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34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 

1 . 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 .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 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等级森严。学生初次接触这种文体,要让学生对这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的区别有明确的认识。通过理清新闻的六要素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2. 如何理解消息中的议论?消息中的议论是记叙的必要补充,代表着作者的主要观点,使消息具有了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有倾向性。

3. 体会语言见解、准确,对于本文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了解新闻的相关常识:

消息,有称新闻,是用来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一种文体。

教师 选读一篇新闻或让学生听一段新闻录音,要求学生用“我听说。。。”的句子说出自己所听的内容。

选出几位同学进行交流,点明新闻要抓住内容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特点:1.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2. 报道迅速及时;

      3. 简明扼要。

一条消息,通常包含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那么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1.    标题

消息一般采用多行标题,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引标题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可有可无;主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是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副标题或者概括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可有可无。

2.    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内容的六要素常集中出现在这一部分。

3.    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4.    背景  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5.    结语  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暗含在主体里面,没有明显的标志,可通过阅读主体领会背景和结语。

三. 把握《人》的主要内容

(1)    检查预习:

负隅顽抗(   )     撰写(   )    区域(   )   芜湖(   )

歼灭(   )         要塞(   )    溃退(   )   荻岗(   )

排山倒海    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

锐不可当——

业已——

(2)    教师用新华社播音员的口吻朗读这篇新闻稿,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知

文意。画出新闻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3)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事件的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和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以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4). 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22年来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第四野战军一个兵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1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

 

(5). 理清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分清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

2..探究新闻的结构

问题导学:

提问: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提问:我们说导语是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这篇新闻中的导语是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的?

提问: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提问: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到西,或从西到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6). 品味语言:

要求学生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明确:从百万大军,我听出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从1000余华丽,我听出了战线的广大。

从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我听出了人民军队所向披靡的辉煌战绩。

从均是,我听出了胜利的豪情。

从不料,我听出了对敌军的嘲讽,对我军神勇如天兵的赞扬。

从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中的“很”我听出了汤恩伯骄傲自负的心理和毛主席对敌人的嘲弄。

 

7. 学习小结

内容小结

方法归纳

 

8. 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到报纸上找一篇新闻,找出六要素和画出新闻的结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    根据新闻文体特点,自学《中》。

1. 生字词:

         阌乡(   )    潢川(   )    鄂豫皖(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   襄阳(    )

         逃窜(    )

1. 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地点:南阳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百万兵力集中于徐州、汉口。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及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南阳蒋军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歼灭敌人、南阳守敌。结果敌军弃城南逃,我军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

 

2. 划分层次,了解结构:

第一层,即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胜利,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用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国民党军队

全军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回顾一年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表述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 作者为什么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

明确:作者写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争战,目的是证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蒋军走上节节败退,我军走上节节胜利的道路。

 

4. 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哪些伟大的胜利?

明确: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二是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三是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5. 如何理解“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中的比喻?

明确: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人民解放军在江淮河地区不仅壮大了队伍、巩固了根据地,而且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人民中间深得民心。

 

6.小结:

      《人》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纵横挥写,儒雅广博。在今天看来,虽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远不倒的。

7. 作业:

    最近学校里举行了哪些活动或发生了哪些事件?请你为大家作一次报道。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