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贾光宇(苏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01阅读:
字号:小|大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以及作者辩证看待传统的观点.
2.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辩证看待传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含义以及如何看待传统.
2.引导学生学习辩证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习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学生课下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大意。
二、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观看PPT
1.提问:图片一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反映了当下的一种什么热潮?
明确:孩子们在读私塾,反映了当下大中城市兴起的私塾热。
2.提问:图片二所反映的哪一个节日?
明确:七夕情人节。
近几年,国内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兴起了一股私塾热,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新式私塾中去学习儒学经典,唐诗宋词;七夕情人节重新兴起,成为情人们的又一节日。这些反映出人们渴望“回归传统”的心理需求,“回归传统”成为当今社会的又一热门话题。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而科学地回归传统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学会如何正确科学地看待传统,而且养成辩证思考问题,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好习惯。
三、观点解读。
1.提问:重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
明确:传统是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 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常常会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又是文化传统呢?
2.提问:重读课文“传统文化”部分,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
明确: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举例:以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为例。中国古代民族服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汉服(指明末以前的汉族服装)和清装(清朝时期的满族服装) 。汉服虽然整体上相似,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褒,衣襟宽大)衣博带,风格简单清淡。但每个朝代也不尽相同。如秦汉时期的人穿的衣服是曲裾深衣,如PPT图。 所谓的曲裾深衣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下宽上窄,前襟缠身的高领连衣裙。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很有意思,男子比女子更爱美,他们喜欢涂脂抹粉,服饰讲究飘逸舒适,因此这个时代产生了很多美男子,这些美男子有三大爱好,剃须,抹粉,熏香。《三国志》中记载,有一次曹丕薰香薰得太过分了,连他的坐骑也受不了了,照着他的膝盖就咬了一口。气得曹丕把马给杀了。可见那个时期的美男们对薰香这件事有多热衷了。同学们知道那些那个时代的美男子?如潘安,兰陵王,卫王介等。同学们知道卫王介他是怎么死的吗?卫王介长得极美,美如珠玉。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王介估计缺氧了,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王介”的由来。唐朝时期,妇女穿的多是上襦下裙,意思就是上身穿短衣,下身穿长裙,同学们都知道,唐朝以丰满为美,因此唐朝女人的衣服领口很低,这样便于凸现女性的丰满之美。清装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同学们在《还珠格格》《孝庄皇后》等电视剧中都见过了。那时的男子们还普遍有着女性化的审美,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了。王羲之走起路来则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有着女性的娇柔和妩媚。
再如生活习俗方面,从古至今,中国人过年都要吃饺子,贴对联。对联可以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以春联为主。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关于春联的小常识呢?春联最早叫什么?有怎样的传说?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蜮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城。鬼城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当然现代人也把招财娃娃贴在门上,想必是想财源滚滚来了。春联有哪些组成部分呢?.春联,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讨论:同学们还能举出那些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3.提问:重读课文“文化传统”部分,思考什么是文化传统?
明确: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其成员共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的总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如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重视团结统一,勤奋勇敢等,犹太民族经商意识,竞争意识很浓,大和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扩张的本性和武士道精神等。
举例: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屈原、文天祥、杨靖宇等,是其中杰出代表。看PPT,请同学们回答图中爱国英雄的爱国事迹?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号骥生。1905年生。他短暂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领导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人的侵略。1940年2月23日在靖宇县与日伪军激战中阵亡,年仅三十五岁。杨靖宇的头颅与躯体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讨论:同学们根据民族精神的含义,举例谈谈中华民族还具有哪些民族精神,也就是文化传统呢?
4.提问:重读“财富和包袱”部分,思考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明确:传统是财富——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传统文化是祖宗的丰富遗产,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传统是包袱——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起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是社会前进的包袱。
举例:传统是财富——这个例子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我们现在所运用的语言文字都是自古以来继承演变过来的,我们掌握的许多生存本领,如建筑本领,造纸本领,制药本领都是从古人那里学习继承的。前人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创造出许多诸如红楼梦,史记,论语,唐诗三百首等优秀文史遗产,供我们当代人学习欣赏。
传统是包袱——如封建社会对待妇女的许多落后做法,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将女子与小人化等,三妻四妾,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裹小脚等。裹小脚,由于中国古代的男人喜欢小脚女人,大脚的女人在古代是很难嫁出去的,估计我要在那个时代的话,就得当一辈子的尼姑了。这种做法对女性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摧残。男尊女卑等落后的观念至今影响着中国,只不过程度明显降低罢了。例如选美,往好了说是展现女性的自信和魅力,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评委绝大多数都是男性,美丽的标准都是男性来定。说白了,选美为了什么,还不是满足男人喜欢漂亮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看PPT图,这个人同学们都知道吧?她到底是不是美女?我觉得李宇春很美,她是中国第一个由女人自己选出的美女,她的美不符合男人对于女人妩媚性感的审美标准,而符合女性欣赏帅气阳光的审美需求,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非洲有一个叫尼日尔的母系氏族社会国家,那里的选美选的不是女性,而是男性,选美评委都是女性,我看这样就很好嘛,我们中国也应该都搞一些这样的活动。
同一种传统也可以既是财富也是包袱,中国人的中庸思想一方面是人注重适度原则,做事讲究分寸,但同时也使人失去创新和挑战的勇气和精神。古代传统私塾教育,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教学和学习经验,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但同时也桎梏了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单一的语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很狭小。
讨论:请同学举例谈谈你对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的看法?
5.提问:既然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呢?
明确: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用原文的话来回答就是,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讨论:举例谈谈怎样批判继承中国传统?
四、写作特点。
1.提问:以上我们对课文进行了讲解,了解了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和区别,明确了作者对于传统的辩证的观点,接下来我们来思考,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呢?首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都运用了哪些论述方法?
明确:比喻论证——在倒数第三段中,用服装和文物比喻,说明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这样说理,形象生动,便于读者理解。
类比论证——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 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问:除了精确地运用各种论述方法外,本文还有那些写作特点?
明确:采用小标题形式,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另外,句式整齐,整散结合,生动活泼。传统文化部分倒数第二段第二句话, 众多成语连用,主要语句句式整齐,以整句为主,整散结合,将论述性很强的话表达的铿锵有力,既给人文化内涵厚重感,又让人觉得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五、小结:
以上我们共同学习了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含义和区别,分析了作者辩证看待传统的观点,探讨了如何辩证对待传统问题,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学会如何正确科学看待传统,而且养成辩证思考问题,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掌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以及作者辩证看待传统的观点.
2.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辩证看待传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含义以及如何看待传统.
2.引导学生学习辩证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习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学生课下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大意。
二、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观看PPT
1.提问:图片一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反映了当下的一种什么热潮?
明确:孩子们在读私塾,反映了当下大中城市兴起的私塾热。
2.提问:图片二所反映的哪一个节日?
明确:七夕情人节。
近几年,国内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兴起了一股私塾热,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新式私塾中去学习儒学经典,唐诗宋词;七夕情人节重新兴起,成为情人们的又一节日。这些反映出人们渴望“回归传统”的心理需求,“回归传统”成为当今社会的又一热门话题。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而科学地回归传统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学会如何正确科学地看待传统,而且养成辩证思考问题,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好习惯。
三、观点解读。
1.提问:重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
明确:传统是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 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常常会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又是文化传统呢?
2.提问:重读课文“传统文化”部分,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
明确: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举例:以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为例。中国古代民族服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汉服(指明末以前的汉族服装)和清装(清朝时期的满族服装) 。汉服虽然整体上相似,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褒,衣襟宽大)衣博带,风格简单清淡。但每个朝代也不尽相同。如秦汉时期的人穿的衣服是曲裾深衣,如PPT图。 所谓的曲裾深衣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下宽上窄,前襟缠身的高领连衣裙。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很有意思,男子比女子更爱美,他们喜欢涂脂抹粉,服饰讲究飘逸舒适,因此这个时代产生了很多美男子,这些美男子有三大爱好,剃须,抹粉,熏香。《三国志》中记载,有一次曹丕薰香薰得太过分了,连他的坐骑也受不了了,照着他的膝盖就咬了一口。气得曹丕把马给杀了。可见那个时期的美男们对薰香这件事有多热衷了。同学们知道那些那个时代的美男子?如潘安,兰陵王,卫王介等。同学们知道卫王介他是怎么死的吗?卫王介长得极美,美如珠玉。有一次他一外出就被“粉丝”们包围了,“观者如堵墙”,看他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卫王介估计缺氧了,当场就晕过去了,回到家后不久就死了,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王介”的由来。唐朝时期,妇女穿的多是上襦下裙,意思就是上身穿短衣,下身穿长裙,同学们都知道,唐朝以丰满为美,因此唐朝女人的衣服领口很低,这样便于凸现女性的丰满之美。清装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同学们在《还珠格格》《孝庄皇后》等电视剧中都见过了。那时的男子们还普遍有着女性化的审美,典型的代表之一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了。王羲之走起路来则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有着女性的娇柔和妩媚。
再如生活习俗方面,从古至今,中国人过年都要吃饺子,贴对联。对联可以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以春联为主。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关于春联的小常识呢?春联最早叫什么?有怎样的传说?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蜮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城。鬼城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当然现代人也把招财娃娃贴在门上,想必是想财源滚滚来了。春联有哪些组成部分呢?.春联,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讨论:同学们还能举出那些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3.提问:重读课文“文化传统”部分,思考什么是文化传统?
明确: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其成员共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的总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的总和。如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重视团结统一,勤奋勇敢等,犹太民族经商意识,竞争意识很浓,大和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扩张的本性和武士道精神等。
举例: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屈原、文天祥、杨靖宇等,是其中杰出代表。看PPT,请同学们回答图中爱国英雄的爱国事迹?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号骥生。1905年生。他短暂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领导东北人民抵抗日本人的侵略。1940年2月23日在靖宇县与日伪军激战中阵亡,年仅三十五岁。杨靖宇的头颅与躯体合葬于通化烈士陵园。
讨论:同学们根据民族精神的含义,举例谈谈中华民族还具有哪些民族精神,也就是文化传统呢?
4.提问:重读“财富和包袱”部分,思考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明确:传统是财富——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传统文化是祖宗的丰富遗产,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传统是包袱——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起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是社会前进的包袱。
举例:传统是财富——这个例子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我们现在所运用的语言文字都是自古以来继承演变过来的,我们掌握的许多生存本领,如建筑本领,造纸本领,制药本领都是从古人那里学习继承的。前人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智慧,创造出许多诸如红楼梦,史记,论语,唐诗三百首等优秀文史遗产,供我们当代人学习欣赏。
传统是包袱——如封建社会对待妇女的许多落后做法,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将女子与小人化等,三妻四妾,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裹小脚等。裹小脚,由于中国古代的男人喜欢小脚女人,大脚的女人在古代是很难嫁出去的,估计我要在那个时代的话,就得当一辈子的尼姑了。这种做法对女性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摧残。男尊女卑等落后的观念至今影响着中国,只不过程度明显降低罢了。例如选美,往好了说是展现女性的自信和魅力,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评委绝大多数都是男性,美丽的标准都是男性来定。说白了,选美为了什么,还不是满足男人喜欢漂亮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看PPT图,这个人同学们都知道吧?她到底是不是美女?我觉得李宇春很美,她是中国第一个由女人自己选出的美女,她的美不符合男人对于女人妩媚性感的审美标准,而符合女性欣赏帅气阳光的审美需求,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非洲有一个叫尼日尔的母系氏族社会国家,那里的选美选的不是女性,而是男性,选美评委都是女性,我看这样就很好嘛,我们中国也应该都搞一些这样的活动。
同一种传统也可以既是财富也是包袱,中国人的中庸思想一方面是人注重适度原则,做事讲究分寸,但同时也使人失去创新和挑战的勇气和精神。古代传统私塾教育,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教学和学习经验,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但同时也桎梏了学生的发散和创新思维,单一的语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很狭小。
讨论:请同学举例谈谈你对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的看法?
5.提问:既然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呢?
明确: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用原文的话来回答就是,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讨论:举例谈谈怎样批判继承中国传统?
四、写作特点。
1.提问:以上我们对课文进行了讲解,了解了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和区别,明确了作者对于传统的辩证的观点,接下来我们来思考,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呢?首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都运用了哪些论述方法?
明确:比喻论证——在倒数第三段中,用服装和文物比喻,说明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这样说理,形象生动,便于读者理解。
类比论证——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 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问:除了精确地运用各种论述方法外,本文还有那些写作特点?
明确:采用小标题形式,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另外,句式整齐,整散结合,生动活泼。传统文化部分倒数第二段第二句话, 众多成语连用,主要语句句式整齐,以整句为主,整散结合,将论述性很强的话表达的铿锵有力,既给人文化内涵厚重感,又让人觉得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五、小结:
以上我们共同学习了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含义和区别,分析了作者辩证看待传统的观点,探讨了如何辩证对待传统问题,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学会如何正确科学看待传统,而且养成辩证思考问题,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好习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