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水调歌头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37阅读:
字号:|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咏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被公认为中秋词中的绝唱,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胡仔就曾说过,“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和东坡居士做一次深入的对话。(师板书课题)
•(指示生看课题)“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复习词的相关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将这首词齐读一遍:
读得很好,有一个字请大家注意,(高处不胜寒,按照此的平仄,此处应为第一声,我们之前还学过这个词,是在……?杜甫,春望,“浑欲不胜簪”)
(师读小序——子由是谁?
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弟弟来。
( “兼”字是什么意思?(所涉及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
(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
请大家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也有过相似的疑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师:你的阅读能力很强,知道上下贯通来理解诗词。
(“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是月亮中的宫殿吗?
往后看 “我欲……”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回去。
(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生齐笑) 
大家都笑了,从你们的笑,我看到了两个字:不是。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启发)实际上,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要与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大家可以联系一下作者的生平遭遇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是回到朝廷吧?对。
(“不知天上宫阙,”这一句,作者关心的是——朝廷。
(那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的“琼楼玉宇”又指什么?还是指朝廷。
 (你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作者当时很想回到朝廷。“欲”字,
(作者想回朝廷,能回吗?不能。
(从哪看出来?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
(他怕什么?“寒”。
( “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不是。
(那指什么?心理上的恐惧吧?具体好象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
你回答得太精彩了!时刻不忘作者生平。苏轼被贬,就是因为在朝中受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心生恐惧。
(那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什么意思?“人间”指什么? “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
(在人间好还是在天上好?从书上注解何似看,作者认为在人间好——在“地方”作官好。
 “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已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的《月下独酌》也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在地方,天高皇帝远,在地方,没有排挤、没有诽谤和中伤,所以他觉得留在地方为政好。
(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变化?请用两个字概括。
“欲”和“恐”。 作者在上阕中表达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
((大家回答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插入幻灯,显示上阕概括内容)
上片写望月饮酒,主要抒发词人对人生的感慨。苏轼经受过政治上的挫折,面对朝廷激烈的斗争,只能将满腹的疑问借助“把酒问青天”,引起对人生的思考,发问“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苦闷的情感并未延续下去,“我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两句又表露出作者对人生不懈的追求,尽管“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人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人世的思想战胜了。
(接下来我们齐读一遍上阕。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展开想象,你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你现在不是在念,而是在“吟”,所谓的吟,就是抑扬顿挫地读。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
(非常好!我看见有些同学摇头晃脑,很投入。×,老师感觉你刚才不仅神色投入,而且语速、语调也很到位,现在,能请你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吗?

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像×同学,带着情感去读。
(有进步。不过,还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作者因何而失眠?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兼怀子由”。
(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怀子由。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书上注解说是月亮没有人世的愁和恨,月亮会有感情吗?
不正确。这里应该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是作者在恨。
好,此时作者是感伤离别的。
(作者因什么而恨?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
(好!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难。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艰难,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有变化。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
(你从哪里看出了期待和祝愿?但愿。
( “但愿”怎么解释?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
(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变化?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恨”“愿”。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底是什么意思?】作者已经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因为我们的喜好而改变,虽然我们不想和亲人别离,但别离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作者只有提出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和弟弟子由能够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但可以共享美好月光。理解到远别的人可以“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我们把下阕再齐读一遍,注意感情把握。不错,这次朗读, 同学们基本能注意到词意的感情色彩,很好!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回到小序中,还记得刚上课时给大家提的问题吗?现在有答案了吗?在这首词中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作者在上阕主要抒发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下阕主要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你真聪明,刚学完就归纳出来了。(师出示幻灯显示全词概括内容)
下片抒怀,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感悟一下苏轼当年的情怀(齐读)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所谓“余词尽废。”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望着那轮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我们的同学面对那一轮明月,又有了怎样的一番内心独白呢?
 

谢凯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