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7:55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结构的写法。
2、能够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删繁取简,提炼关键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补语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主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分离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知道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华罗庚的人物传记,作者是顾迈南。他是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象《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众所周知,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除此之外,同学们对华罗庚的了解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比如,将统筹方法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就是他的一项重要成就。什么叫统筹方法呢?比如,煮饭、烧水、洗菜、炒菜,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这几件事情,并且把保证高效性呢?(煮饭的同时烧水,在煮饭、烧水的时候洗菜、炒菜,这就是统筹方法。)这只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
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那么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回答)华罗庚的成名与熊庆来密不可分,熊庆来对华罗庚的悉心栽培栽培成就了华罗庚。这种知遇之恩,华罗庚从未忘怀。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他慧眼独具,为中国的数学事业选拔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陈景润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陈景润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数论方面卓有建树。那么,华罗庚有什么样曲折的人生经历,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呢?
二、总体感知,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二组负责梳理华罗庚的生活经历,三、四组负责梳理华罗庚一生的主要成就。
主要生活经历: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25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后因贫困而失学;
18岁时,与吴筱元结婚,后染病而导致终身残疾;
1932年秋季,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并研究数论;
1936年夏天,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5年下半年,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
1946年秋天,应邀访问美国;
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同年3月16日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1979年,再次访问英国;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6年夏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后得出著名的“华氏定理”,其间他写了18篇论文,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
19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一书;
1946年秋天,访问美国,其间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
1955年国家建立科学奖励制度,1957年1月华罗庚获得一等奖,得奖的论文题目是《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
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1957年,《数论导引》出版;
19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统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后出版《优选法平话》和《统筹法平话》;
1963年,华罗庚与万哲先合著出版《典型群》一书。
三、局部分析:
问题一:“伯乐识马”是人所共知的经典故事,作者在一开头就写这个故事,用意何在?
明确:一方面表明19岁的华罗庚具有非同寻常的数学才能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一方面为下文埋下伏笔。华罗庚的才华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成为“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青年学者。此外,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问题二:在运用倒叙手法插入一个小故事以后,就进入了对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追忆之中。请看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哪些经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明确:这个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三个小故事:“物不知其数”的算题(卓越的数学天分)、“罗呆子”的绰号(刻苦自学的情形)、可怕的伤寒症(选择数学作为人生目标的过程)。
问题三:回顾一下,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确:解放前:堆垒素数论、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矩阵几何;解放后:《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法、培养数学人才。
问题四:除了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之外,华罗庚的身上还具有新旧交替时代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国难当头,悲愤至极;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数学下乡,造福于民;光荣入党,欢欣鼓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问题四:文章有几处嵌入了华罗庚的诗词?这些诗词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诗词突显出华罗庚勤奋努力、拼搏进取、献身科学、爱国爱党的一面。
四、总结:
这篇传记在写法上的突出特色:
①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
②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③作者有意识地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五、作业:
1、 完成《创新思维训练》中《华罗庚》这一课的练习。
2、 整理生字词,收集成语。
3、 预习《罗曼·罗兰》,扫清字词障碍。
①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②《罗曼·罗兰》在写法前面两篇人物传记有什么异同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结构的写法。
2、能够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删繁取简,提炼关键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始终补语的爱国情操、献身科学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主其人其事,学习华罗庚分离拼搏、自学成材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知道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华罗庚的人物传记,作者是顾迈南。他是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象《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众所周知,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除此之外,同学们对华罗庚的了解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比如,将统筹方法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就是他的一项重要成就。什么叫统筹方法呢?比如,煮饭、烧水、洗菜、炒菜,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这几件事情,并且把保证高效性呢?(煮饭的同时烧水,在煮饭、烧水的时候洗菜、炒菜,这就是统筹方法。)这只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
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那么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回答)华罗庚的成名与熊庆来密不可分,熊庆来对华罗庚的悉心栽培栽培成就了华罗庚。这种知遇之恩,华罗庚从未忘怀。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他慧眼独具,为中国的数学事业选拔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陈景润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陈景润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数论方面卓有建树。那么,华罗庚有什么样曲折的人生经历,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呢?
二、总体感知,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二组负责梳理华罗庚的生活经历,三、四组负责梳理华罗庚一生的主要成就。
主要生活经历: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25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后因贫困而失学;
18岁时,与吴筱元结婚,后染病而导致终身残疾;
1932年秋季,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并研究数论;
1936年夏天,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5年下半年,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
1946年秋天,应邀访问美国;
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同年3月16日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1979年,再次访问英国;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6年夏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后得出著名的“华氏定理”,其间他写了18篇论文,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
1941年,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一书;
1946年秋天,访问美国,其间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
1955年国家建立科学奖励制度,1957年1月华罗庚获得一等奖,得奖的论文题目是《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
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1957年,《数论导引》出版;
19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统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后出版《优选法平话》和《统筹法平话》;
1963年,华罗庚与万哲先合著出版《典型群》一书。
三、局部分析:
问题一:“伯乐识马”是人所共知的经典故事,作者在一开头就写这个故事,用意何在?
明确:一方面表明19岁的华罗庚具有非同寻常的数学才能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一方面为下文埋下伏笔。华罗庚的才华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成为“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青年学者。此外,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问题二:在运用倒叙手法插入一个小故事以后,就进入了对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追忆之中。请看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哪些经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明确:这个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三个小故事:“物不知其数”的算题(卓越的数学天分)、“罗呆子”的绰号(刻苦自学的情形)、可怕的伤寒症(选择数学作为人生目标的过程)。
问题三:回顾一下,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确:解放前:堆垒素数论、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矩阵几何;解放后:《数论导引》、优选法、统筹法、培养数学人才。
问题四:除了在数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之外,华罗庚的身上还具有新旧交替时代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国难当头,悲愤至极;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数学下乡,造福于民;光荣入党,欢欣鼓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问题四:文章有几处嵌入了华罗庚的诗词?这些诗词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诗词突显出华罗庚勤奋努力、拼搏进取、献身科学、爱国爱党的一面。
四、总结:
这篇传记在写法上的突出特色:
①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
②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③作者有意识地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五、作业:
1、 完成《创新思维训练》中《华罗庚》这一课的练习。
2、 整理生字词,收集成语。
3、 预习《罗曼·罗兰》,扫清字词障碍。
①思考并完成课后练习。
②《罗曼·罗兰》在写法前面两篇人物传记有什么异同点?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