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核舟记》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34阅读:
字号:|
 八 年 级 语 文 教 学 案

课题:《核舟记》    主备:徐以利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 总分总的结构
2、 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
3、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
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
一、 导入
    祖国的文化艺术,如天上的繁星一样灿烂多姿(如:《口技》),在艺术的宝库中,有一朵奇葩,就是微雕艺术,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雕刻在长不盈寸、高只两黍的小船上究竟有多少人和物?学生回答,划出“通计”一词,雕刻家是怎样进行巧妙的构思的?
    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核舟记》,看看作者是如何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核舟的形状和描述舟中人物的状貌神情的?
    介绍作者:魏学    是明代人,字子敬,著有《茅檐集》。
   《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
二、 检查预习:
◎语音                   


 洢(yī)    器皿(mǐn)   罔(wǎng)   贻 (yí) 八分有奇(jī )   轩 ( xuān) 
 箬( ruò)    糁 (sǎn)      髯 (rán )    衣褶( zhě)   袒 (tǎn)  诎 (qū ) 
  髻 (jì)     壬 戌 (rén  xū)     甫 ( fǔ)     篆章(zhuàn)
 多音字:                      
 奇  qí 奇巧        了  liǎo  钩画了了    佛 fó佛印   冠    guān峨冠
    jī  八分有奇        le  好了             fú仿佛         guàn  冠军 
◎字形
   敞:宽敞       篷:帐篷       髯:美髯      篆:篆字
   蔽:隐蔽       蓬:蓬勃       髻 :发髻     喙:鸟喙
袒:袒胸露乳    楫:舟楫       戌:壬戌
担:担子        辑:编辑       戍:戍守     
但:但是        缉:通缉       戊:戊戌
                揖:作揖       戎:戎马一生
◎词语
重要词语:
明有奇巧人( 特别手巧 ) 
罔不因势象形  (无不 ) 
石青糁之( 涂 )
其两膝相比者 ( 靠近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珠可历历数也  (清清楚楚   如“历历在目”) 
其船背稍夷  (平 “化险为夷” 的“夷”为“平安”) 
钩画了了 ( 清清楚楚   今有“清晰明了”)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挑选 )
 通假字:  
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
古今异义词:
可  古义:大约             许    古义:左右
    今义:许可、可能             今义:表许可
尝  古义: 曾经            曾    古义:竟然,还
    今义: 尝试、品尝            今义: 曾经
比  古义: 靠近
    今义: 比较、比赛

二、 理清课文结构
1、 核舟的雕刻者是谁?哪一个词概括了他的雕刻艺术的特点?
      ——“奇巧”,下文紧扣“奇巧”说明作品。
2、 那么,王叔远手艺的奇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能以径寸之木为……各具情态”。具:具备、具有。
3、 以上句子说明他所用原料体积小,而表现的题材很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且构思巧妙,技艺精湛。
4、 王叔远雕刻的艺术品的名称是什么?
     ——“大苏泛赤壁”。
5、 这个名称是雕刻家自己取的吗?(不是)
     ——是作者观赏后作出的判断:“盖……云”。
6、 简介苏东坡游赤壁一事:
宋神宗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1082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玩,并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中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苏轼在游玩中先后见到的 景象,是 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则掌故作题材的。
7、 很显然,文章主体部分就是围绕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来进行说明的。那么作者在观赏了这个艺术品之后,有什么感想和评价呢?
     ——“技艺灵怪矣哉”,点名了全文中心。
8、 根据以上分析,课文的结构思路应是怎样的?(板书)
(一)、(1)概述王叔远的精湛的技艺,点出核舟主题(总说)
                          技艺:奇巧、罔不因势象形
                          主题:大苏泛赤壁
(二)、(2--5)具体介绍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形(分说)
(三)、(6)在总述核舟概貌的基础上赞美,点名中心(总说)
三、 1、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阅读该部分,划出显示作者说明顺序的词语(大的方面)
舟首尾长——中间——船头——舟尾——船背
2、朗读课文
3、划出各方位雕刻内容的名称,然后形成下列板书
  分述:  正面//中间(船舱):箬篷        窗
                船头(游览者):中(苏)、左(黄)、右(佛印)
                船尾(舟子):左右各一人
          背面//船背:刻字18个
4、 根据以上板书可以知道,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空间顺序:先正面后背面,正面先写中间再写船头、船尾(为什么从头写起下文再讨论)。
四、 指名朗读第二节,问:怎么知道刻的是“大苏泛赤壁”呢?
1、 文章写中间即船舱,有一个方位没有点明,但也无须交代,是什么?
箬篷,译为用箬篷,名作状。
2、 船上共有八扇窗子,如果把窗子推开,看到什么?
译: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
如果关起来会看到什么呢?
——苏的名句。
板书:中间(船舱)
           (上):箬篷
            左右:小窗八扇
            启窗:雕栏相望
            闭之: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 想一想,窗子上的字刻在外面还是里面?(外面)为什么要刻在外面?
——因为雕刻品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在核舟上是用富有立体感的细节表现出来的。雕刻家借苏东坡游赤壁时写的句子,刻在窗外,引发读者思考,展示舟外的艺术空间(暗示舟在赤壁附近的江上),也巧妙暗示了核舟的主题。
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译: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中的石头露出来了,清风缓缓吹来,江面上水波一点没有兴起。这四句写船上见到的景象,写了 水上江边,秋景、冬景,语言十分精练。

(二)
一、 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船头上 的游览者的
1、 齐读这一部分。
2、 给这一部分分层(总分总)
1句:写三人的相对位置
2—5句:写苏黄
6—7句:写佛印
3、 雕刻家是用怎样的方式让人识别这三个人物的?
明:“峨冠多髯”是苏轼的外形特征,佛印是和尚一望便知,舍下的人推知是苏轼的好友黄庭坚。
4、 接下来写的是苏黄的一个细节——“共阅一手卷”。哪些词语突出了他们在共阅?
明:“执”——拿着手卷,方便于看
        “抚”——共阅时的亲密动作
        “指”“语”——说明谈论的是于手卷有关的内容
以上既有动作,又有神态。
5、 为什么雕刻家选用了“共阅手卷”这个细节呢?
明:通过苏黄专注于手卷的描写,看出他们完全陶醉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联系泛舟的背景看这个细节,最足以表现人物的闲适生活,旷达胸襟,这正是雕刻品的主题。
6、 写佛印,作者写出了他与苏黄的区别,哪一句告诉了我们?
明:“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着天,另有所思。
7、 作者通过一系列动词勾画出佛印的形象,在书上划一划:
明:袒、露、矫、昂、卧、诎 、支、挂、倚。
8、 通过上述刻画可以看出佛印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不拘于世俗礼法,一派闲散,放浪形骸的和尚,与苏黄衣冠整齐形成对照。
二、 阅读第四段
1、 这一部分写的对象是谁?(舟子)
2、 右边的舟子在干什么?样子如何?
明:梳着锥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你以为他在呼叫什么呢?
——呼唤明月,应和山水。
3、 左边的舟子在干什么?(烧水)
4、 哪一句写了他的神情?
明:“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眼睛注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舟子的“听”也各有不同: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
5、 这一节首句是“横卧一楫”,说明了什么?
——任其漂流。
6、 为什么要这样雕刻呢?
——雕刻不是静止的,但泛舟的主题却要给人以动的感觉。从楫“横卧”及两个舟子的神态可以看出,这时的船正如《后赤壁赋》上记的:“放手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这样写巧妙地表现了主题,突出了一个“泛”字。
三、 分析第五小节
1、 船背仅写一节,与正面相比,正面详写,背面略写。
2、 船背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题名篆刻(这是我国书画、雕刻等作品惯例谨防假冒)。
3、 刻了哪些字?什么颜色?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雕刻家技术的高超?
——“细若……了了。”
四、 小结第二部分
1、 主体部分按空间顺序写:正面是作品的主体,背文是附文,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且前者详写,后者略写;舟长是整体,前后中是部分,所以是先整体后部分;在写正面时,因为中间(舱)带有背景性质,船头是主题所在,船尾是陪衬,所以先背景,次船头,最后是陪衬。
2、 各小节都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及先写中间后左右的写法,显示了工艺品的对称美。
3、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五、 齐读第六节
1、 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
——对作品容量之大表示赞叹。
2、“盖简……为之”,译: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这一句与开头的哪一句相照应?
     ——因势象形。
3、统计和补充交代都是为文末句服务。
六、小结艺术家的构思
1、 桃核修长,宜刻舟形,关键是“泛舟”,主题要求将游览的全过程刻在上面。
2、 苏轼是主要游览者,必定有同游者,联想到苏轼在黄州的好友黄和佛印,在将苏的旷达闲适集中到“共阅手卷”上,突出了主题。
3、 所刻文字是苏《赤壁赋》名句,点出泛舟地点、景色,使其艺术空间更为广阔。
4、 通过“一楫横卧”点明船在水上漂流,静中有动。
5、 舟子呼啸,使人感到清风徐徐,佛印“矫首昂视”,使人感到四周景色不断变化,静中有动。


理文脉
     开头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至第4段)介绍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又可分为三小层:
第一小层(第2段)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即船舱。
第二小层(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
第三小层(第4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
第二层(第5段)介绍舟的顶部。
最后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






◎辨结构
结构示意图:
(1)总说    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艺上的卓越成就
             指出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 
                           写舟的船舱部分                空
           ①介绍舟的正面  写船头,介绍游览者(详写)    间
(2)分说                  写船尾,介绍舟子              顺
                           题名                          序
           ②介绍舟的顶部  印章    (略写)
(3)总括全文,统计舟上所刻人、物数量和字的总数

核舟记练习测试之一
基础知识
    一、给黑体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尝贻(    )余核舟一       A.yí      B.tái
2.高可二黍(    )许         A.zhǔ    B.shǔ
3.篛(    )篷覆之           A.ruò    B.nuò
4.其两膝(    )相比者       A.xī      B.qī
5.诎(    )右臂支船         A.chū    B.qū
6.天启壬戌(    )秋日       A.shù    B.xū
7.虞(    )山王毅叔远甫刻   A.yú      B.wú
8.又用篆(    )章一         A.zuàn  B.zhuàn
9.居右者椎(    )髻仰面     A.zhuī  B.chuí
10.罔(    )不因势象形      A.wǎng  B.gāng
二、黑体的字注音有误的是(    )
A.  东坡右手执卷(juàn)端       天启壬(rén)戌秋日
若啸(xiào)呼状            石青糁(sǎn)之
B. 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明  有奇(qí)巧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       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C.  为(wéi)宫室、器皿、人物     珠可历历数(shǔ)也
钩画了了(liǎoliǎo)      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
D.  矫(jiāo)首昂视             居右者椎髻(jì)仰面
佛印绝类弥勒(lè)             舟尾横卧一楫(jí)
三、给带黑的字注音。
A.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          B.其船背稍夷(    )
C.为字共三十有(    )四            D.左臂挂念珠倚(    )之
四、对加黑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  罔不因势象形(根据)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还)
其两膝相比者(比较)                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B.  高可二黍许(上下)              能以径寸之木(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
C.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
中轩敞者为舱(做)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弯曲)
D.  明有奇巧人(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左手倚一衡木(横)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
五、给黑体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其人视端容寂(    )    A.平静    B.无声    C.冷静
2.能以径寸之木(    )    A.直径    B.半径    C.直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A.看      B.对      C.盼
4.东坡现右足(    )            A.现出    B.露出    C.出现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A.满      B.够      C.超过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A.修饰    B.修理    C.长
7.佛印绝类弥勒(    )          A.绝对    B.极      C.非常
8.盖大苏泛赤壁云(    )        A.广泛    B.泛滥    C.泛舟
六、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可真灵巧奇怪啊!)
B.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黄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末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有话要说。)
C.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笔画)细得像蚊子腿,一勾一画都清清楚楚。
D.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七、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  珠可历历数也          念珠可以一粒一粒地数出来
B.  其船背稍夷            核舟的背面比较平
C.  尝贻余核舟一          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D.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敞开胸怀,露出乳头,抬头仰望
八、下面的文字,排列顺序与原文一致的是(    )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右手指卷  ③东坡现右足  ④鲁直左手执卷末
⑤左手抚鲁直背    ⑥鲁直现左足⑦如有所语
A.①⑤⑦④②③⑥       B.③⑥⑦④①⑤②
C.①⑤④②⑦③⑥       D.④②⑦①⑤⑥③
九、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是(    )
A.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鲁直居右,佛印居左。
B.其两膝相比也,各隐卷底衣褶中。
C.卧右膝,诎左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右臂挂念珠倚之。
D.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阅  读    
十、船头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苏东坡的外貌有什么特征?
                                                                  
3.这段文字的结构是(    )
A  总——分——总         B  分——总       C  总——分
4.这段文字中对苏、黄姿态的说明顺序是(    )
A.从左到右    B.从上到下   C.从前到后    D.从中间到两边
5.使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是(    )
A.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B.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十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
一、1.A  2.B  3.A  4.A  5.B  6.B  7.A  8.B  9.A  10.A
二、D
三、A.zēng  B.yí  C.yòu  D.yǐ
四、D
五、1.A  2.C  3.B  4.B  5.A  6.C  7.B  8.C
六、D    七、A  八、C    九、D
十、1.介绍船头部分,着力描写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表现雕刻家高超的技艺。2.峨冠而多髯。3.C  4.B  5.C
十一、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A、C
3.从中间到旁边。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