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读史››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改革实验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7:41阅读:
字号:小|大
一、 教学目标及重点;
复习旧体诗的知识,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及写作风格(不大而化之,重点扣住“读史”二字。)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内容及情感,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诗词的方法;
通过诵读、品位等方法,领会其恢弘博大的意境,感受诗人的革命情怀和奋发前进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树立远大抱负。
二、 教学时数:1课时。
三、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学生预习成果,选择相关材料在班级学科网上隆重推出。
材料一:
1910年到韶山东茅塘一位秀才毛麓钟(在蔡锷部下供过职)家里读书。选读《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还读一些时论和新书。——《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版【1910年秋】
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曾载《新青年》第一卷第五期,原文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署名西乡隆盛。]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毛泽东同志每次都认真为文,成绩很好,他写的‘言志’、‘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全校有名。”]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小虫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此时的毛泽东经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对中国古代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的业绩表示仰慕,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同时也学到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从一本世界英杰传里,读到拿破仑、叶卡特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华盛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后,对同学萧植蕃(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版。
材料二:
我们都知道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尤其是中国历史书,古典文学、哲学等,无不一一广博涉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又是他百读不厌的著作。他不仅自己爱读书,也爱与别人谈书,叫其他高级干部也要多读书。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曾对斯诺回忆说:“我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引自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第120页)
材料三:
毛主席有关读书的佳话及故事很多,有关他到底在读什么书已成为当时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极欲了解并仿效的头等大事情。我就曾在70年代末期,在广州一名高级干部家里目睹过这样的情形。他书房里的藏书几乎全是历史书,所读之书都是毛主席喜欢的书。而他的儿子,也是我的朋友,却偏爱读西洋文学。
诗人写的这首《贺新郎•读史》就是自己一生读书,尤其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这首诗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的确是气象恢宏,古今罕见。
材料四: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1963.01.09 )
材料五:
忆峥嵘岁月,意气少年,昔日同来挥斥 ;问寥廓霜天,苍茫大地,今朝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1925)
曾到中流击恶水 ,更搏巨浪弄飞舟 (《沁园春•长沙》1925)
独立寒秋,忆几度峥嵘岁月 ,曾携百侣,游无边锦绣河山 (《沁园春•长沙》1925)
茫茫九派贯中国 ,凛凛一身惊上苍 (《菩萨蛮•黄鹤楼》1927 春)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月无情我有情 (《采桑子•重阳》1929.10)
飞沙走石倾豪雨 ,倒海翻江卷巨澜 (《十六字令三首》1934-35)
千军万马何堪惧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1935.10)
苍莽百世谁曾搅 ,功过千秋我且评 (《念奴娇•昆仑》1935.10)
壮志凌云轻去雁 ,长缨在手缚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二)课堂教学:
1、 整合以上材料,简单介绍毛泽东其人其诗词的特点。
(教师打开搜索好的学科网,请学生快速浏览并交流。)
简单提示:毛泽东的身世经历与感受情怀,和历史上的诗词大家不同,他集政治家、革命家、诗人词家于一身,既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又有革命实践的体验,既有戎马倥偬的军事斗争经验,又有思想政治较量和经济建设的体验;既有政治领域的实践体验,又有文学领域的深厚素养、高深造诣。他的诗独树一帜,开一代诗风,新鲜泼辣,开朗俊健,恢弘博大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诗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在网上听录音,反复诵读诗词,。根据网上提示及书下注释,自行疏通大意,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补充材料: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第三句“尘世难逢”开口笑”,“开口笑”见庄子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难逢”反衬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 网上讨论题:
(l).仔细品读《贺新郎•读史》,想想上阕概括了历史上几个时代?请分别列举出来,并指出其依据。
提示:原始社会一石头 ;奴隶社会——铜 ;封建社会——铁。
(2).如何理解“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请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既说明有史以来人问便充满了矛盾、苦痛,也道破了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之后,便分成了不同的营垒,他们为各自集团的利益。不停地厮杀、争斗,以至中原大地尸横遍野,血流满地
(3).《贺新郎•读史》下阕是如何阐述毛泽东的历史观的?请谈谈你的发现。
提示:词的下阕对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进行了批评。因为历史史家或因时代局限,或因世界观偏见,不可能认识历史的本质,往往以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去解释历史,其结果只能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立传树碑。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批爿了这一现象,热情的歌颂历史的真正主^一人民群众。
(4).毛泽东<贺新郎•读史>展现了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词的上阕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下阕批判____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读完这首词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历史唯心主义/人民革命斗争/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4.深层鉴赏题:任选一题,认真思考,上传至网上交流。
(1)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写作技巧上的妙处。
提示:从引用、用典等方面分析。
(2)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从语言方面进行赏析。
提示:它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特点。这首诗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气象恢弘,而着墨仅仅115个字,高度浓缩的语言是为古今罕见。用语轻松简洁且极为形象、富有谐趣!
(3)本诗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提示:面对历史、面对自然法则,不自欺、不自哀,平静坦荡的诗句中,透出政治家的豁达气度。和对敢于造剥削阶级的反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作者认为只有他们才是历史的主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人类历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5.作业:
小作文一篇:小议“读史”。上传班级学科网。
提示材料一: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在雷声。
在无数的赞颂毛泽东诗词的作品中,不乏上乘之作。多年来,本文开头引用的这几句,在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在长沙毛泽东读者诗词艺术碑廊,在大学校园,以至各种文化场所、文人聚会之处,每提及毛泽东诗词的艺术价值,往往被人即兴朗读出来,真真是脍炙人口。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的大型系列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把这几句用于主题歌歌词,经著名声乐艺术家以浑厚豪放的音色演唱,更激起所有鉴赏者的强烈共鸣,得到空前广泛的传播,可谓尽人皆知了。是的,词作者"高度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浓度、艺术内涵和风格特征,可视为'警策'之句"。(引自孙国林:《毛泽东与高亨》)。
提示材料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弗朗西斯 培根
附:推荐几段网上读者的读史心得
1、 最近几天一直在研读邓贤的<黄河殇>,感觉很不错,原先读过他的<流浪金三角>和<大国之魂>,都有种引人入胜,酣畅淋漓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上下而求索.
邓贤,四川人,历史记实作家,好象祖上与国民党家族颇有渊源.最新出版的<当代》文学杂志则抢先刊登了该长篇新作<黄河殇>,15万字,让我爱不释手,透过作者犀利的文笔,以及当事人的追忆,时空仿佛跳跃到了1938年,国民党军队出于某种目的挖开花园口黄河大堤,给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这里我是有些许遗憾的,我上的大学离花园口很近,花园口这三个字以前在我脑海中是有这个决堤的印象,但我大学时对历史没有作进一步研究.兴趣加在了别的事物上面,错过了亲临花园口的机会.少了一份心情.
书还没有读完,每天晚上或者中午看一点,有时震撼,有时无奈,有时欣喜,有时疯狂,的确对于历史事件我们无从更改,但透过历史现象是能看到一些本质的.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如是也.
我也读过他写的<中国知青梦>,可能是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感觉一般,另外两部作品确实很好看,我很佩服作者的勇气,1998年只身孤单闯入金三角,获得大量素材.写出了<流浪金三角>,为我们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大国之魂>讲的则是中国远征军的事情,"谨以此书,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我的一方小小的墓志。碑文铭刻:“也许你们被遗忘了,但你们创造的业绩永存。”向喜欢军事和历史的朋友们推荐.
现在我真的很反感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篆的历史书,宣扬的东西太少了,全是表面灿烂,光辉耀眼的事迹,相反很多东西我们不得而知,举个例子,包括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将领,我也是在去年抗战胜利60年时才知晓的.如果没有人挖掘的话,当真只能尘封在长河之中了.
感谢邓贤,感谢所有为还原历史付出努力的人们!
2、 在国史的故纸堆里神游,颇有些到了阿里巴巴宝库的心态,目之所及,皆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不由得如饥似渴,把卷不释。鱼读历史,往往是不大记得住年代和人名的,也很少拿其做为谈资,因为在鱼看来,读史的最大功用,在于借鉴前人的做人做事,修养自己,也为自己做事提供些帮助。
既是如此,我们也就不必对前人求全责备。前人做得好的对的,我们就学习运用之;前人做得错的偏的,我们就警诫避免之。有时会听人说,“要是谁不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了”,但历史就是这样,人类就是在各种正确与错误间延续着。今人做不了完人,要求前人都是完美无暇,显然是不切实际。
有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读史书者而言,更是适用。读史者所读乃修史者所著,那么这史是由谁写的则不可不察。中国史家有“隔代修史”之说,比方《明史》,应该是要到民国来修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清人就包办了。中国的史官在古代有着较严格的制度来保障它相对的客观和独立,但遵行则是往往要用血来作代价的,到了李世民之后,史官已逐渐成为御用。这无疑给我们看清历史的真相增添了些障碍,同时也给想象丰富者提供了发挥的口实和臆想的空间。
对前人的崇敬与尊重,也是读史必需。对成功者如此,对失败者亦如此;对王侯将相如此,对凡夫俗子亦如此。自古成王败寇,成者云雄心勃勃,败者云野心昭昭,刀笔之吏,杀人无形。况无论何时,有英雄豪杰叱咤风云,亦有高人逸士隐身民间,怀道不同,行止有别,鱼均同等敬重。《史记》之《日者列传》便可做精彩例证。
读史还需常怀丈夫豁达舒朗之胸襟。史书所录,大凡战事机谋、宫闱政变、权臣倾轧、王室荒淫,心思晦暗者若堕入崇阴拜奸、寻奇猎艳之途,猥猥注目于诡道异行,津津乐道于巧术阴谋,则难免误己害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虽时有偏离,终不脱正轨、不离大道。丈夫读史,养浩然之清气,塑健康之肌体,行人间之正道,此之乐也。
3、 读来有趣味,悟出来有收获。
历史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汹涌东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笑谈着历史故事,也别有一番乐趣。
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历史的百般滋味。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复习旧体诗的知识,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及写作风格(不大而化之,重点扣住“读史”二字。)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内容及情感,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诗词的方法;
通过诵读、品位等方法,领会其恢弘博大的意境,感受诗人的革命情怀和奋发前进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树立远大抱负。
二、 教学时数:1课时。
三、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学生预习成果,选择相关材料在班级学科网上隆重推出。
材料一:
1910年到韶山东茅塘一位秀才毛麓钟(在蔡锷部下供过职)家里读书。选读《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还读一些时论和新书。——《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版【1910年秋】
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曾载《新青年》第一卷第五期,原文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署名西乡隆盛。]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毛泽东同志每次都认真为文,成绩很好,他写的‘言志’、‘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全校有名。”]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小虫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此时的毛泽东经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对中国古代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的业绩表示仰慕,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同时也学到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从一本世界英杰传里,读到拿破仑、叶卡特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华盛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后,对同学萧植蕃(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版。
材料二:
我们都知道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尤其是中国历史书,古典文学、哲学等,无不一一广博涉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又是他百读不厌的著作。他不仅自己爱读书,也爱与别人谈书,叫其他高级干部也要多读书。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曾对斯诺回忆说:“我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引自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第120页)
材料三:
毛主席有关读书的佳话及故事很多,有关他到底在读什么书已成为当时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极欲了解并仿效的头等大事情。我就曾在70年代末期,在广州一名高级干部家里目睹过这样的情形。他书房里的藏书几乎全是历史书,所读之书都是毛主席喜欢的书。而他的儿子,也是我的朋友,却偏爱读西洋文学。
诗人写的这首《贺新郎•读史》就是自己一生读书,尤其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这首诗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的确是气象恢宏,古今罕见。
材料四: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1963.01.09 )
材料五:
忆峥嵘岁月,意气少年,昔日同来挥斥 ;问寥廓霜天,苍茫大地,今朝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1925)
曾到中流击恶水 ,更搏巨浪弄飞舟 (《沁园春•长沙》1925)
独立寒秋,忆几度峥嵘岁月 ,曾携百侣,游无边锦绣河山 (《沁园春•长沙》1925)
茫茫九派贯中国 ,凛凛一身惊上苍 (《菩萨蛮•黄鹤楼》1927 春)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月无情我有情 (《采桑子•重阳》1929.10)
飞沙走石倾豪雨 ,倒海翻江卷巨澜 (《十六字令三首》1934-35)
千军万马何堪惧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1935.10)
苍莽百世谁曾搅 ,功过千秋我且评 (《念奴娇•昆仑》1935.10)
壮志凌云轻去雁 ,长缨在手缚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二)课堂教学:
1、 整合以上材料,简单介绍毛泽东其人其诗词的特点。
(教师打开搜索好的学科网,请学生快速浏览并交流。)
简单提示:毛泽东的身世经历与感受情怀,和历史上的诗词大家不同,他集政治家、革命家、诗人词家于一身,既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又有革命实践的体验,既有戎马倥偬的军事斗争经验,又有思想政治较量和经济建设的体验;既有政治领域的实践体验,又有文学领域的深厚素养、高深造诣。他的诗独树一帜,开一代诗风,新鲜泼辣,开朗俊健,恢弘博大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我国诗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在网上听录音,反复诵读诗词,。根据网上提示及书下注释,自行疏通大意,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
补充材料: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第三句“尘世难逢”开口笑”,“开口笑”见庄子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难逢”反衬出往日不常见,人事匆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 网上讨论题:
(l).仔细品读《贺新郎•读史》,想想上阕概括了历史上几个时代?请分别列举出来,并指出其依据。
提示:原始社会一石头 ;奴隶社会——铜 ;封建社会——铁。
(2).如何理解“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请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既说明有史以来人问便充满了矛盾、苦痛,也道破了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之后,便分成了不同的营垒,他们为各自集团的利益。不停地厮杀、争斗,以至中原大地尸横遍野,血流满地
(3).《贺新郎•读史》下阕是如何阐述毛泽东的历史观的?请谈谈你的发现。
提示:词的下阕对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进行了批评。因为历史史家或因时代局限,或因世界观偏见,不可能认识历史的本质,往往以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去解释历史,其结果只能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立传树碑。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批爿了这一现象,热情的歌颂历史的真正主^一人民群众。
(4).毛泽东<贺新郎•读史>展现了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词的上阕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下阕批判____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读完这首词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历史唯心主义/人民革命斗争/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4.深层鉴赏题:任选一题,认真思考,上传至网上交流。
(1)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写作技巧上的妙处。
提示:从引用、用典等方面分析。
(2)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从语言方面进行赏析。
提示:它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特点。这首诗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气象恢弘,而着墨仅仅115个字,高度浓缩的语言是为古今罕见。用语轻松简洁且极为形象、富有谐趣!
(3)本诗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提示:面对历史、面对自然法则,不自欺、不自哀,平静坦荡的诗句中,透出政治家的豁达气度。和对敢于造剥削阶级的反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作者认为只有他们才是历史的主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人类历史谱写了新的篇章!
5.作业:
小作文一篇:小议“读史”。上传班级学科网。
提示材料一: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在雷声。
在无数的赞颂毛泽东诗词的作品中,不乏上乘之作。多年来,本文开头引用的这几句,在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在长沙毛泽东读者诗词艺术碑廊,在大学校园,以至各种文化场所、文人聚会之处,每提及毛泽东诗词的艺术价值,往往被人即兴朗读出来,真真是脍炙人口。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的大型系列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把这几句用于主题歌歌词,经著名声乐艺术家以浑厚豪放的音色演唱,更激起所有鉴赏者的强烈共鸣,得到空前广泛的传播,可谓尽人皆知了。是的,词作者"高度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浓度、艺术内涵和风格特征,可视为'警策'之句"。(引自孙国林:《毛泽东与高亨》)。
提示材料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弗朗西斯 培根
附:推荐几段网上读者的读史心得
1、 最近几天一直在研读邓贤的<黄河殇>,感觉很不错,原先读过他的<流浪金三角>和<大国之魂>,都有种引人入胜,酣畅淋漓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上下而求索.
邓贤,四川人,历史记实作家,好象祖上与国民党家族颇有渊源.最新出版的<当代》文学杂志则抢先刊登了该长篇新作<黄河殇>,15万字,让我爱不释手,透过作者犀利的文笔,以及当事人的追忆,时空仿佛跳跃到了1938年,国民党军队出于某种目的挖开花园口黄河大堤,给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这里我是有些许遗憾的,我上的大学离花园口很近,花园口这三个字以前在我脑海中是有这个决堤的印象,但我大学时对历史没有作进一步研究.兴趣加在了别的事物上面,错过了亲临花园口的机会.少了一份心情.
书还没有读完,每天晚上或者中午看一点,有时震撼,有时无奈,有时欣喜,有时疯狂,的确对于历史事件我们无从更改,但透过历史现象是能看到一些本质的.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如是也.
我也读过他写的<中国知青梦>,可能是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感觉一般,另外两部作品确实很好看,我很佩服作者的勇气,1998年只身孤单闯入金三角,获得大量素材.写出了<流浪金三角>,为我们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大国之魂>讲的则是中国远征军的事情,"谨以此书,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我的一方小小的墓志。碑文铭刻:“也许你们被遗忘了,但你们创造的业绩永存。”向喜欢军事和历史的朋友们推荐.
现在我真的很反感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篆的历史书,宣扬的东西太少了,全是表面灿烂,光辉耀眼的事迹,相反很多东西我们不得而知,举个例子,包括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将领,我也是在去年抗战胜利60年时才知晓的.如果没有人挖掘的话,当真只能尘封在长河之中了.
感谢邓贤,感谢所有为还原历史付出努力的人们!
2、 在国史的故纸堆里神游,颇有些到了阿里巴巴宝库的心态,目之所及,皆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不由得如饥似渴,把卷不释。鱼读历史,往往是不大记得住年代和人名的,也很少拿其做为谈资,因为在鱼看来,读史的最大功用,在于借鉴前人的做人做事,修养自己,也为自己做事提供些帮助。
既是如此,我们也就不必对前人求全责备。前人做得好的对的,我们就学习运用之;前人做得错的偏的,我们就警诫避免之。有时会听人说,“要是谁不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了”,但历史就是这样,人类就是在各种正确与错误间延续着。今人做不了完人,要求前人都是完美无暇,显然是不切实际。
有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读史书者而言,更是适用。读史者所读乃修史者所著,那么这史是由谁写的则不可不察。中国史家有“隔代修史”之说,比方《明史》,应该是要到民国来修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清人就包办了。中国的史官在古代有着较严格的制度来保障它相对的客观和独立,但遵行则是往往要用血来作代价的,到了李世民之后,史官已逐渐成为御用。这无疑给我们看清历史的真相增添了些障碍,同时也给想象丰富者提供了发挥的口实和臆想的空间。
对前人的崇敬与尊重,也是读史必需。对成功者如此,对失败者亦如此;对王侯将相如此,对凡夫俗子亦如此。自古成王败寇,成者云雄心勃勃,败者云野心昭昭,刀笔之吏,杀人无形。况无论何时,有英雄豪杰叱咤风云,亦有高人逸士隐身民间,怀道不同,行止有别,鱼均同等敬重。《史记》之《日者列传》便可做精彩例证。
读史还需常怀丈夫豁达舒朗之胸襟。史书所录,大凡战事机谋、宫闱政变、权臣倾轧、王室荒淫,心思晦暗者若堕入崇阴拜奸、寻奇猎艳之途,猥猥注目于诡道异行,津津乐道于巧术阴谋,则难免误己害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虽时有偏离,终不脱正轨、不离大道。丈夫读史,养浩然之清气,塑健康之肌体,行人间之正道,此之乐也。
3、 读来有趣味,悟出来有收获。
历史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汹涌东逝,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历史是凝固、暂停的现实,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笑谈着历史故事,也别有一番乐趣。
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撩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历史的百般滋味。本书作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那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