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7:59阅读:
字号:|
 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与一般新闻报道的不同,提高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
            2、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重    点:本文与一般新闻报道的不同
难    点:双线展开、结构巧妙,    新颖的写法
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放纪录片,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它是“二战期间最大的死亡工厂,一个灭绝人性的地方”。想要对它有更多的了解,请跟老师一起走进美国记者    
罗森塔尔写的一篇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新课之前,先回顾新闻的特点、结构。
 二、学生重温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特点:及时性、真实性
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五部分构成。
三、学生分析短新闻《多利羊患关节炎》的结构,体会一般新闻特点 
【新华社12月5日电】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克隆技术而生的哺乳动物多利羊患上了关节炎,这是它的创造者维尔穆特博士昨天宣布的。
多利羊是在2005年7月5日出生的,现在还不到6岁,相对于羊的寿命还相当年轻。多利羊年轻时就患上一般在老年时才出现的关节炎,是很不一般的。维尔穆特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透露这一消息的,他担心这可能与现在使用的克隆技术有关,从而更引起人们对克隆动物可能带有先天健康隐患的忧虑。维尔穆特在谈话中还指出,很多克隆胚胎在母体中或在降生时死亡,他虽然怀疑这些现象都与克隆技术有关,但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他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它的原因”。


维尔穆特这一宣布,导致负责推销维尔穆特克隆技术产权的英国PML公司的股票价格下降了15%。
(一) 结构
导语:第一自然段→概要事实,   背景:第二段第一二句→引起对“主体”关注
主体:第二段的其他部分 ,      结尾:第三自然段→谈此事的“影响”
(二)特点
《多利羊患关节炎》还客观、及时报道了一个事实,让大家知晓了“年轻的克隆羊患关节炎可能与克隆技术有关”这样一个事实。
四、初探文本,学生分析《奥》文与一般新闻的相同点
1、有常见的新闻结构
导语(1—3段)         背景(4—5段)
主体(6—15段)        结语(16段)
2、客观报道了奥斯维辛的历史及见闻
※学生找出:“客观报道”参观见闻的句子。
•十四年前,囚徒被剥光衣服走进毒气室      •在这里进行集体屠杀
•波兰人说,共400万人死在那里 •用人体做各种实验  
•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            •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
•女牢房盒子里塞五到十人睡觉              •在妇女身上搞不育实验
•数以千计的囚徒们的照片 。。。。。。
※看客观报道句,结合纪录片,学生简单谈感触、心情。
可怕、可憎、惨绝人寰、应尊重人性、刽子手会受到上帝的惩罚、要反对战争、人类的顽强、生命不可虐杀、。。。。。。
过渡句:同学们离奥斯维辛有如此的距离,看了这些客观报道都有如此的情感反映,罗森塔尔是个有良知、有责任心的记者,他二战后亲临现场参观,他必定有更强烈的情感在胸中涌动,他不由自主地写进了这篇新闻里。
五、再探文本,明确《奥》文与一般新闻的不同点
㈠ 学生找情感句(或主观感受句)→重点谈心情感受
1,(看见成堆的头发、鞋子、死囚牢房)“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从副词“不由自主”、表动作的“浑身发抖”两词,我好像看到堆积的尸骨、杀人不眨眼的令人发指的行为。我感到恐怖、战栗、可怜、可憎。
2,(看到狭小女牢房)“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从表神态的“惊惧万分”和“叫不出来”的这一动作,我似乎看到对集中营女囚的无法想象的摧残,活受罪呀!囚室简直是人间地狱。我憎恨法西斯的无人性,同情女囚们的不幸命运。
3,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这个议论句,我很赞同它的观点。纳粹的惨绝人寰的行径,已经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上帝不会保佑暴徒。
4,用恳求的目光,对解说员说“够了” →惨象确使我目不忍视,够了;对暴徒的恨也义愤填膺,够了;历史悲剧应结束,别再重演,够了。
5,看见毒气室,“特别恐怖,使他终身难忘”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押进杀人场所,法西斯毫无人性,杀人场所令人恐怖。
6,年轻美丽的姑娘,似乎是为一个美好而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这一细节描写,让我惋惜她的命运,也控诉惨无人道的纳粹。她那内心充满梦想与美好的生命已化为灰烬,这正是对法西斯的控诉,对应尊重人性生命的思考。
7,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这个议论句、判断句,恰好地总结了杀人工厂灭绝人性之处,它不就是人间地狱吗?
8,在杀人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用了对比、象征手法,雏菊花象征正义之花。我内心赞叹生命的顽强、也有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心。
9,奥斯维辛没有什么可以报道的→奥斯维辛只有惨痛的历史和恐怖的回忆。但历史不可忘却。列宁说,忘却历史等于背叛。
     。。。。。。
过渡句:同学们的情感闸门被罗森塔尔打开了,才会有这样真切的言辞,踊跃的发言。这把钥匙就是罗森塔尔把自己和参观者的感受及心情写进了新闻,文字传达出的情感与读者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㈡ 老师归纳《奥》文与一般新闻的不同
1、《奥》文重主观感受的新颖写法,突破了传统新闻纯客观报道的模式,引起读者情感共鸣,显示出与一般新闻的不同。 此文一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并被广泛转载,还荣获美国最高的“普利策新闻奖”。       板书:     新   重主观感受    引情感共鸣
2、《奥》文把客观事实报道作为次要内容和次要线索,把见闻感受作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来写,次线主线同时展开,又巧妙结合,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更显示出结构的与   众不同。                           次线 :客观事实
板书:      巧  双线结构     主线: 见闻感受



六、拓展
        无论是客观报道,还是主观感受,《奥》文的内容大都给人黑暗、悲惨的感觉,但这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的全部。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文中也有体现光明、希望,责任、美好的一面的句子。
1,学生找句子并简要理解
(1)13段“姑娘为梦想而微笑” →绝境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
(2)6段,记者的有责任心、使命感→促人反思历史,那何愁看不到希望呢。
(3)3段,每天都有人来参观→不忘历史,向逝者致敬,反思历史,不重蹈覆辙。
2,老师理解、启发
“在杀人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就体现了希望的曙光。扼杀生命之处,竟有年轻的新的生命的绽放。我感叹生命的顽强,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后的那份和平、美好的希望。
然而这种美好、希望在那时的奥斯维辛是不能实现的,在当今的某些地方因为战争也不能实现。。。。。。那美好的景象只有在何种环境中才有可能实现呢?(和平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七、结语及作业
1,结语:同学们,奥斯维辛的历史已离我们越来越远,它的阴霾也渐渐散去。我们欣喜地发现,奥斯维辛已经有了“新闻”:那里阳光明媚温暖,白杨婆娑起舞,儿童追逐游戏。是啊!只要我们拿起更多激情的笔,拥有一颗关注的心,就一定能发现奥斯维辛、世界各地的更多新闻。莎士比亚说过:“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只要每个人都去承担一份责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就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谢谢大家!
2,作业:写一则200字以内的短新闻

板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次线 :客观事实
巧      双线结构
主线: 见闻感受

新        重主观感受    引情感共鸣
 

徐雪英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