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教案(人教版高一)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29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重点:“蛇”的意象
教学难点:抒情特征
教学课时:2学时
一、作者介绍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早年既开始诗歌创作和翻译。1923年曾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创办浅草社,出版《浅草季刊》。1925年又与人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浅草和沉钟都是五四后曾发生较大影响的文学团体。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
1、二十年代,主要是抒情诗歌的创作,讲究意象,注重感觉,用非常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
2、四十年代集中创作了一批十四行诗,成功移植了这种外国诗体(分为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十四行集》在新诗体式移植方面做出了新贡献。
二、作品赏析
(一)冯至诗歌《蛇》的意象
蛇的意象无论是在日常的想象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似乎都不是什么美好的形象。它身上总是笼罩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使人联想到“忠诚”。但在这首《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忧伤,至情至性。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盛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只这一层比喻已经使诗歌奇崛不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涩与热烈。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巧,结构完美而意象新颖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二)冯至诗歌的抒情特征
冯至自己对早期诗作的评价是:“形式比较多样,语调比较自然,写的还是真情实感”。总体看来,冯至的诗歌感情含蓄深沉,于平淡中见奇巧。另外,他的诗歌虽为自由体,但结构整齐,格律韵式井然有序。
(三)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十四行诗:原为中世纪意大利民间流行的短歌,后被“西西里诗派”和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发展成为具有严谨格律的诗体。其组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两节四行诗,后一部分是两节三行诗。每行诗有11个音节,用抑扬格,末尾按ABAB ABAB CDC CDC格式押韵脚,也可按ABBA ABBA CDC DCD 或ABBA ABBA CDC EDE 格式押韵脚。这种诗体,在英国最为流行,莎士比亚、弥尔敦、雪莱、济慈等都有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作。《十四行集》不仅代表了冯至诗歌创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1、诗人关注国家、人民和人类、宇宙的根本问题。
2、表现出了对诗情哲理化的追求,能从敏锐的感觉出发,注重从细节着眼捕捉诗意,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
3、善于进行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不露“锋芒”。
4、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堪称十四行体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