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正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人教版八年级选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2:57阅读:
字号:|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知识目标 
  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            结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 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 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  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讨论明确: 
 1.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讨论明确: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列数字说明)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举例子说明)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举例子说明)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讨论明确: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3.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学生谈个人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讨论明确: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总结、扩展 
  1.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恐龙及恐龙灭绝的资料,大家互相交流,看看哪种学说自己最感兴趣,同时说明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那种学说成立的科学依据)。 
  2.科学发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成果。而对科学发现的研究还会产生系列科学成果,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同学们对此进行研讨、分析。 
  3.《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所写内容及所采用说明顺序的相关处。 
讨论明确:
(1)都围绕恐龙展开说明内容;
(2)都以科学发现引发科学观点,科学研究印证科学观点为说明顺序;
(3)两文都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五)布置作业

[教后感]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