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怎样阅读议论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4:59阅读:
字号:|

(湖北省麻城市闵集中学胡仁义)
【教学目的】1、掌握巩固议论文的有关文体知识(即三要素、结构)。
            2、通过具体文章学习,掌握议论文阅读方法,让学生的知识有一个迁移发散的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重点】1、能准确寻找、归纳论点(观点)和论据(材料),能正确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论据的识别和补写;正确辨别论证方法。
            3、能够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文段的内容,关键词语的理解与欣赏,对观点有独到的感悟和见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复习议论文文体知识导入。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直接陈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叫做议论文。议论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就一定的问题和事件从正面阐明作者的主张,以立为主,称为立论;一种是以驳斥对方的论点为主,称为驳论。
    任何一个完整的议论都必须由三个要素构成,它们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个要素既有根本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论点是统帅,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基础,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达到论点和论据同意的桥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者的有机统一就成了议论。
二、阅读实践:
阅读《人生如月》,完成后面题目。(12分)
    ①天上的月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最初的时候,它淡淡的,细细的,像是谁用橘黄的彩笔在湛蓝的天幕上轻轻画了一道,称这时的月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渐渐地,它大起来了,亮起来了,在天空驻足的时间长起来了。这时的月便是一把镰刀、一只小船了。到了阴历的十五,这月便圆圆的,大大的,亮亮的,似一只玉盘、一面明镜了。再后来,月由盈而亏,由亏而残如一块土豆、一块顽石了。由纤弱而圆满,由圆满而亏残,天上的月却是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岁岁如斯。人生虽不尽是这般规律,但盈亏明暗却是如影相随,避不开,躲不开,无法拒绝的。
    ②有时候,人逢吉时好运一帆风顺,谋官则升迁,想钱便发财,真是心想事成万般如意,原来平淡人生这时真如望月中天,亮丽圆满了。此时,升官的不免满面春风,发财的不免财大气粗,即使评个职称、当个先进或晋一级工资也会沾沾自喜,觉得优人一等。然而,花开自有花谢时,月圆必有月缺日,且常常是花开之后便是谢,月圆之后即为缺。但人多鼠目寸光,有眼不识事物消长之理,得意便忘形,露出一副小人面目。人若能处顺境作逆境之思,方不失为人本色,保持一颗平常心。为官者不必因权柄在手而颐指气使、八面威风,有钱人不必因腰缠万贯而妄自尊大、暴殄天物。如此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便无骄横之气、霸道之态,不至于蜕变为隐形之盗贼,衣冠之禽兽,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大益。
    ③有时候,人遭恶时厄运,常是坏事连连,处处不顺,原本光明的人生忽然黯淡下来,如月牙一现,如云遮残月。身处逆境之中,或心灰意冷、悲观厌世,或甘于沉沦、自暴自弃,或忧心如焚、白发搔短,或牢骚满腹、怨无天佑。其实,人若于月亏之日想到月圆之时,识得世事易变之理,即可于逆境之中志不衰、气不馁、态不失,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身,“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如此面对困厄,必不会怨天尤人蹉跎岁月,必不会奴颜婢膝玷污人格,必不会见利忘义为虎作伥。
    ④人生如月,皆有阴晴圆缺,我们大可不必颜随势改,气逐时移,得志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垂头丧气。我以为,无论顺逆得失,都平静的接受世界,从容地面对生活,这才是智者的活法。(该文选自《佳作鉴赏》)
25.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
26.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摘录:                                                            理由:                                                     
27.阅读第②段或第③段,依据该段所谈观点举一个典型事例作为论据(3分)
                                                                                                                                
28.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首诗。月,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感。在台湾光复六十周年纪念之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读其中一段文字,选用后面有关月亮的诗句填在语段的空处。选项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年,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两岸人民团结抗战,共御外侮,谱写了民族解放、国土光复的历史篇章;今天,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依然是明月共赏,休戚与共。
A.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B.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9.有人说,人生是一幅画,一百个人看它就有一百种感受。请写一段话,表达出你对人生的感悟。(3分)
我说,人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示例:无论顺逆得失,都平静的接受世界,从容地面对生活,这才是智者的活法。(2分,意近即可)
26、示例:它淡淡的,细细的,像是谁用橘黄的彩笔在湛蓝的天幕上轻轻画了一道,称这时的月为“月牙”,真是形象得很。这句话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月初期的亮度、形状、颜色,给人以美的享受。(2分,说明理由要准确合理。)
27、第②段论据示例:袁隆平荣获“杂交稻之父”的称号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最高奖项,仍然过着朴素低调的生活,仍然坚守在农村田地里搞科研。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第③段论据示例:霍金疾病缠身,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时间和病魔赛跑,不放弃对知识对科学对真理的探求,完成了《时间简史》等物理学巨著。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遭受27年牢狱之灾,灾难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出狱后凭借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当上了总统。
(说明:所举出的事例要典型,不介绍事例或事例与论点不符的不得分,)(3分)
28、B(2分)
29、示例:①人生如道路,有崎岖也有平坦,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从容走过,才能达到理想的终点。②人生如茶,有清香也有苦涩,用心品味,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3分,提示:比喻恰当,能正确表达出人生的感悟即可,比喻不当不得分。)]

 (二)阅读《生活中的减法》,完成30—33题。(10分)
                                                          生活中的减法
  ①“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不仁,我不义。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敢动口羞辱咱,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一气之下,做了偷摩托车的贼。这样,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
③“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不如意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  
④遭遇不如意事,以身作则用减法,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
  ⑤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⑥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叉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赵亚兴摘自《读者俱乐部》,有删改) 
 30.本文标题是“生活中的减法”,为什么先从“生活中的加法”谈起?(3分)
 31.结合②一③段有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生活的加法,而“反其  道而行之”是“生活的减法”。(2分)
 32.文中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耐人寻味,你能品出其中做人的智慧吗?(3分)
 3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观点,为“指路大王”谢亮写几句点评文字。(2分)
链接材料:北京有位76岁的老人,叫谢亮。4年前,他向人问路,却遭冷遇,那人不理不睬,一脸的冷漠。他自然感到气愤,但并未将这气愤撒给任何人,而是想到,之后别人向我问路,我要用最高的热情、最大的耐心给人家指路。此后,他将全市公交车站、大学、医院、公园、大使馆、各省办事处等47090多个地点,编成20万字的《指路手册》,每天风雨无阻地为成百上千的人“义务指路”,被誉为北京城的“指路大王”。
[答案:30.作用是为了引出“生活中的减法”,并与其形成对比(2分),以突出“生活中的减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分)
31.因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以牙还牙,你不仁,我不义,从而使生活中的不如意增多。(1分)“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从而使生活中的不如意减少。(1分)
32.遇事应该多忍让,多宽容,甚至以德报怨,最终必将感化对方,等等。(能答出主要意思即可,3分)
33.【示例】老人用自己的热情、耐心、宽容增进了社会和谐,完美了自己的人格,他的胸怀、品德标志着他的立身高度和处事眼光。(基本扣住了观点就给分。2分)]三、归纳总结:
 【考点透视】  议论文是表明观点、阐明道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的一般考点有:(1)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寻找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3)辨识理解论证方法;(4)理清议论结构;(5)把握文意、层意、段意;(6)理解论据选择的技巧;(7)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8)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9)理解中心句、支撑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0)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意图;(11)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12)立论与驳论的区别等。   【技法指津】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  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常见题目是:    A、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B、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C、本文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怎样?    D、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    E、对论点的评述。(这是开放性试题)    1)、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他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a、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b、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2)、论点的特征: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    3)、在什么地方寻找文章的论点?    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表明论点就是点明论题,论题只揭示议论的范围,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即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从常见位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但是,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论点,还应通读整个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语句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4)、论点的呈现方式:    明确表述式:在文中可以找到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有四种常见提出方式: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提出中心论点(有时是作者自己的话、有时引用名言表明);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有的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的中心论点。    归纳、概括式:文中没有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取出文章的论点。    5)、如何归纳提取文章的论点:    找出论题,判断作者对此问题的倾向。    观察论据,根据论据与论点之间所具有的支持与被支持的逻辑关系,从中推断它所支持的观点。二)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常见题目:    A、本文为了证明论点用了哪些论据?    B、这个论据(材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阐明什么道理、目的)?分析论据能不能为证明论点服务。    C、围绕论点补充论据。(这是开放性试题)    1)、哪些可作为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2)、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论据用来支撑或证明论点,当文章只有中心论点时是直接支撑论证中心论点,当文章有分论点时则可能直接支撑证明中心论点,但更多是在证明分论点后与分论点一起间接支撑证明中心论点。     事实论据要确切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地证明论点。     论据要与论点一致。     事例论据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举例论证必须把事例的意义内涵与论点结合起来分析论述。     3)、论据间的关系:几个论据共同论证一个论点时,要注意其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主次,或数据的大小。三)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常见题目:     A、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B、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阐明了          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     a、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道理,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令人信服;      b、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公理,阐明        道理,增强论点的权威性,使文章极具说服力。名言警句影响力大,格言谚语公理为大家公认,道理不言自明。     3)、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                  论点,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四)议论文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引论: 常见题目:引论部分有什么作用?           1)、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出中心论点。           2)、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4)、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2、本论:  常见题目: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           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注意顺序条理)           3)、对比式。正反对比。    
           4)、综合式。   3、结论:总结、号召、勉励、警示等。五)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性;    2)“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    3)词语的感情色彩;    4)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否定陈述,排比、双重否定等)
【特别提醒】  考查议论文的阅读,一般也是从论题论点的提炼、论据的归纳概括、论证方法的使用、议论结构的梳理、议论文语言的品味等方面来考查。由于议论文的论点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来,因此寻找和归纳论点往往有一定难度。论证方法的判别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当几种论证方法同时使用时,不要有所疏漏。议论文结构的梳理也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注意辨识它的结构形式。议论文的语言不像记叙文那样含蓄,因而理解上的难度要小一点。但议论文为了论证的严密,语言很有分寸感,有时正面说了,反面也说,要能辨清主要方面,不要主次不分。
四、拓展延伸                                                (一)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5.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6.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
17.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8.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分)
答:                                                              

答案:15.(3分)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答成“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也可得满分)
16.(3分)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1分)学游泳;(1分)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1分)(意思对即可)
17.(3分)强调了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功夫。(意思对即可)
18.(3分)示例一:课外阅读;(1分)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2分)
示例二:写字潦草;(1分)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苦恼。(2分)

                                                 (二)创造生活
  (1)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承受生活,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便一步一步随波逐流地活到老;再一种人迎接生活,他觉得生活就像手中的一副牌,虽然牌面是注定的,但出法却由自己掌握;另一种人则梦想创造生活,认为生活就是一块洁白的画布,美好的前景全由自己去勾画。
  (2)“创造就是消灭死。”罗曼·罗兰如是说,创造生活就是把生活中的暗淡变成辉煌,平庸变成高尚,剪去命运的繁枝冗叶,使生命之树向更高的方向生长。创造生活,该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挑战。
  (3)创造生活首先要创造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方向,有了希望梦想的归宿才不再是雾里若隐若现的一幅剪影。创造希望也就是拥有了无尽的温暖动力,哪还管什么脚长路短四顾迷茫;创造希望更是创造了人生的最大财富,一颗自由梦想的心就像天际候鸟滑翔的身影,永远带领我们去寻找一种怦然心动的生活。
  (4)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人没有激情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花朵没有阳光。如果生活是一只船,那么希望是帆,激情就是不停鼓荡的一帆风满;如果生活是一条路,那么希望是脚下的灯,激情就是漫漫风尘中的万丈雄心。创造激情就是在生活的风浪中创造了豁达的心境、坦荡的胸襟和美丽的执著。
  (5)创造生活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每一天的自我也是崭新的,每一天的生话更应是崭新的。就像在蓝天上点缀白云,就像在大海上点缀风帆。创造生活的内容就是在匆匆游走的岁月中加上一颗时常感悟的心,就是在生命的旅途中开创一片蜂飞蝶舞的芳草地,可以让灵魂时时在其中憩息。
  (6)学会创造生活,生命便展示给你一片常看常新的风景。如果没有创造,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创造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路途。沿着这条路我们走过幼稚,走过丰盈,最终走向生命的极致!
  (7)放眼一切赏心悦目的存在,你会感悟: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2分)
                                                                                                
26.文章开头第(1)段的作用。(3分)
                                                                                                 
27.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述如何创造生活的?(3分)
                                                                                                  
28.第(4)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29.作为青少年的你们,应该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答案:25.论点: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2分)
  26.作用:归纳三种人的生活态度,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引出“创造生活”这一论题(1分),引起下文。(1分)
  27.首先要创造希望,还要创造激情,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一点1分)
  28.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的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述全文的中心论点(1分)。
  29.围绕怎样创造生活去写,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首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要有遇到困难百折不回的精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创造出自己理想的生活。


 

任一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