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33阅读:
字号:小|大
古浪五中 刘昌国
【教学理念】《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
2.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
1.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2.概括杨志晁盖吴用等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教学难点】 1.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以读为本,读、思、议、问、写相结合,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好汉歌》,让学生回忆108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曲折动人故事。引出《水浒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纲》。
2.作者与《水浒传》简介
作者作品简介: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也称《水浒》 《忠义水浒传》 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历史真实,热情讴歌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
3.杨志简介: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杨家将的后代。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但押花石纲时翻了船,押生辰纲又被劫。无奈上二龙山做了寨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他的人生经历“失意――得志――幻灭”这三个过程。
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请大家跳读课文.注意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
(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将生字生词划出,标出自然段序号.)
(1)生字词
酷( kù )热 皓(hào )齿红唇 趱(zǎn )行 虞(yú )侯 别拗( niù )
(2)古今异义词
取古】赶。 【今】动词,拿,拿走。
强人【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如女强人。
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2;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和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纲被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三、品读智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四、小结
本文生动地叙述了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失败经过,鲜明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存在着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充分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五、布置作业
1、写作:以晁盖等人为主线叙述智取过程。
2、课外阅读《水浒传》
(说明: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送 取
变更起止 智用天时
提醒军汉 智 智用地利
盘问枣客 智用矛盾
谨慎买酒 智用计谋
失 得
杨志:小心谨慎 急功近利 好汉们: 足智多谋 团结一致
【教学反思】
【教学理念】《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
2.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
1.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2.概括杨志晁盖吴用等人的思想性格特点。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教学难点】 1.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
【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以读为本,读、思、议、问、写相结合,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2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好汉歌》,让学生回忆108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曲折动人故事。引出《水浒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纲》。
2.作者与《水浒传》简介
作者作品简介: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也称《水浒》 《忠义水浒传》 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历史真实,热情讴歌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
3.杨志简介: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是杨家将的后代。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但押花石纲时翻了船,押生辰纲又被劫。无奈上二龙山做了寨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他的人生经历“失意――得志――幻灭”这三个过程。
二、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请大家跳读课文.注意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
(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将生字生词划出,标出自然段序号.)
(1)生字词
酷( kù )热 皓(hào )齿红唇 趱(zǎn )行 虞(yú )侯 别拗( niù )
(2)古今异义词
取古】赶。 【今】动词,拿,拿走。
强人【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如女强人。
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2;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和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纲被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三、品读智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四、小结
本文生动地叙述了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失败经过,鲜明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存在着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充分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五、布置作业
1、写作:以晁盖等人为主线叙述智取过程。
2、课外阅读《水浒传》
(说明: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送 取
变更起止 智用天时
提醒军汉 智 智用地利
盘问枣客 智用矛盾
谨慎买酒 智用计谋
失 得
杨志:小心谨慎 急功近利 好汉们: 足智多谋 团结一致
【教学反思】
刘昌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