挖掘课文内涵,既让学生从“三余”中珍惜时光,从“三味”中体会到读书如品美味佳肴一般,余味无穷;又使课文增加了无限的趣味。
2、备学生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业水平的高低,学习态度的好环,学习方法的优劣,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各不相同,因此教者要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多渠道地反馈弄清哪些地方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是共性问题。哪些地方仅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教者才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才能面向全体、兼顾少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自如地驾驭教材、课堂、学生。
3、备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保证。教者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注重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选定切入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
二、交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是提高课文课堂效率的关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对于分析、理解课文至关重要,所以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
文体阅读法
所谓文体阅读是指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运用各文体的基本知识和要素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理解的过程。这种方法要求教者在进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教学时,应先向学生介绍这种文体的一些基础知识,以便在阅读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具体的阅读实践过程。
如记叙文阅读应抓住它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线索、详略、人称的变化、结构的安排等。说明文的阅读应从说明对象、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结构层次、语言准确性等方面入手。议论文的阅读从论点入手,分析论据,归纳论证方法等。散文的阅读应掌握散文的特点、线索、及写作技巧等。小说的阅读应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切入分析小说的社会意义。诗歌的阅读应发挥学生想象、联想,注重情感,挖掘意境,理解主题。文言文阅读应引导学生如何积累常见文言实、虚词的方法、翻译句子的技巧、总结归纳中心等。古代诗文的一般朗读节奏。另外,文章的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文章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渲染、讽刺、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尽水兴波等。以上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的阅读中必备的知识,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高。
园点批画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者应提倡学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对阅读课文的要求、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时,应采用些法。所谓圈点是对文中关键性词语进行圈记、点示。批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时,对阅读的理解加上批注。画是对重点语句进行勾画。这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的捕捉有用的信息,为解决问题而快速作出反应,寻找答案,不至于读后抓不住重点,前读后忘,从而提高了课堂阅读效率。
略读、精读、跳读法
略读、精读、跳读是是语文课堂上阅读常用的方法。略读是针对一篇文章进行提纲挈领的,将注意力集中到重点的句、段上的一种阅读方法,即“一目十行”。这种方法适应于课堂上对于长篇课文进行快速扫描式的阅读,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精读是对于课文进行咬文嚼字,仔细琢磨词语,品味重点语句,研讨写作技巧,获得课文较为全面的知识内容,所谓“十目一行”。这种方法适用于读较短文章,长课文的某些段等。跳读法是指打破课文原有的文字顺序,根据阅读的需要将课文同一位置的几段或不同位置的几段合在一起阅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好处在于,既捕捉了阅读时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寻找“文眼”法
“文眼”是文章的窗户,是一篇文章最能体现中心的句子。若学生在阅读时能准确地抓住这些“文眼”性的语句,前后联系,展开深思,就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的中心和艺术特点。如《岳阳楼记》中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谈骨气》一文中的“文眼”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5、寻找重点句、段法
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是指在文章结构上巨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些语段。分析课文若抓住这些重点语句,既可以提纲挈领的去分析课文,又可以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或几段,从而让学生从这些语段中掌握文章的结构组成,为阅读课文节省了时间。如记叙文中的照应句(段)、过渡句、线索句、抒情句、议论句等;说明文中的首括句、总结句等;议论文中的分论点;散文中的线索句、象征句;小说中的含蓄句、过渡句、警示句、议论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历的书塾。也许是因而为……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分析这篇课文若抓住这一个启下承上句,迅速将课文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再接着下去,对前后两部分进行条分缕析,这样节省了时间。
三、教学过程要适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做任何事总要有度,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过程的实施要适而有度,主要是课堂的的密度、教学的梯度、教学的适度。
课堂的密度
所谓课堂的密度是指对一节课利用率和教师讲课、学生自学而言。课堂上教者要合理分配教师讲、学生练的时间,尽量做到安排有序、有趣。学生学习的时间应多于教师讲的时间,教师讲应抓重点、难点。
教学的梯度
教学课堂最忌平铺直叙。教学问题设计应从小到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旧带新,并有一定的梯度,从而学生不因问题太易太难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适度
教学适度,一方面应力求达到教学要求,照顾多数学生的水平;另一方面课堂速度要快慢适度,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对差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会学习。
四、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课堂上应及时与学生勾通。每节课应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他们的成绩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应容忍学生的错误发生,不应挖苦讽刺。在学习中遇到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时,应及时启发,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心换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教师的热情。学习过程中,师生应相互尊重,化解师生间的矛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者就充分享受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提问题的技巧的方法,注意一个问题的多样性,问题应难易适中。对于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教师不一定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