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庄子》故事两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31阅读:
字号:|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预计课时:1
教学过程:  
一、用庄子的故事导入: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tí)稗(bài)。”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pì)。”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子问庄子:“道在什么地方?”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问:“到底在哪里。”庄子说:“在虫子里。”东郭子感到奇怪:“怎么在这样卑下的地方?”庄子又说:“在杂草里。”东郭子说:“怎么更卑下?”庄子又说:“在破砖烂瓦里。”东郭子不解:“这更邪乎了?”庄子说:“在屎尿中。”东郭子吓得不吭气。〗——《庄子•知北游》


二、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主张“无道无为”,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主张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其思想核心:一切顺乎自然。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解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鱼出游从容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鱼之乐也  是:这。
3.翻译句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 
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 
  四、理解感悟 
1、庄子讲鹓鸱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请同学们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四、反复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