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抓住特征,描写人物(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51阅读:
字号:小|大
抓住特征,描写人物
一、 每日一荐
在上课之前,首先是我们的“每日一荐”。以前,我给大家推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作品,今天为了适合我们课堂的需要,我给大家推荐一篇平民化的作品,它的作者便是我本人,请同学们听完以后,同我交流一下,你觉得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出来?
朗读文章《修鞋的老人》。
师生交流。
一、 导入
对于人物的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话题就是:如何才能将笔下人物写得真实动人,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话题,这节课我们仅仅撷取一朵小小的浪花,即:抓住特征,描写人物。
三、 读一读
1. 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父亲)
2.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3.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少年闰土)
4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枝长烟管,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中年闰土)
二、 比一比
我班有一位同学,他大约十五岁,身材中等。红润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脸的正中有一个鼻子。他的头发不长不短,黑黑的。一张开嘴巴,就是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
——某学生习作
思考:这位同学是谁呀?你能否猜出来呢?为什么?比较一下,他的人物描写与上面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描写,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四、 观察、思考
1、筛选特征
(1 ).你觉得照片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2).摄影师有意把人物的身躯、手臂、衣饰等技术处理掉了,还原它好不好?
(3).联系人物描写,你从此照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筛选特征
相貌是千差万别的,而年龄、职业、遭遇、性格等又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如上图,摄影师为什么“厚此薄彼”呢?因为,手是书画家的第二个灵魂,连头发盖脸也顾不上拨弄一下的神情又充分表现出他对艺术的热爱。就是说,这些就是最能反映它的身份、性格的特征。
(4).小结:筛选特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
(5).训练:用一两句话描述照片中人物的特征:
2、瞬间捕捉
(1 ).人是活动着的,人的外貌不是凝固不动的,好的摄影师懂得在人们复杂的表情﹑动作的变化中捕捉最能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2).小结:捕捉瞬间,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3).训练:用两三句话描写照片中人物:
3、强化特征
(1 ).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有时一次并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以多次描绘。
(2).《一面》中的鲁迅
描写方法 鲁迅的外貌特征
中景 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
近景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的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很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特写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3).小结:强化特征
抓住特征进行多次描绘,予以强化,给人深刻印象。
五. 小结:抓住特征,不要面面俱到
筛选特征
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
捕捉瞬间
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强化特征
抓住特征进行多次描绘,予以强化,给人深刻印象。
六. 写作实践:
观察身边的一个同学或老师,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附:修鞋的老人
偶尔经过菜场,总能在出口处看见那个修鞋的老人——戴一顶破旧的工人帽,说不清什么颜色的衣服,肮脏的布满色块的围裙,永远佝偻着身子,埋头于手边的伙计……像一幅静态的、灰色调的肖像画,在如此喧嚣而世俗的菜场的一个角落,传递着某种沉郁的、令人心酸的气息。
我与老人不多的几次接触皆是因为迫不得已的生活琐细——补鞋跟。先用一次性竹筷子把鞋跟的空隙填满,剪掉剩余,磨平表面,剪下一小块皮子,粘上强力胶水,贴在鞋跟上,取三颗小钉子钉好,用小铁锤锤得严实了,修剪皮子,用锉刀磨平,在修补处刷上黑色鞋油,修补鞋跟的工程,如此便完毕了,耗时十分钟左右。临末付上一块,一块五皆可,亦有精明的妇人摆出菜场内厮杀的架势,讨价还价,软磨硬泡一番,老人终会无奈地赞同——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他的行当简单至极,一架织补机、一个长方形的木头盒子,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零碎物件:橡胶皮、小钉子、小铁锤、锉刀、剪刀、搭扣、胶水、线头……旁边便是一大堆款式各异、质地不一、变了形或未变形、修好或待修的破鞋子。老人背靠着水泥墙,坐一张小马扎上,他用手指了指面前的一张窄窄的长条凳——被无数屁股磨得油光蹭亮,我于是坐了下来,有时他会热情地递过来一只肮脏的拖鞋,我总是感激而又厌恶地说——谢谢啊,不用!执意一只光脚踩在另一只的鞋背上。
他埋头于他的活计,从不多言,我面无表情却是专心致志地凝视着——鞋跟在他破旧而又斑斓的围裙上翻转,一双手——怎样的一双手啊,枯树枝一般灰黯的色泽,粗糙厚重,布满了裂纹又像那些因干燥而龟裂的土地,在用强力胶水粘合的时候,他直接用手摁上去,丝毫没有将皮肉黏在一起,由此可见这一双手早已背负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再也没有什么足以洞穿其间,窥见它本来的面目。指甲极短,然而每一只指甲盖的四周以及指缝间塞满了污浊的黑色——那也许是永远无法用清水洗净的黑色,深深地植入皮肉,渗入岁月的深处。他偶尔抬起脸,询问 ,老人脸上最触目的是左眼眶的一只瞎眼——灰黑色,闪着水光,像一颗被注染了无限尘埃的玻璃球,丑陋然而并不狰狞,只是那么令人揪心地兀立着,一动不动,闪着水光,是过往的生命中最深刻最凄伤的印记吧,无可抹灭。
在那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分钟,我总禁不住幽幽地猜想:他有多大年纪了呀?六十、七十或者更老一些?辛苦而又拮据的余生,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何时是个尽头?一个本该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而他的家人在哪里呢,还是孑然孤身呢?……想着想着,一个束手无策的悲观主义者不免凄凉起来,寒瑟地呆坐着,不敢开口问一句话——是啊,问什么呢,生活总是艰难的,惟怕自己沉入更深的悲哀里,不问也罢了。
我穿上那只精心修好的完美的鞋,一双眼睛焦虑地望着,希望他多要点儿,然而他只是手不停歇地捞起身旁的另一只破鞋,悠悠淡淡地开口——一块钱,我不免深深地失落、颓伤——一块钱,唉!我闭着眼睛在包里掏啊掏,避开那些一毛、五毛、一块的硬币,终于掏出一张十块的纸币,递给他,支支吾吾,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唉,没零钱了,嗯,我下次再来修鞋吧,你不要找了,找了呆会儿你就没零钱了,反正我下次还要来的……说完我便忙不迭转身,踩着一双完美的高跟鞋,“笃笃笃”地冲向马路,惟听见身后那老人一声轻轻的叮咛:姑娘,哎,慢点走,下次一定要来啊……叹息一般地!
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溢着一种凉涩涩的愧疚:他一定忘记了,曾经有一次,我修完了鞋,在包里边掏啊掏,掏啊掏,一个硬币也没能掏出来,惟拿出 一百,尴尬地呆立着,哭笑不得——真是说不出来的恶心啊,我居然拿一张一百给一个修鞋的老人,难道是想让他找我九十九个硬币么……他只是无限宽容地笑笑,悠悠淡淡地开口:算啦,下次路过的时候再给吧。于是,才讪讪地缩回手,像一个被戳穿了骗人把戏的孩子,那一张鲜红的无耻的一百,眨着眼睛,嘲笑着我。后来,也许有意,也许无心,我转瞬间将这一元钱的往事忘得一干二净。然而,就在此刻,我竟无比清晰地记忆起它来,那些不经意间被忽略的细枝末节,一旦再次被记忆起来,回味中有了不同凡响的重量!
不说了,还是再去修鞋吧,鞋总会被一天天穿坏的,正如我们,总会一天天地老去——无奈而又悲凉的老去……
一、 每日一荐
在上课之前,首先是我们的“每日一荐”。以前,我给大家推荐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作品,今天为了适合我们课堂的需要,我给大家推荐一篇平民化的作品,它的作者便是我本人,请同学们听完以后,同我交流一下,你觉得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出来?
朗读文章《修鞋的老人》。
师生交流。
一、 导入
对于人物的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话题就是:如何才能将笔下人物写得真实动人,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话题,这节课我们仅仅撷取一朵小小的浪花,即:抓住特征,描写人物。
三、 读一读
1. 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父亲)
2.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3.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少年闰土)
4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枝长烟管,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中年闰土)
二、 比一比
我班有一位同学,他大约十五岁,身材中等。红润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脸的正中有一个鼻子。他的头发不长不短,黑黑的。一张开嘴巴,就是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
——某学生习作
思考:这位同学是谁呀?你能否猜出来呢?为什么?比较一下,他的人物描写与上面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描写,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四、 观察、思考
1、筛选特征
(1 ).你觉得照片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2).摄影师有意把人物的身躯、手臂、衣饰等技术处理掉了,还原它好不好?
(3).联系人物描写,你从此照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筛选特征
相貌是千差万别的,而年龄、职业、遭遇、性格等又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如上图,摄影师为什么“厚此薄彼”呢?因为,手是书画家的第二个灵魂,连头发盖脸也顾不上拨弄一下的神情又充分表现出他对艺术的热爱。就是说,这些就是最能反映它的身份、性格的特征。
(4).小结:筛选特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
(5).训练:用一两句话描述照片中人物的特征:
2、瞬间捕捉
(1 ).人是活动着的,人的外貌不是凝固不动的,好的摄影师懂得在人们复杂的表情﹑动作的变化中捕捉最能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2).小结:捕捉瞬间,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3).训练:用两三句话描写照片中人物:
3、强化特征
(1 ).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有时一次并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以多次描绘。
(2).《一面》中的鲁迅
描写方法 鲁迅的外貌特征
中景 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
近景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的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很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特写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3).小结:强化特征
抓住特征进行多次描绘,予以强化,给人深刻印象。
五. 小结:抓住特征,不要面面俱到
筛选特征
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
捕捉瞬间
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
强化特征
抓住特征进行多次描绘,予以强化,给人深刻印象。
六. 写作实践:
观察身边的一个同学或老师,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完成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让同学猜一猜你写的是谁。
附:修鞋的老人
偶尔经过菜场,总能在出口处看见那个修鞋的老人——戴一顶破旧的工人帽,说不清什么颜色的衣服,肮脏的布满色块的围裙,永远佝偻着身子,埋头于手边的伙计……像一幅静态的、灰色调的肖像画,在如此喧嚣而世俗的菜场的一个角落,传递着某种沉郁的、令人心酸的气息。
我与老人不多的几次接触皆是因为迫不得已的生活琐细——补鞋跟。先用一次性竹筷子把鞋跟的空隙填满,剪掉剩余,磨平表面,剪下一小块皮子,粘上强力胶水,贴在鞋跟上,取三颗小钉子钉好,用小铁锤锤得严实了,修剪皮子,用锉刀磨平,在修补处刷上黑色鞋油,修补鞋跟的工程,如此便完毕了,耗时十分钟左右。临末付上一块,一块五皆可,亦有精明的妇人摆出菜场内厮杀的架势,讨价还价,软磨硬泡一番,老人终会无奈地赞同——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他的行当简单至极,一架织补机、一个长方形的木头盒子,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零碎物件:橡胶皮、小钉子、小铁锤、锉刀、剪刀、搭扣、胶水、线头……旁边便是一大堆款式各异、质地不一、变了形或未变形、修好或待修的破鞋子。老人背靠着水泥墙,坐一张小马扎上,他用手指了指面前的一张窄窄的长条凳——被无数屁股磨得油光蹭亮,我于是坐了下来,有时他会热情地递过来一只肮脏的拖鞋,我总是感激而又厌恶地说——谢谢啊,不用!执意一只光脚踩在另一只的鞋背上。
他埋头于他的活计,从不多言,我面无表情却是专心致志地凝视着——鞋跟在他破旧而又斑斓的围裙上翻转,一双手——怎样的一双手啊,枯树枝一般灰黯的色泽,粗糙厚重,布满了裂纹又像那些因干燥而龟裂的土地,在用强力胶水粘合的时候,他直接用手摁上去,丝毫没有将皮肉黏在一起,由此可见这一双手早已背负上了一层厚厚的盔甲,再也没有什么足以洞穿其间,窥见它本来的面目。指甲极短,然而每一只指甲盖的四周以及指缝间塞满了污浊的黑色——那也许是永远无法用清水洗净的黑色,深深地植入皮肉,渗入岁月的深处。他偶尔抬起脸,询问 ,老人脸上最触目的是左眼眶的一只瞎眼——灰黑色,闪着水光,像一颗被注染了无限尘埃的玻璃球,丑陋然而并不狰狞,只是那么令人揪心地兀立着,一动不动,闪着水光,是过往的生命中最深刻最凄伤的印记吧,无可抹灭。
在那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分钟,我总禁不住幽幽地猜想:他有多大年纪了呀?六十、七十或者更老一些?辛苦而又拮据的余生,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何时是个尽头?一个本该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而他的家人在哪里呢,还是孑然孤身呢?……想着想着,一个束手无策的悲观主义者不免凄凉起来,寒瑟地呆坐着,不敢开口问一句话——是啊,问什么呢,生活总是艰难的,惟怕自己沉入更深的悲哀里,不问也罢了。
我穿上那只精心修好的完美的鞋,一双眼睛焦虑地望着,希望他多要点儿,然而他只是手不停歇地捞起身旁的另一只破鞋,悠悠淡淡地开口——一块钱,我不免深深地失落、颓伤——一块钱,唉!我闭着眼睛在包里掏啊掏,避开那些一毛、五毛、一块的硬币,终于掏出一张十块的纸币,递给他,支支吾吾,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唉,没零钱了,嗯,我下次再来修鞋吧,你不要找了,找了呆会儿你就没零钱了,反正我下次还要来的……说完我便忙不迭转身,踩着一双完美的高跟鞋,“笃笃笃”地冲向马路,惟听见身后那老人一声轻轻的叮咛:姑娘,哎,慢点走,下次一定要来啊……叹息一般地!
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溢着一种凉涩涩的愧疚:他一定忘记了,曾经有一次,我修完了鞋,在包里边掏啊掏,掏啊掏,一个硬币也没能掏出来,惟拿出 一百,尴尬地呆立着,哭笑不得——真是说不出来的恶心啊,我居然拿一张一百给一个修鞋的老人,难道是想让他找我九十九个硬币么……他只是无限宽容地笑笑,悠悠淡淡地开口:算啦,下次路过的时候再给吧。于是,才讪讪地缩回手,像一个被戳穿了骗人把戏的孩子,那一张鲜红的无耻的一百,眨着眼睛,嘲笑着我。后来,也许有意,也许无心,我转瞬间将这一元钱的往事忘得一干二净。然而,就在此刻,我竟无比清晰地记忆起它来,那些不经意间被忽略的细枝末节,一旦再次被记忆起来,回味中有了不同凡响的重量!
不说了,还是再去修鞋吧,鞋总会被一天天穿坏的,正如我们,总会一天天地老去——无奈而又悲凉的老去……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