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33阅读:
字号:|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的】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设计】
一、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质,以及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二、指导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两个要求。
1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要求阅读课文时勾画出表达犀利、幽默的词语和比喻论证的语段,并体会其含义。在旁边空白出做上笔记。


三、研习新课。
(一)释题:题目“拿来主义”,同学们想想“拿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主义”呢?(写作背景)
明确:这里的拿来何我们平时说的拿来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说法是鲁迅地独创,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一种主张呢,我们现简单地看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地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地错误观点,所以说“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二)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理一理作者地写作思路。清大家先默读1-7段
1 文章一开头就写闭关主义,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2 这一做法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封闭  落后
3 落后就要挨打,看来闭关主义是行不通的,于是“给炮轰开了大门之后”又有什么做法呢?
搞送去主义
4 送去主义都送去了些什么  (1)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非常郑重、恭敬,媚态可掬,淋漓尽致的展示了送去时的讨好面目。几张画“一路的挂”,非常卖力,


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是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3)“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怎么理解“进步”这一词?是真的进步了吗?这种手法是?反语。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5  一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  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6 鲁迅先生说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跑给的。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我们看看外国有目的的抛来了什么东西?第六自然段 鸦片 废枪炮 香粉 电影 小东西 
     他们的目的何实质是什么?毒害欺骗中国人民,侵略掠夺中国
7 小结:我们整理一下刚才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闭关主义,封闭落后。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既然这些都行不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鲁迅先生提倡要拿来,而且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同学们我们说这种思路被称为什么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8  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呢?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同时请同学们也回去思考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 完成课文后“研讨与练习”一和三。
2 预习课文后半部分,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理解一系列比喻的含义。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 
二、研习新课。
(一) 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默读8-10段 
1 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对待方         式?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思考“大宅子”是比喻什么
提示 第一段中写到“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中的“学艺”指什么
(泛指学术文艺 那大宅子就是文化遗产)
那有几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呢?
怕给它的东西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这三种人的本质分别是什么呢 
逃避主义 懦弱无能 害怕继承
虚无主义 盲目排斥
投降主义 崇洋媚外


2 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显然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占有 挑选 。  
3 请同学们朗读第9段,看看这里又拿了几样东西来比喻?要怎样对待?分别说说。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走散)。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第10自然段,总结一下对待文化遗产要持什么态度?
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对待文化遗产,在拿来的时候我们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
4 我们应该特别主义到,在论证拿来主义的时候,鲁迅先生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民比较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的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如: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三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把握了拿来主义的方法和实质,同时对文章的论证方法也有了基本了解。

四 作业  
下面两道题任选一道
1 “拿来主义”的思想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学习 工作 生活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现在中学生很喜欢上网,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学生上网的问题。
2 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当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读。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