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言名句赏析(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52阅读:
字号:小|大
爱情篇
《关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情歌。以雎鸠的和鸣起兴,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配偶;以求取荇菜起兴,引出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反复歌唱。抒写一个男子爱慕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表现了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它运用反复咏唱的章法,借助芦苇、白露渲染气氛,抒写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但坐观罗敷。”这八句诗,用虚写的手法间接称赞罗敷的美丽动人,语言诙谐有趣,可谓神来之笔。
《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暮霭沉沉,鸡儿上窝,羊牛进栏,正是旅人还家的的时候,而丈夫却还久久不归,表达妻子睹物思人的惆怅。
《忆江南》(唐 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州。”千帆过尽,不尽人归,眼前所见,只有落日的斜晖和悠悠逝去的江水而已,怎不伤心欲绝呢!此句将闺中少妇盼望丈夫归来时的心态刻画得十分传神。
《无题》(唐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的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后泛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醉华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莫到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比人,一个“瘦”字刻画出相思之苦对人的煎熬,极富创造性。
友情篇
《夜雨寄北》(晚唐 李商隐“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或友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重聚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风飘逸豪放)“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天各一方,难以相从,只能将自己的愁思托付给千里可共见的明月,随着风儿飘到好友的身边,以表慰问。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特,造语新鲜,令人回味无穷。
《杜少府之任蜀川》(唐 王勃 “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摆脱了一般送别诗常有的感伤凄楚的情调,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劝勉友人欣然赴任,表现了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韵长存,表达了不尽的惜别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乡愁篇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
《黄鹤楼》(唐 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近黄昏,江波迷蒙,何处是归程?心中涌起无限的愁思。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 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被贬潮阳,这是途中写给侄孙韩湘的一首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语言情思,“横”写出了云层的厚重,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归家何在; “拥”写出了大雪封山,前路险阻,要感到贬所,怎奈“马不前”。这两句既写天气寒劣,又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更写出了作者英雄失落之悲的恶劣心情。
《相见欢》(李煜 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幽居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内心充满亡国之君的哀怨。)上阙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寂寞的心情,下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丝”与“思”谐音,以千丝万缕之“剪不断,理还乱”来比喻愁思的纷繁、难解,新意尽出。似平淡无味却真正道出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离愁。正如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里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爱国篇
《春望》(唐 杜甫 时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被捉,长安一片荒凉残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悲情,春日融融,鸟语花香,本是令人陶醉的欢快情景,但在诗人眼里,反而“溅泪”“惊心”表现作者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感情。
《赤壁》(唐 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句触物生情,抒发感慨:当年周瑜抗曹,使用火攻,假如不刮东南风,战争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也许连二乔都会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吧?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借古讽今,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陆游 )陆游晚年被罢官,退居家乡,但总是不能忘怀国事,“风吹雨”既是写眼前生活的现实,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可见诗人的爱国之情。
《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被俘招降时,用此诗作答,表明为祖国献身,视死如归的心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诗人震耳发聩的千古绝唱,充塞着一股浩然正气,表明了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忠贞不屈的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决心,鼓舞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为理想而英勇献身。它还具有丰富的内涵:(1)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光耀史册。(2)为民族,为人民,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用了比喻,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这两句又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层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别云间》(明末抗清英雄 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时所作)
“南冠”: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用典句:“今日又南冠”、“毅魄归来日”。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既表现了诗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也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末路之悲,愤激、忧伤、沉痛到极点。
抱负篇
《观沧海》(三国曹操 字孟德,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凯旋时所作。)“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龟虽寿》(三国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曲折细腻。音调激越高昂。 用典句“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比喻新奇,富于独创性。他把本来很难感知的情感世界的“物质”变成一种可感的,可抚摸的,可量化的现实。表现了愁绪的不可化解。更妙的是“抽刀断水”这一动作,写出了诗人的忧愤、急切,极力要挣脱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闷心理。
“俱怀逸兴壮士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在悲怆中颇显高昂乐观,境界开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急遽变化的感情。
《行路难》(唐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自信、执着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坚信远大的抱负一定会实现。《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时任密州知州,出猎的真实用心在于借此表达自己立志报国的愿望。)“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弯弓射虎,何等的豪兴,好一个意气风发的狂夫,“看孙郎”借用典故,自比孙郎,极写其狂,豪情满怀。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借用典故,“天狼”这里指北宋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战斗豪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典故,拿汉文帝时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南宋 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用典故和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位爱国将领沙场鏖战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 由于施行政治改革的宏愿受阻,不得已辞官还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借花自喻,构思新奇,表明自己虽遭挫折而辞官出京,但还要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为培育一代新人奉献自己的力量。与“无可奈何花落去”相反。
忧民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此茅屋即文学史上著名的圣地——成都草堂。“歌”:歌曲,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段言志抒情,句句蝉联,错落有致,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表现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己以利人的博大胸怀,也表达了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杜甫) 背景:安(禄山)史(思明)之乱。 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深重苦难,揭露官吏的横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卖炭翁》(唐 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用精练的语言,通过“衣正单” 与“愿天寒”的对比,突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贫困和心理的矛盾。为揭示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恶埋下伏笔。
《观刈麦》(唐 白居易)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割麦的农民用完了力气还感觉不到(无暇顾及)炎热,只是珍惜夏日较长的白天,争取多干些活儿。这反映了农民窘迫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深切的同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语言朴素自然,明白如话。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作者对历史的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揭示了封建政治与人民的对立,非常尖锐。
边塞篇
《使至塞上》(唐 王维 字摩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译: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上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沉的夕阳。这是对塞外特有的壮美景象的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孤”写出了炊烟的孤单、醒目;“长”表现了视野的开阔。“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黑色与金色交织在一起,非但鲜明,而且浓艳,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意境奇特。
用典句:“半卷红旗临易水”、“报君黄金台上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以梨花喻雪,把雪的皎洁、鲜润、明丽传神地描绘出来,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使人如同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北宋 范仲淹 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抗击西夏的侵扰。)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阙借助“雁”“边声”“千障”“长烟”“落日”“孤城”描绘荒凉的边塞秋景,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阙“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作者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情调苍凉悲壮。
景语篇
《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农村后所作 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是陶诗独特的风格)“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译:衣服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只希望不要违背了自己辞官归隐的意愿。赏析: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表现了诗人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清高节操。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朴素如随口脱出,不见丝毫修饰,,平淡中又富有情趣,早早地来到田里除草,直到月亮出来时才扛着锄头回家,多么美好的一幅月夜归耕图啊!洋溢着的是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归隐的自豪以及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饮酒》(东晋 陶渊明 田园诗人 这首诗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由的生活态度,“悠然”见,是不经意的看见,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平静的心境。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的贴切,是对前途的奢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开阔。洋溢着诗人蓬勃的朝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彭湃激荡、气魄宏大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时任杭州刺史,流连于西湖早春的湖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争暖树”既反映了早春乍暖还寒,又和“燕啄春泥”一起表现出早春的一片生机。诗人抓住早春景物的特征,运用了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刻画了西湖早春的风景画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花”“浅草”来写出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才能”两个词眼,富有情态,表现了初春时节乱花浅草的勃勃生机,清新明快,即景寓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达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效果。
《秋词》(唐 刘禹锡)别出心裁,一反前人悲秋的俗套,着意赞美秋天特有的景致,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黄鹤楼》(唐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登高远眺,阳光照耀下的汉阳,绿树清晰可数;鹦鹉州上,长满茂盛的芳草。此处极力描写景色的优美,与下文愁思形成对比。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客观描摹,旨在渲染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写小径的曲折、禅房的幽深、环境的静谧,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美丽的山色使鸟儿欢愉,静静的潭影使人杂念顿消。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北宋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眼前之景:山下溪水边兰草初生,松树间沙路洁净,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鸣叫。触景生情:溪水尚能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前两句从住所写起,显示了主人雅洁、勤劳。后两句再写田园风光。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不说引水灌田,而说成小溪担负着“护田”的任务;不说人留恋山色,不忍关门,而说成是青山“排闼”把青翠山色送进屋来。赞赏湖阴先生优美的山居环境,也透露出诗人晚年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
《如梦令》(宋 婉约派 李清照)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时山重水复,疑无前路,忽然眼前出现一个柳阴浓密、花开鲜艳的山村。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又现的境界,意新语工,最富理趣,给人以启迪:只要充满信心,就能战胜困难险阻,达到新的境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号稼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嗅觉、听觉角度写出了夏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一丰收在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哲理篇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之时,旭日从海中蕴育而出。时令虽是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此句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生”说明旧事物中已经蕴育出新生命,景中出理。“入”说明残冬中涌动着春的气息,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引导人们产生对未来美的遐想。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浣溪沙》(北宋 晏殊《珠玉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时光一刻不停地流逝;燕子纷纷飞回,又是一年新春的开始。落花、归燕既是现实生活里的春景,也是词人往昔美好生活情感的记忆。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双绘,暗示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而美好的生活去了就难以复得。抒发伤春怀旧的感情。意蕴相似的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登飞来峰》(北宋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以“浮云”为喻,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说明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论诗》(清 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各个时代都会出现天才诗人,以其创造性的成就,影响数百年的风气。赵翼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李、杜诗作的杰出成就,而是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时代性。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后用来泛指文学。
《关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情歌。以雎鸠的和鸣起兴,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配偶;以求取荇菜起兴,引出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反复歌唱。抒写一个男子爱慕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表现了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它运用反复咏唱的章法,借助芦苇、白露渲染气氛,抒写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但坐观罗敷。”这八句诗,用虚写的手法间接称赞罗敷的美丽动人,语言诙谐有趣,可谓神来之笔。
《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暮霭沉沉,鸡儿上窝,羊牛进栏,正是旅人还家的的时候,而丈夫却还久久不归,表达妻子睹物思人的惆怅。
《忆江南》(唐 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州。”千帆过尽,不尽人归,眼前所见,只有落日的斜晖和悠悠逝去的江水而已,怎不伤心欲绝呢!此句将闺中少妇盼望丈夫归来时的心态刻画得十分传神。
《无题》(唐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的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后泛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醉华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莫到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比人,一个“瘦”字刻画出相思之苦对人的煎熬,极富创造性。
友情篇
《夜雨寄北》(晚唐 李商隐“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或友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重聚的话题,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风飘逸豪放)“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天各一方,难以相从,只能将自己的愁思托付给千里可共见的明月,随着风儿飘到好友的身边,以表慰问。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感情,想象奇特,造语新鲜,令人回味无穷。
《杜少府之任蜀川》(唐 王勃 “初唐四杰”之一)
这首诗摆脱了一般送别诗常有的感伤凄楚的情调,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劝勉友人欣然赴任,表现了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韵长存,表达了不尽的惜别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乡愁篇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
《黄鹤楼》(唐 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近黄昏,江波迷蒙,何处是归程?心中涌起无限的愁思。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 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佛骨,被贬潮阳,这是途中写给侄孙韩湘的一首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语言情思,“横”写出了云层的厚重,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归家何在; “拥”写出了大雪封山,前路险阻,要感到贬所,怎奈“马不前”。这两句既写天气寒劣,又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更写出了作者英雄失落之悲的恶劣心情。
《相见欢》(李煜 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幽居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内心充满亡国之君的哀怨。)上阙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寂寞的心情,下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丝”与“思”谐音,以千丝万缕之“剪不断,理还乱”来比喻愁思的纷繁、难解,新意尽出。似平淡无味却真正道出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离愁。正如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里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爱国篇
《春望》(唐 杜甫 时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被捉,长安一片荒凉残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悲情,春日融融,鸟语花香,本是令人陶醉的欢快情景,但在诗人眼里,反而“溅泪”“惊心”表现作者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感情。
《赤壁》(唐 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句触物生情,抒发感慨:当年周瑜抗曹,使用火攻,假如不刮东南风,战争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也许连二乔都会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吧?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借古讽今,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陆游 )陆游晚年被罢官,退居家乡,但总是不能忘怀国事,“风吹雨”既是写眼前生活的现实,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可见诗人的爱国之情。
《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被俘招降时,用此诗作答,表明为祖国献身,视死如归的心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诗人震耳发聩的千古绝唱,充塞着一股浩然正气,表明了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忠贞不屈的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决心,鼓舞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为理想而英勇献身。它还具有丰富的内涵:(1)人总有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要光耀史册。(2)为民族,为人民,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用了比喻,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这两句又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层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别云间》(明末抗清英雄 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时所作)
“南冠”: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用典句:“今日又南冠”、“毅魄归来日”。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既表现了诗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也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末路之悲,愤激、忧伤、沉痛到极点。
抱负篇
《观沧海》(三国曹操 字孟德,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凯旋时所作。)“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龟虽寿》(三国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曲折细腻。音调激越高昂。 用典句“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比喻新奇,富于独创性。他把本来很难感知的情感世界的“物质”变成一种可感的,可抚摸的,可量化的现实。表现了愁绪的不可化解。更妙的是“抽刀断水”这一动作,写出了诗人的忧愤、急切,极力要挣脱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闷心理。
“俱怀逸兴壮士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在悲怆中颇显高昂乐观,境界开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急遽变化的感情。
《行路难》(唐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自信、执着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坚信远大的抱负一定会实现。《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时任密州知州,出猎的真实用心在于借此表达自己立志报国的愿望。)“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弯弓射虎,何等的豪兴,好一个意气风发的狂夫,“看孙郎”借用典故,自比孙郎,极写其狂,豪情满怀。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借用典故,“天狼”这里指北宋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战斗豪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典故,拿汉文帝时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南宋 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用典故和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位爱国将领沙场鏖战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 由于施行政治改革的宏愿受阻,不得已辞官还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借花自喻,构思新奇,表明自己虽遭挫折而辞官出京,但还要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为培育一代新人奉献自己的力量。与“无可奈何花落去”相反。
忧民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此茅屋即文学史上著名的圣地——成都草堂。“歌”:歌曲,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段言志抒情,句句蝉联,错落有致,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表现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己以利人的博大胸怀,也表达了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杜甫) 背景:安(禄山)史(思明)之乱。 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深重苦难,揭露官吏的横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卖炭翁》(唐 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用精练的语言,通过“衣正单” 与“愿天寒”的对比,突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贫困和心理的矛盾。为揭示统治者残酷剥削人民的罪恶埋下伏笔。
《观刈麦》(唐 白居易)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割麦的农民用完了力气还感觉不到(无暇顾及)炎热,只是珍惜夏日较长的白天,争取多干些活儿。这反映了农民窘迫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深切的同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语言朴素自然,明白如话。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 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作者对历史的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揭示了封建政治与人民的对立,非常尖锐。
边塞篇
《使至塞上》(唐 王维 字摩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译: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上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沉的夕阳。这是对塞外特有的壮美景象的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孤”写出了炊烟的孤单、醒目;“长”表现了视野的开阔。“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黑色与金色交织在一起,非但鲜明,而且浓艳,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意境奇特。
用典句:“半卷红旗临易水”、“报君黄金台上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以梨花喻雪,把雪的皎洁、鲜润、明丽传神地描绘出来,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使人如同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北宋 范仲淹 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抗击西夏的侵扰。)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阙借助“雁”“边声”“千障”“长烟”“落日”“孤城”描绘荒凉的边塞秋景,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阙“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作者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情调苍凉悲壮。
景语篇
《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农村后所作 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是陶诗独特的风格)“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译:衣服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只希望不要违背了自己辞官归隐的意愿。赏析: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表现了诗人不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清高节操。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朴素如随口脱出,不见丝毫修饰,,平淡中又富有情趣,早早地来到田里除草,直到月亮出来时才扛着锄头回家,多么美好的一幅月夜归耕图啊!洋溢着的是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归隐的自豪以及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饮酒》(东晋 陶渊明 田园诗人 这首诗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由的生活态度,“悠然”见,是不经意的看见,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平静的心境。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用的贴切,是对前途的奢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开阔。洋溢着诗人蓬勃的朝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彭湃激荡、气魄宏大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时任杭州刺史,流连于西湖早春的湖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争暖树”既反映了早春乍暖还寒,又和“燕啄春泥”一起表现出早春的一片生机。诗人抓住早春景物的特征,运用了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刻画了西湖早春的风景画卷。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花”“浅草”来写出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才能”两个词眼,富有情态,表现了初春时节乱花浅草的勃勃生机,清新明快,即景寓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达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效果。
《秋词》(唐 刘禹锡)别出心裁,一反前人悲秋的俗套,着意赞美秋天特有的景致,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黄鹤楼》(唐 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登高远眺,阳光照耀下的汉阳,绿树清晰可数;鹦鹉州上,长满茂盛的芳草。此处极力描写景色的优美,与下文愁思形成对比。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客观描摹,旨在渲染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写小径的曲折、禅房的幽深、环境的静谧,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美丽的山色使鸟儿欢愉,静静的潭影使人杂念顿消。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北宋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眼前之景:山下溪水边兰草初生,松树间沙路洁净,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鸣叫。触景生情:溪水尚能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前两句从住所写起,显示了主人雅洁、勤劳。后两句再写田园风光。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不说引水灌田,而说成小溪担负着“护田”的任务;不说人留恋山色,不忍关门,而说成是青山“排闼”把青翠山色送进屋来。赞赏湖阴先生优美的山居环境,也透露出诗人晚年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
《如梦令》(宋 婉约派 李清照)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时山重水复,疑无前路,忽然眼前出现一个柳阴浓密、花开鲜艳的山村。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又现的境界,意新语工,最富理趣,给人以启迪:只要充满信心,就能战胜困难险阻,达到新的境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号稼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嗅觉、听觉角度写出了夏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一丰收在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哲理篇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之时,旭日从海中蕴育而出。时令虽是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此句将景物拟人化而充满新意。“生”说明旧事物中已经蕴育出新生命,景中出理。“入”说明残冬中涌动着春的气息,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引导人们产生对未来美的遐想。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浣溪沙》(北宋 晏殊《珠玉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时光一刻不停地流逝;燕子纷纷飞回,又是一年新春的开始。落花、归燕既是现实生活里的春景,也是词人往昔美好生活情感的记忆。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双绘,暗示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而美好的生活去了就难以复得。抒发伤春怀旧的感情。意蕴相似的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登飞来峰》(北宋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以“浮云”为喻,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气魄;“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说明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论诗》(清 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各个时代都会出现天才诗人,以其创造性的成就,影响数百年的风气。赵翼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李、杜诗作的杰出成就,而是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时代性。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后用来泛指文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