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01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把握文章观点,认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能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又较为清晰的认识,能正确对待传统。
3. 能从文章中领会一些议论文的写作规律,理解形象说理的作用。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文章所讨论的抽象的概念,认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能结合文章的论述正确评价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来学习第四个专题:文明的对话。既然要对话,就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先了解对方,更要了解自己。
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先送给大家一句话:
感觉了的东西,不能真正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真正感觉它。
出示课题: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作者 庞朴
二.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学习下面几个词语,注意加点词的读音
媲美 pì 自戕  qiāng  蜕除 tuì  钳制   qián  一蹴而就 cù  攻讦  jié
2.自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
……
3.解题:题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不妨把它们简化为“文化与传统”。本文就是从“文化”与“传统”的关系着手来论述自己观点的。那么,请问:“文化”、“传统”,哪一个概念是本文最具核心意义的概念?


……
传统
4.注意结构:按照“传统”这一核心概念,本文的结构实际上可以浓缩为:
总——分:传统文化——总
          文化传统
5.结合课文第二、三两个部分,完成下面两个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尝试用一句话(一般为单句)来概括之。
……
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对应于当代文化、外来文化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文化传统就是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民族精神。
6.为了使文章的议论显得直观起来,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找出两处。
……
(1)66页: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性、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说的民族文化。
(2)68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象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剥陆离,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7.根据你的理解,你也来说说什么是传统文化。比如——
……
教师补充:
它是龙,是周庄,是茶壶……
它是中国画
它是出土的兵马俑
它是故宫,是长城
它是春节,是端午
8.除了举例论证之外,为了使说理形象,作者还采用           论证,例如:
……
(1)65页: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没i蜂和蜜蜂的差别想媲美。 
(2)68页: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象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剥陆离,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三.微观揣摩
    阅读“财富和传统”部分,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这两重属性的。
……
2、对于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的传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它?课文中有这样的观点么?
……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四.看看下面的几组图画,结合课文的有关论述,谈谈你对传统和创新关系的理解
    1.第一组画
北京传统四合院——20世纪90年代,苏州建造的住宅小区
……
教师解说:作为文化实体,四合院 与现代化的住宅,确实有很大差异,但也有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封闭观念-----用墙隔开,色调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北朝南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2.第二组画
古代待字闺中的少女——赛场上的中国女排姑娘
……
教师解说:这两幅图片放在一起,反 差很大,一静一动,一个娴静地坐于自家闺房内,另一个则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可变性,贤淑的少女变成了富有活力的勇于拼搏的奥运健将。
3.第三组画
昔日的儿童游戏——今天的儿童网上冲浪
……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捉迷藏的游戏体现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是一种有意思的活动,不过对于儿童智力的发展作用不是很大。  电脑世界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游戏、休闲融为一体,显示了文明的交流。电脑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也体现了现代外来文明的冲击力。
五.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型议论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