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说课稿(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38阅读:
字号:小|大
说课稿父母的心 河南省内乡县灌涨初中 王红丽
说课稿
父母的心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主要从说备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备课
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努力改进堂课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落实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认为那就是备好课。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来准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首先,我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学法”设计出教学草案;其次是参阅资料:1、参阅“教学参考书”和“单元提示”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2、参阅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内容,因为课后练习题是围绕本课内容而设计的重点问题。第三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完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课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前四篇课文已对学生进行了父爱、母爱、兄弟之爱的亲情教育,本文被选为第五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通过情感升华获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让学生学习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2、学情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节又较简单,他们理解文本不在话下。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阿哥、公主之类,只会享受,不想付出,对父母的爱视为当然,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3、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意之间的联系。” 又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此结合本课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4、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一对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亲割舍一个孩子时心灵遭受地艰难地抉择和巨大的悲怆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教学本文的难点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我采用“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并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会的重要途径”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以下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程序来实现。我的教学程序是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导入新课
(课标中“语文教学建议”一部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此运用传说创设情景,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在老师的语言中激荡起来,内心世界动起来。从而架起文本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通过反复阅读,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
3、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此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遵循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
(三)学习新课
我运用四步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来解决本课的学习目标,这和我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出你认为难读或者难写的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说说故事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是依据课标中对初中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而提出的,并且也体现了文本是学生积累的重要源泉。第二个问题在于突出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这一步是让学生跳读课文解决问题。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理性角度把握文章情节的变化,并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写作特点“一波三折” 用板书变得直观简单,易于理解,达到教学中化难为易的目的)。
3、三读课文,感悟真情
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之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精读故事情节部分。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追问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解决这些问题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这对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朗读体会真情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还提出通过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所以此设计一是培养朗读技能,使学生读书做到课标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入的体会父母那真挚的爱。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状况你选择去还是不去?为什么?
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
设计这一步依据的课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谈自己内心的想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
所以我在结束语中说:
(五)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让学生在我动情又带有号召力的话语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思想,至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珍视亲情水到渠成。所以趁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就布置了以下作业)
(六)作业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一方面是对本节课情感教育的检验,另一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目的一是直观突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重点。二是突出本课中心。让学生看到板书就明白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本课中心是什么。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日)
送走长子 女儿换二儿子
浓 浓 的 爱
二儿子换长子 要回女儿
说课稿
父母的心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主要从说备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备课
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努力改进堂课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落实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认为那就是备好课。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来准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首先,我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学法”设计出教学草案;其次是参阅资料:1、参阅“教学参考书”和“单元提示”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2、参阅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内容,因为课后练习题是围绕本课内容而设计的重点问题。第三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完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课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前四篇课文已对学生进行了父爱、母爱、兄弟之爱的亲情教育,本文被选为第五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通过情感升华获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让学生学习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2、学情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节又较简单,他们理解文本不在话下。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阿哥、公主之类,只会享受,不想付出,对父母的爱视为当然,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3、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意之间的联系。” 又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此结合本课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4、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一对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亲割舍一个孩子时心灵遭受地艰难地抉择和巨大的悲怆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教学本文的难点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我采用“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并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会的重要途径”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以下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程序来实现。我的教学程序是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导入新课
(课标中“语文教学建议”一部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此运用传说创设情景,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在老师的语言中激荡起来,内心世界动起来。从而架起文本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通过反复阅读,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
3、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此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遵循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
(三)学习新课
我运用四步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来解决本课的学习目标,这和我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出你认为难读或者难写的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说说故事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是依据课标中对初中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而提出的,并且也体现了文本是学生积累的重要源泉。第二个问题在于突出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这一步是让学生跳读课文解决问题。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理性角度把握文章情节的变化,并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写作特点“一波三折” 用板书变得直观简单,易于理解,达到教学中化难为易的目的)。
3、三读课文,感悟真情
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之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精读故事情节部分。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追问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解决这些问题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这对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朗读体会真情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还提出通过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所以此设计一是培养朗读技能,使学生读书做到课标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入的体会父母那真挚的爱。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状况你选择去还是不去?为什么?
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
设计这一步依据的课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谈自己内心的想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
所以我在结束语中说:
(五)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让学生在我动情又带有号召力的话语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思想,至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珍视亲情水到渠成。所以趁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就布置了以下作业)
(六)作业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一方面是对本节课情感教育的检验,另一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目的一是直观突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重点。二是突出本课中心。让学生看到板书就明白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本课中心是什么。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日)
送走长子 女儿换二儿子
浓 浓 的 爱
二儿子换长子 要回女儿
王红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