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5:13阅读:
字号:小|大
试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富于变化。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认真重视、指导得力、方法得当,就一定会完成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任务,使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才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 准确综合 精心指导 案例分析及对策 展示成果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五大板块之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把以往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以达到将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整体目标,是新课程改革中引进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新亮点。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探索,真正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有的功能。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地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笔者也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简而言之,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活动,是指在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动参与,主动探究,重在突出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综合的含义极为丰富:它是知识的综合,如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它是精神的融合,如人文精神和学科精神的结合;它是知识实践的结合,如知识到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知识;它是实践与实践的结合,如问、听、说、读、画、写的结合;它是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如以正确的目标,饱满的精神状态,选择恰当的方法,完成一个出色的过程。当然,综合也是相对的,一种活动不可能综合所有的知识,因此,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只要能依据现实生活环境,师生的实际情况,以语文为核心,综合运用其他知识和方法,有效地甚至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一个个成功的过程,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就达到了目的。
2、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次革命,长期以来,我们都嘴上说着大语文,说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事实上,在做的时候,课文课本还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试卷考查还是信息的唯一检验途径……语文学习的这种封闭状态决定了许多年来语文学习的封闭性与狭隘性。
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要正确认识综合性学习
实践中,神话、诗化或畏惧综合性学习的现象较多,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对综合性学习的陌生化和误解而造成的。因为“陌生”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手忙脚乱,因为“误解”,会使教师把综合性学习与专家的研究等同起来,从而导致实践上的偏差,影响活动有效而深入的开展。其实,大凡喜欢思考善于学习的人,都有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综合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经验,大到一个课题,小到一个知识性的问题,都会遇到这种学习方式。譬如,当某一个知识性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以期寻找已有的观点、看法或研究成果时,我们已经进入了“研究”状态,所产生的结果,自然也就是研究成果,只是这个成果价值有大小之分而已。学生的综合性活动也是如此。因此,教师也不必一定要搞一些大型的综合性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在精力,时间上都会有很大的限制,而在45分钟的教学课堂中大力开发课本资源,随机地有目的地搞一些小而精的综合性学习,搞活课堂气氛,放飞学生理想的火花,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综合性活动应紧密联系教材
新课改以来,综合性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许多教师为了实验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许多五花八门,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气氛活跃了,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静心一想,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提出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知识,发展了哪些能力?更觉得课堂活泼有余,扎实不足。因此,笔者认为,综合性活动不能单独地搞形式,它一定要紧密地结合教材,把教材当成一口知识的深井,让学生用“综合性学习”这座钻探机不断地去挖掘,提取其丰富的宝藏,把教材当成一种载体,让学生通过“
综合性学习”这种工具不断地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和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
二、把握内涵,准确综合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达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内容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它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当理解并把握其内涵,确实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准确地遵循综合性学习的综合的特点,以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为目标,为学生组织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四、精心指导,有序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前提,学习活动的选题应贴近学生,注意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具体指导与开展的操作如下:一是教师应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可以是活动类的,也可以是研究类的;可以是自然类话题,也可以是社会类话题;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动项目,还可以从教材(课文中)开发一些研究的话题。二是指导学生依据话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制订出各自的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然后根据确定的方案,或上网搜索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自主合作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在上“探索月球的奥秘”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一到两个关于月球的信息,内容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有关的格言、俗语,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这样,在搜集、查阅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言语方式,而这正是要达到的活动目标,也是教师指导、激发、激励的方向。
三、有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
这里的时间不是指课内的时间,而是指课外学生用于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的时间。因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其最终指向不是某种知识的达成度,而关注的是活动的实施过程。所以,要使综合性学习达成好的效果,就应该在过程中下大功夫,让学生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思考、记述、讨论,落实每个环节。比如在进行《马的世界》的活动时,我先对教材教材教参认真研读,确立了识马、说马、议马等环节,提前两周分小组安排了任务,让学生查找以下四个方面的资料:1.关于马的成语、俗语和歇后语;2.关于马的故事;3.关于马的歌曲和绘画;4.关于马的其他话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提议又增加了“关于马的古诗词”,并对个别环节进行了适当调整。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积极踊跃,为活动课的顺利成功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想上好每一次活动课还需要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对该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有个整体考虑,从时间上整体安排,以避免仓促上马,草草了事的现象。
四、掌据方法,激发兴趣。
“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首先让学生回到家里仔细留意观察、全身心感受自己的母亲的一言一行;其次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再次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歌曲、故事、感人事迹等在班内交流;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或分类收集一些材料,办一期“感受母爱”的板报或主题班会。这一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通过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去体验、感受,把听、说、读、写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感悟和形成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在过程方法上,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过程性引导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导(如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案例1“这就是我”是人教社课程标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应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帮助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到给学生讲解方法技巧,从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内容进展,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展示和评价,教师要为学生未来三年的综合性学习科学规范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面向全体,形式多样
(1)、竞赛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比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2)、表演: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羚羊木雕》、《背影》、《老王》等都可以改成课本剧。
(3)、辩论: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常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后,就可以围绕“我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而辩论。
(4)、游戏: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还有成语接力、联词作文等,都是我们常用的。
(5)、赏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开设一些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如:“走近冰心”、“神游水浒”、“秋雨诗意”都可以设计成赏析课。
(6)、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初中高年级,我们就可以开展“学生在学习状况”、“住校生每周生活开支情况”等社会调查活动。
六、注重过程,展示成果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和要求,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然后人人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共同完成活动的内容,达到活动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得出的结果可能有与众不同的方面,这是正常的。它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再找到合理的结果;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还要支持学生遐想探求“新解”的尝试;教师还应尽量捕捉、放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做出评价。如在教学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八年级语文下册)时,先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然后安排学生访问搜集整理自己家乡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最后在全班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情高、兴趣浓,有的还列出了活动计划……到了交流时,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整理成果,有的还把形状不一的各色香包及粽子带到班里让大家欣赏、品尝,以体现自己的参与能力及家乡的文化底蕴,也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这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话可说,表达大胆,既激发了兴趣,也锻炼了胆量,更提高了能力,还真正参与了实践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注重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的过程,注重活动过程中确定目标及实施过程中新奇独特的思路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指导、检查与协调,而且更应当注重用适当的语文形式来总结并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引导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并就各自的特长,与人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成果,在给他人以美的熏陶和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就感,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色”,也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也大有裨益。只要我们老师转变观念,指导方法到位,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位置,多思考,多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就一定能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课题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新亮点。于漪老师曾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坚信通过今后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它一定会成为语文天地中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征求意见稿)。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富于变化。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认真重视、指导得力、方法得当,就一定会完成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任务,使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才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 准确综合 精心指导 案例分析及对策 展示成果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五大板块之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把以往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以达到将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整体目标,是新课程改革中引进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新亮点。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探索,真正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有的功能。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地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笔者也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简而言之,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活动,是指在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动参与,主动探究,重在突出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综合的含义极为丰富:它是知识的综合,如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它是精神的融合,如人文精神和学科精神的结合;它是知识实践的结合,如知识到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知识;它是实践与实践的结合,如问、听、说、读、画、写的结合;它是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合,如以正确的目标,饱满的精神状态,选择恰当的方法,完成一个出色的过程。当然,综合也是相对的,一种活动不可能综合所有的知识,因此,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只要能依据现实生活环境,师生的实际情况,以语文为核心,综合运用其他知识和方法,有效地甚至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一个个成功的过程,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就达到了目的。
2、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次革命,长期以来,我们都嘴上说着大语文,说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事实上,在做的时候,课文课本还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试卷考查还是信息的唯一检验途径……语文学习的这种封闭状态决定了许多年来语文学习的封闭性与狭隘性。
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要正确认识综合性学习
实践中,神话、诗化或畏惧综合性学习的现象较多,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对综合性学习的陌生化和误解而造成的。因为“陌生”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手忙脚乱,因为“误解”,会使教师把综合性学习与专家的研究等同起来,从而导致实践上的偏差,影响活动有效而深入的开展。其实,大凡喜欢思考善于学习的人,都有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综合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经验,大到一个课题,小到一个知识性的问题,都会遇到这种学习方式。譬如,当某一个知识性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以期寻找已有的观点、看法或研究成果时,我们已经进入了“研究”状态,所产生的结果,自然也就是研究成果,只是这个成果价值有大小之分而已。学生的综合性活动也是如此。因此,教师也不必一定要搞一些大型的综合性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在精力,时间上都会有很大的限制,而在45分钟的教学课堂中大力开发课本资源,随机地有目的地搞一些小而精的综合性学习,搞活课堂气氛,放飞学生理想的火花,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综合性活动应紧密联系教材
新课改以来,综合性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许多教师为了实验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许多五花八门,只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气氛活跃了,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静心一想,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提出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知识,发展了哪些能力?更觉得课堂活泼有余,扎实不足。因此,笔者认为,综合性活动不能单独地搞形式,它一定要紧密地结合教材,把教材当成一口知识的深井,让学生用“综合性学习”这座钻探机不断地去挖掘,提取其丰富的宝藏,把教材当成一种载体,让学生通过“
综合性学习”这种工具不断地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和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
二、把握内涵,准确综合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达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内容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实践探究过程。它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当理解并把握其内涵,确实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准确地遵循综合性学习的综合的特点,以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为目标,为学生组织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四、精心指导,有序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前提,学习活动的选题应贴近学生,注意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具体指导与开展的操作如下:一是教师应积极地自主开发一些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可以是活动类的,也可以是研究类的;可以是自然类话题,也可以是社会类话题;可以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开发一些活动项目,还可以从教材(课文中)开发一些研究的话题。二是指导学生依据话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制订出各自的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然后根据确定的方案,或上网搜索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自主合作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在上“探索月球的奥秘”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一到两个关于月球的信息,内容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有关的格言、俗语,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这样,在搜集、查阅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言语方式,而这正是要达到的活动目标,也是教师指导、激发、激励的方向。
三、有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
这里的时间不是指课内的时间,而是指课外学生用于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的时间。因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其最终指向不是某种知识的达成度,而关注的是活动的实施过程。所以,要使综合性学习达成好的效果,就应该在过程中下大功夫,让学生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思考、记述、讨论,落实每个环节。比如在进行《马的世界》的活动时,我先对教材教材教参认真研读,确立了识马、说马、议马等环节,提前两周分小组安排了任务,让学生查找以下四个方面的资料:1.关于马的成语、俗语和歇后语;2.关于马的故事;3.关于马的歌曲和绘画;4.关于马的其他话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提议又增加了“关于马的古诗词”,并对个别环节进行了适当调整。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积极踊跃,为活动课的顺利成功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想上好每一次活动课还需要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对该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有个整体考虑,从时间上整体安排,以避免仓促上马,草草了事的现象。
四、掌据方法,激发兴趣。
“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首先让学生回到家里仔细留意观察、全身心感受自己的母亲的一言一行;其次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再次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歌曲、故事、感人事迹等在班内交流;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或分类收集一些材料,办一期“感受母爱”的板报或主题班会。这一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通过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去体验、感受,把听、说、读、写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感悟和形成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在过程方法上,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过程性引导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导(如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案例1“这就是我”是人教社课程标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应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帮助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到给学生讲解方法技巧,从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内容进展,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展示和评价,教师要为学生未来三年的综合性学习科学规范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面向全体,形式多样
(1)、竞赛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比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2)、表演: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羚羊木雕》、《背影》、《老王》等都可以改成课本剧。
(3)、辩论: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常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后,就可以围绕“我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而辩论。
(4)、游戏: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还有成语接力、联词作文等,都是我们常用的。
(5)、赏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开设一些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如:“走近冰心”、“神游水浒”、“秋雨诗意”都可以设计成赏析课。
(6)、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初中高年级,我们就可以开展“学生在学习状况”、“住校生每周生活开支情况”等社会调查活动。
六、注重过程,展示成果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和要求,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然后人人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共同完成活动的内容,达到活动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得出的结果可能有与众不同的方面,这是正常的。它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再找到合理的结果;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看法,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还要支持学生遐想探求“新解”的尝试;教师还应尽量捕捉、放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做出评价。如在教学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八年级语文下册)时,先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然后安排学生访问搜集整理自己家乡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最后在全班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情高、兴趣浓,有的还列出了活动计划……到了交流时,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整理成果,有的还把形状不一的各色香包及粽子带到班里让大家欣赏、品尝,以体现自己的参与能力及家乡的文化底蕴,也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这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话可说,表达大胆,既激发了兴趣,也锻炼了胆量,更提高了能力,还真正参与了实践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注重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的过程,注重活动过程中确定目标及实施过程中新奇独特的思路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指导、检查与协调,而且更应当注重用适当的语文形式来总结并展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引导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并就各自的特长,与人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成果,在给他人以美的熏陶和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就感,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色”,也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也大有裨益。只要我们老师转变观念,指导方法到位,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位置,多思考,多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就一定能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课题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新亮点。于漪老师曾说:“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的斑斓多彩。”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坚信通过今后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它一定会成为语文天地中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征求意见稿)。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追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