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33阅读:
字号:小|大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毛泽东《新闻两则》之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袁蓓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09年4月
第一课时:新闻体裁的预习
一、教学目的:
1、通过预习,使学生了解阅读中预习的重要性,并学会预习的方法,了解应从哪些方面着手预习;
2、了解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难点:学会预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四、教具:教科书、预习题卷、投影、报纸(当天买的)
五、教学方案设计:
在教学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不懂得预习的方法,往往老师布置下预习的作业,总是流于形式,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学来说,不啻于是一个缺陷。因此,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的重点,明白自己学什么,怎样学。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来阅读、分析课文,将课文作为阅读、分析的对象,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六、教学具体过程及步骤:
(一)、导语设计:
创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环境气氛,用直接导入法,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的及具体做法,以及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二)、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1、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2、理解新闻定义要注意三点: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注意三点:
(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例如:美国总统竞选,总会抖搂几十年前的事。
例如:1970年中国云南发生了强烈地震,2002年初仍载文报道详情。
虽时过境迁,但仍有很强的报道价值。
(2)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教育作用: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怡情作用:不包括低级趣味在内,那些对影视明星的私家事情不厌其烦地加以 报道的所谓新闻,实在是把肉麻当有趣,我们所说的“情”指积极的乐观的健康向上的情趣。
(3)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事件本身不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报道,指记者或其他新闻工作者,爱好者对有价值的事件进行采集、处理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新闻传播途径公之于世的手段和过程。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4、 了解消息的知识:(结合“写作”第四单元进行教学)
(1)消息的概念
(2)消息一般有3个特点:
1、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真实性)
2、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3、 语言简明扼要
(3)消息的写法:
“倒金字塔”式:结果—过程(重要—次要—再次要)
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
(4)消息的结构:
电头:可有可无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5)消息的表达方式:多用记叙手法,因此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的使用。
(6)消息格结构部分具体内容及特点:见书P165—167页
关于评论:
1、 概念
2、阅读评论注意三点:
(1)弄清它是针对什么事件或问题而发的;
(2)要看评论对该事件或问题的观点和态度: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3)注意评论是从哪些方面或通过怎样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3、评论是新闻文体,但它不是记叙文,而是议论文。
4、 评论的本质特征与写作风格的关系:
=兼理论性与新闻性于一身
( 时效性、 针对性 )
5、评论写作往往采用据事论理的方法
以某种事实作发论的依据,既叙事,又讲理,事与理融为一体,以其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说服读者,使之接受作者的见解,达到宣传的目的。在这里,事实成为论据,被事实说明的道理叫论点,在报刊上用这种方法写成的评论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有理论有事实,有虚有实,虚实相合。是具体的事实理论化,是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说清道理,给读者以教育。
5、 阅读:
精读:字斟句酌的读。略读:明确主要观点即可,抓关键语句。
6、 分类:社论、短评、述评、编者按、编后等。
7、 特点:针对性强是主要特点。除此以外,作为新闻体裁,还有观点的鲜明性,表达的直接性,时效性。
记忆评论
有关内容:
关于通讯:(结合“写作”第五单元)
1、通讯的分类:
2、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及共同点:
区别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上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的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区别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它的外部结构有固定模式,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性的地方;而通讯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模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其他表达方式用得很少;语言上,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使用,显得溢彩流光,摇曳多姿。
区别3: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写作技巧包括多种修辞手法,也包括对比、烘托、虚实相衬、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断续反跌等。
消息由于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限制,偶尔一用;通讯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常综合使用。
区别4: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不同自然风格不同。
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较强的文学性,生动活泼而富于文采,各有所长。
区别5: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消息长,采访快不起来,写稿时间自然也比消息长一些。
(四)、课堂练习作业:
分组讨论,运用报纸分析三种体裁的运用。
七、板书设计:(可用投影将具体内容及要点打出来,进行展示,以节省时间,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课后记:
在这次预习中,我尝试两种教法:
1、 先总体预习消息、评论、通讯文体,再以课文为阅读对象,作为进一步了解的材料;
2、 将消息、评论、通讯三种文体的介绍与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尝试中,观察两种方法的优劣。
——两种做法各有利弊。
第二课时:
讲授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概念、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等);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简洁、准确、感情色彩鲜明);
3、学习并体会本文结构严密的特点,学会分析其他类似体裁。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语言及写法;
难点:理解主体部分的内部层次关系。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具:教科书、投影
五、教学方案设计:
在学习本课之前,预习课已经很详细地学习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带领学生运用新闻有关知识对课文进行分析,将课文作为阅读分析的对象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注意投影拓宽,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具体过程及步骤:
(一)、导语设计:
创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环境气氛:
1、用直接导入法,衔结上节课“预习”情况,对新闻有关知识进行复习,重在分析“消息”;
2、运用投影测评以上内容:
——(1)新闻的概念及特点
(2)新闻的结构及其特点
[引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阅读,并且分析一则新闻。
3、 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课题。
人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大 军 长 江
(二)阅读课文,讨论分析消息的结构:
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再进行简要分析,注意本文背景与结语已经省去。而导语是开头前两句而不是一句。
——提示学生知识要灵活运用知识,不要死学,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根据分析结构的情况,写出本文的层次示意图。(见板书)
(三)、分析体会本文写作特点:
方式:教师提出问题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写作方面的特点。
(这里因是教案,所以只写出大致的要点。)
1、刚才从大家对结构的分析中,我发现本文没有背景和结语,大家觉得这样行吗?为什么?
——可以。消息中背景和结语可以省略,它们可以没有。本文正属于这种情况。
2、教师与学生相互补充背景,然后根据学生熟知的情况,教师灵活补充。补充材料内容见投影:
(1)渡江战役概况:
(2)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发表了两则新闻,本文为后一则,上一则即是上面的投影,内容上两篇有连续性。(展示内容见上面投影。)
消息:《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因为有前一则,所以本文有些内容就较为简略。
3、从结构上,分析三路大军的顺序安排,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从而体会本文结构严密的特点。
4、投影《渡江区域图》,思考:三路大军的介绍顺序可以打乱吗?详略可以改变吗?
——三路大军三个层次,从衔接上分析其顺序的安排。
1) 时间上。
2) 渡江部队。
3) 内容上的衔接。
——(1)中路军首先突破,所以先讲。因已有报道,所以简略。
¬——(2)西路军与中路军情况相似,连在一起,顺理成章,较为具体。
——(3)东路军敌情与前两路军不同,战斗激烈,又因为此处被敌人吹嘘为“金汤”防线,有必要具体,才能显示出我军英勇善战,摧枯拉朽的作风和气势。
5、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讲话”,这就要求语言准备,课文哪些句子或哪些词语你认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方式:提问,有学生来寻找,来讨论。
要求:只要言之有理,均予以肯定。
——教师点拨,视情况而予以点拨:
(1)“百万大军”的数字准确吗?
(2)“不含”一次的用法有何作用?
(3)(见课后题)
(4)其余可由学生进行补充。
6、这是胜利前夕的消息,作者的感情在文中很鲜明。找出文中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体会。
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敌 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泄气
——这些大多是四字短语,不仅使文章显得感情鲜明,而且气势雄浑。
7、小结本文写作特点:(见板书)
(四)、开拓延伸:
1、新闻体裁的主要表达方式用叙述,而在本文当中,不仅有叙述,而且还出现了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请找出,并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体会议论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及予以肯定和赞扬。
(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深化了文章的思想性。)
(瓦解敌军,孤立少数战犯,争取广大国民党官兵。)
2、课外拓展内容,选择新闻材料进行训练。(可利用手中的材料)
(五)、备注:
注意朗读课文可以增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或早读时间多读课文,也可解决这一问题。
(六)、课堂练习作业:
1、 课堂练习三
2、 课外资料上的习题,自己找着去做,老师做一个检查。
七、板书设计:
(小结)写作特点:
1、文章结构严密; 2、语言准确简洁;
3、感情色彩鲜明; 4、气势雄浑。
***课后记:
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本文写作背景的介绍不宜过多,多了就会掩盖了重点——新闻的特点,在教学当中一定要记住:文学≠历史,虽然文史不分家。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