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课堂实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7:54阅读:
字号:|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一(5)班  执教:刘建松   记录:余珍
《前方》是一篇思辨性很强的散文,文章的主要骨骼是一张照片,三点感悟。凸现摄影散文直观性和人文性,相互交叉,引发了对人的精神境遇两难的思考,洋溢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怎样引导高一的学生体会这样细致而抽象的情怀,让学生的心中有那么一丝感动,哪怕是些触动,本课堂试图对一些“欲望、苦旅、悲剧、家、家园、前方 、 在路上”进行生活化的剖析。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台湾作家三毛的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撒哈拉行走的照片,播放橄榄树歌曲
师:有这样一位女子,小学时候,在关于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捡破烂的,一边享受阳光的美好,一边看着垃圾堆里有没有被人扔掉的好东西。当她长大了,不记得哪一年,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只看了一篇,似乎有种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个一片陌生的大地。她成为中国第一个踏上撒哈拉土地的女子,作为一个旅行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背起行囊,行走在消逝中,她就是三毛,橄榄树,故乡,远方这些词围绕着她,流浪构成了她生命中的主旋律,无独有偶,印度有位摄影师拍摄一张关于流浪的照片,或许能告诉我们关于故乡,家园,远方的答案。


(出示照片)
师:能说一说你心目中印度的概念
生:印度人口很多,世界第二多,
生;印度生活比较落后,人很贫穷。
生:印度的女子很漂亮,跳舞很好,
师:看来你对印度的女孩很感兴趣。由于人口众多,而又相对贫困,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找生活,就有了这样一幅照片,作家曹文轩就根据照片,写了一篇富有诗意的文章是——
生:前方,
师: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文体,就是摄影散文
(出示摄影散文的特点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直观性和散文的自由灵活性(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师:摄影散文的特点就是——
生:摄影的直观性和散文的自由灵活性
师:对,摄影的直观性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这照片可以直观的看到哪些信息?(生讨论)
生:是轮船,可能是码头上,送别人群。
生:一定是辆火车,在开动的时刻,朋友送别。
生:是汽车, 
师: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绝不是飞机和马车。那到底是什么呢,摄影的直观性,在文章是可以发现的一些很明显的证据,有些比较隐蔽,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和细腻的心灵把这些挖出来,当然,多多益善,比一比,赛一赛。
生: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众生纷纷翻阅) 
生: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
生:围城中出现了老掉牙的车,丰子恺的散文中也出现
师:好,找得好,我们来做小学生经常做的功课,看图说话,看着照片,把刚才的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两位学生讲述,老师简要点评。)
师:如果要我们就这张照片进行感悟,无非就是,汽车真破啊,印度真穷啊,印度人民真苦啊,然后就是我们——
生:我们真幸福啊。
师:曹作家的感悟就不走寻常路,他有一些作家式的感悟,我们可以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生寻找讨论,师生合作)
(归纳三点,第2小节“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2、第10小节“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3、第11小节“人的悲剧性实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你们真聪明啊,老师奖励你们,分别在三句后记上感悟一,感悟二,感悟三。
师:所以本文归纳起来就是一幅照片,三点感悟,三点感悟我们还是按部就班的来,朗读第一点感悟。(生读)
师:为何要独立成段呢,
生:强调突出这段的重要性,
生: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是作者的独特的感悟,是他的心得。
师:出现了第一个关键词欲望,改写成我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读一读(生读)
师:这种感觉你有吗?(绝大多数摇头)
师:没有,还很团结,
师:为何说人会有这样的欲望?还说只要是人,都会有这种欲望。作家总有他的理由,我们不妨姑且听之,归纳出来,有几点?
(生归纳,外界的诱惑,压迫的无奈)
师:还有吗,?
生:动物的迁徙,这场面写的相当惊心动魄。
师:中央台动物世界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这和人离家的欲望有何联系。
生:人由猿猴进化,这种习惯可以遗传吗?
师:这是一个很专业化的问题。是说人类的祖先也有迁徙的或者说离家的习惯,祖先下意识的迁徙,还有吗?
生:还有对前方的幻想,人的心中有个前方,
生:前方的呼唤
师:归纳的很到位,也很有诗意,前方在召唤他们,这里的前方指的是什么?前方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
生:理想,和目标。
师:很好,第7段所有的前方用理想来替代,大声的朗读
(生朗读,很有感情,看上去有些心灵的触动)
师:对第7段发表自己的感悟,(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师:拥有前方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尽管前方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毕竟有个行动的指南,前进的动力,为了前方,我们可以孤独行走在路上,哪怕有再多的风雨,我仍然在不知疲倦的奔跑。因为我有我的方向。看余纯顺的图片余纯顺 (1951.12-1996.6.13),上海人, 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 行程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已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学生对此事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一个人拥有前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为理想毫不忧郁的离家,是勇敢者的行为,走啊走,离家是一种使命,甚至是命运的安排,但离家后会怎样呢?如果我们刚才第一个关键是欲望,关于人生第二个关键词就是
生: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师:对,是苦旅,人生的苦体现在哪里?找出原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生找句子和词语
/皮肉之苦:拥挤不堪    坑洼不平  颠簸   东歪西倒 惶惑   茫然        不安   无奈   焦躁不宁  索然无味)
(出示非洲沙漠汽车逃难人群拥挤的画面,师进行评论,再出示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时的迷惘眼神照片,师进行适当的发挥,强调苦旅,)
师:其实在希腊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希腊神话中的悲剧人物叫西西弗斯,此人由于触犯了神的首领宙斯而受到一种特别严厉的惩罚:诸神强迫他将一块巨石从山下推到山顶,然后巨石自动滚到山下,于是他再重复顶石上山的劳作,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无止,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之中消耗殆尽。
师:假如换了舒适的环境,比如出门有宝马,飞机坐头等舱,其实人生还有一种存在方式,读一读。(生读)
师:作者的观点是——
生:我们都是苦旅者,
师:这怎么理解。
生:这是作者的前后矛盾之处,我还巴不得这样呢
生:他们是心苦,这可能要从精神方面来考虑,他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不得,所以是精神之苦,
师:精神的追求永无止境,其实对我们的同学来说,物质上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人似乎永远在寻觅,永远在流浪,永远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永远找不到精神的归宿,的确,其中的苦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之苦” 。这样作者提出了第三个关键词
生:悲剧
师:何谓悲剧,悲剧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很神秘的东西,悲剧性体现在哪些句子,归纳总结找出句子
生: 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是离家时想家。
生: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师:我们用简短的不能再简短来概括,
生:离家想家,无法还家,还家无家。
师:浓缩的就是精华啊,太有才了,那这三句中你最能体会悲剧是哪一句。
生:离家想家,文中用大量的古代的诗歌来证明,诗人都这样认为。
师:你是数量取胜。
生:我认为是无法还家,不能回家真的很痛苦,很悲剧。
师: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比如学校中秋不放假,国庆节也不放假,元旦依然
生:——不放假,
师:这时我们痛苦死了,是不是这是最悲剧呢?有没有比这个更悲的呢?
生:还家无家是最悲凉的,既然回家了,但不是心目中的家,得到了一样东西,可能经过极大的努力,但结果不是我想要,
师;对,这可能是人生是荒谬感的,我们今天的人们忙忙碌碌,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着同样的工作,就像西西弗斯,经年累月地搬动石头。突然有一天,人扪心自问: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其意义何在呢?荒谬产生了。就好似我爱我家,为何会有无家的感觉呢
生;和家里的人有隔膜,心灵上不是很相通,或者没有共同语言,
师:关于这个命题,黄河楼上的崔颢已作出了回答
生:他深深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读)
师:为何要离家?那是因为理想的召唤,离家是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后来要归的又是怎样的家呢?是一个精神的家园。所以不论是离家还是归家,作者一直追寻的就是那个精神的寄托。离家是美丽的,是勇敢者的游戏,回家是幸福的,是智慧者的选择,
师:为了寻找前方,我们一直行走在路上,这是人生的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痛苦与欢乐伴随而生有苦亦有甜这就是生活!痛并快乐着是一种坚强和乐观,生活要会苦中做乐,豁达面对!我们甚至认为,人的所谓幸福,不仅仅是拥有一个家的而是我们一直在寻觅的过程,在路上,我们感到了生命的充实,我们体会到了寻找的艰辛,我们会更珍惜奋斗和享受,我们一定迈过沼泽采到鲜花,行者无疆。播放《在路上》的歌曲。










 

小刘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