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人教版高一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02阅读:
字号:小|大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文本,通过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等方法和途径生动具体的体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预习,要求同学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本涉及的知识进行探讨,然后进行一定的理性思辩。从而整体提高同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析课的具体做法是由小组的几位同学自己找有感而发的内容(评点定位),然后大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所找内容发表感想(思考发感),接着讨论各自发言的内容的深度与亮度,筛选出优秀的评析内容(思想交锋),最后以组为单位精选思想火花公诸于众(整理表达)。评析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是内容的挖掘或引申、可以用例证或引证,可以是正面感悟也可以是反面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如果出现有着思辩色彩的多维度的理性思想的火花则更迷足珍贵。
从评析课的尝试中我感到:把内容完全交给同学,教师只是相机诱导,评什么?怎么评?都由学生说了算,虽然就一节课而言逻辑性可能不强,课堂的常规环节可能不全,但这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讨论是将大家的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可以提高同学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由一个代表同学表达还可以提高同学信息筛选和集体成果的表达能力。
(掌声,这是每一节课的前奏曲,伴随掌声的是按学号走向讲台的课前5分钟演讲的同学)
学生1演讲:《中国20世纪良知的符号──巴金》
(下一节课演讲的同学进行点评、打分。)
学生2:大王帅的演讲内容充实,语言生动传神,并且准备了幻灯片,选择了巴老典型的材料,紧扣“良知”二字展开,我准备给他100分。
(反正100分也不损失自己什么,还获得被评同学的感动和宽容大气之评价,总之按高一上半学期演讲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要求,从演讲以来以表扬和优点评价为主旋律,分数虚高。)
师:白璧微瑕,如果加上以下三点就更好了,这三点是:声音再大一点,个别幻灯片底色和字的颜色反差再大一点,字再大一点。
(同学制作的幻灯片大多从个人的爱好出发,背景内容太繁杂,不大考虑观众的视觉感受,连续几次有这个问题,需要点一下。)
师:巴金被称为中国20世纪良知的符号,真是再恰切不过,以下三段话可以进一步佐证,不知同学预习时是否看过39页习题中巴金的几段话:
1、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安慰,学到了说真话。
2、要讲话就要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
3、《随想录》的独到之处《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引导同学预习时不光看课文,也要看课后习题,从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文化大革命,在那个是非颠倒,亲友疏远,人情殆尽“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的年代,文学巨匠老舍走进了“大明湖”,坚持真理不屈服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女教师张志新被残酷的割断了喉管,在那良知无存的年代,良知的符号会有怎样的遭遇?对那个时代,对自己他作了怎样的剖析,请看课文 。(概括那并不遥远而同学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疯狂的年代,只举两个令人惨不忍睹的将美好的人物毁灭的例子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情感,呼唤他们的良知 。)
师:哪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希望同学读的时候将我们引入情境,同学一边感受一边划出你感悟较深的地方,准备思考(给出具体的目标,使同学耳、眼、手、心同用。举手不踊跃,可能是“有感情”的要求让同学审视并怀疑自己的朗读能力)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读好 。(才有三人举起手来,几个同学共同努力将课文读了一遍,感情的投入普遍不好,需要换一个角度激发同学对文本的热情。)
师:小狗包弟是一只狗,我还没养过狗,对养狗的心情体会不深,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养狗的故事?
学生3:我讲两个关于狗的故事,前几年朋友家养了一个出生才两个月的小狗,它的特点是特别胆小,把它放到不太高的桌子上它就哆哆索索地不敢下来,但它却特别通人性,去别人家玩,送进主人在大门口忠实地等着,主人有急事从后门走了,它就在大门足足等了一上午。第二个故事是一个人狗相处有始有终的故事,说的是同学家的一条狗,一般的狗寿命是十年左右,而这个狗已经十二岁了,是一条白色可爱的京巴,这个狗老头的一只眼患了白内障,已无法下楼。有一次自己下楼撞在了大树上。于是同学就像赡养老人那样精心的喂养这只狗老头。(一个故事体现了狗的“大忠”,另一个故事体现了人狗的和谐相处,很感人 。)
师:人性有共同的本性,狗性也是相通的,我来评点一下文章的标题,算是给同学抛砖引玉吧。“小狗包弟”,从全文来看,作者将小狗的名字冠以“弟”字,已经把他看作家庭的一员;其二,从开头艺术家的狗的表现,狗性胜过当时某些人的人性,令人汗颜;其三,表现了作者对包弟的感情亲如家人。总之,狗乃情义之兽,是所有动物中最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的。
下面同学以组为单位就同学们都划线的地方进行讨论,十分钟。(都划线的地方说明确有独到之感人之处,同学可以有思想的交锋,也可以得出共性的感悟,实践证明,不给出足够的时间同学自信力不足,发言不踊跃,效果不好 。)
(十分钟不到,有两组同学抬起头来,似准备不错了,老师下去听一听,与他们争论几句,待有一多半的同学没有声音了,宣布讨论时间到,发言开始 。)
师:同学争论得很热烈,下面可以不限段落,不限角度,不用举手,有感就可发,一个人读,然后其他同学评,还可以补充再评。
生4:我们组选择的是第一段,艺术家被定“反革命,批他、斗他、拳打脚踢,他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小狗却高兴的向他奔去,亲热地叫,这段描写善、恶对比如此强烈,人兽反差如此之大,令人深思!
师:评析一针见血
生5:有人说巴金是当代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每个人都非常解放,非常轻松,只有他真实地回忆了自己,解剖了自己,有一种严于解剖,勇于自责的感情(师插话,应该是一种精神)。这篇文章以小狗作为一个引子,引出了他对小狗,对同他一起相濡以沫的萧珊以及那个时代的回忆,那真是个疯狂的年代。因此我们组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更大的意义,就是希望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要忘记这段痛苦的回忆,忘记了历史旧意味着背叛。
师:叶剑英元帅说过:文革整死了2千万人,整伤了一亿人,浪费了8千万人民币,一个民族还经得起这样的灾难吗?
生6:我们组点评11段“整整13年零5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幢楼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房里屋里添加了几户新住主人,高高墙壁上拓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儿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少了花多了树,满圆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我们组对“创伤”的评价是这样的:“创伤”有三个含义:一是对物是人非的景色的触景生情,其次是对已故的妻子和包弟的思念,还有当年为了保全全家将包弟出卖而感到无比的忧伤,这就使他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用词形象,令人感动。
师:多角度思考很值得学习,由点及面看这段描写更是作者对那悲剧年代的控诉,对一切友善生命被催毁的反思
生7:我们组评析的是最后一段,第一句“说谎成风”说明了文革时期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人人都说假话来保全自己,只有作者说真话,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考问。
生8:我补充一点,作者对自己的人性进行了大胆深刻的解剖,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小狗,这多么自私。这种深刻反省、自我拷问显示出一个正直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师插话:送小狗实属无奈之举,不能说“自私”,这个问题应该引发同学之间的争论,本课教师包办代替是个败笔。)
生9:我先引用一句话:“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狱。”这句话写出了包弟在作者心中之重已无法抛弃,不仅不觉得轻松,反而感到了内心强烈的自谴、自责。这发自内心的自谴、自责,最终成为作者心上永远无法卸下的重负,一方面解剖了自己,使悲剧有了摄人心魂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将来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师:自责越烈、揭露越深,反思的意义也就越大。
生10:对,第7段、8段主要是讲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黑白颠倒、人性泯灭的生活状态下,由“抄四旧”这件事,包弟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四旧”的大包狱,(师插话,小狗怎么成的“四旧”?)因为在那个时代,养狗被认为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且包弟是条日本狗,那就可能被认为里通外国,所以包弟就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四旧”大包狱(师插话:想象大胆 ,言之成理)。由于这个大包狱,我们就想把它送给别人,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期,没有人会接受这样的礼物,所以只能把包弟送给医院作解剖用。第8段最后说到,“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这个小细节,让人感到包弟多么天真可爱,然而我却对于包弟的安全无能为力,我不能保护包弟,该多么无奈和心痛。
生12:我补充一下,这段也鲜明地表现了小狗的悲惨命运,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小狗虽然不懂人性,却有比人更可爱的地方。语言当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小狗的赞美之情,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到:畸形的年代、畸形的人性,多么沉重、压抑,那个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不能真诚相待,而是互相的摧残、折磨的年代多么让人感到悲伤。人与狗的对照,反映了人性的泯灭和现实的残酷。
师:天地之大却容不得一个小小的包弟,真该令人为善良毁灭的悲剧而哭泣。
生12:(我还想补充)包弟在我家呆了7年,同我们一家人相处得很好,说明作者对包弟的感情非常深厚,而作者为了保全自己,而把小狗送进了解剖室,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人心理的扭曲和作者面对的强大的压力。作者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包弟的可爱,而它却在文革期间却被人说成了“四旧”,这说明了在文革时期,人心理的扭曲和对美好事物的摧残。
生13:我评析“小孩打门捉小狗,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我认为原因是包弟他已感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愤,担心自己恐怕被交出去,他不想给其他人带来麻烦,不乱叫是一种自我保全的做法(狗极通人性,你的想象很有道理),但最后包弟还是被自己最亲近的人送上解剖台,多么残忍!多么大的悲剧!这正是作者十几年自责、自遣之情无法解脱的原因。文革后“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砖墙”可见文革对人类心灵的残害多么深 ,消除这种心灵的隔阂不知要经过多少年。
生14:我们组评析第7第8自然段“感到轻松”是作者真实心理的流露,小狗包弟令人心惊胆战,时刻面临灾难。“油锅里煎熬”极度的痛苦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和对包弟之死的深深忏悔之情!
师:是的,同学们是否有过作者一样的忏悔之情(有的同学说有过,有的同学说从来没忏悔过)没忏悔过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有的同学马上喊,某某向我忏悔,我总是被伤害,我不忏悔)其实,忏悔是一种严肃的反思,它可以洗涤心灵的尘滓 ,唤醒人性的沉睡;忏悔可以摆脱兽性的魔鬼,可以解剖自私的灵魂。还不想尝试忏悔吗?(这回教室里没声音了)记住: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忏悔他就获得了新生,一个民族学会了忏悔他就将走向理智与文明,如果人类学会了忏悔就能与自然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生15:(情绪很激昂)我想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全班同学对文章的评析:
八个字概括当时的社会──是非颠倒、说谎成风。
四个字总结当时的某些人:人性泯灭。
六个字总结小狗包弟:真乃情谊之兽。
师:这节课我们作了一个课文评析的尝试,同学对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况作了大量的预习,准备得比较充分,希望下节课发言更踊跃 ,可以有不同观点的争论,有更高水平的思想闪光。
下面布置作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选择你内心深处让你丝丝牵挂的忏悔,写给曾经被你伤害过的人。
评析课的具体做法是由小组的几位同学自己找有感而发的内容(评点定位),然后大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所找内容发表感想(思考发感),接着讨论各自发言的内容的深度与亮度,筛选出优秀的评析内容(思想交锋),最后以组为单位精选思想火花公诸于众(整理表达)。评析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是内容的挖掘或引申、可以用例证或引证,可以是正面感悟也可以是反面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如果出现有着思辩色彩的多维度的理性思想的火花则更迷足珍贵。
从评析课的尝试中我感到:把内容完全交给同学,教师只是相机诱导,评什么?怎么评?都由学生说了算,虽然就一节课而言逻辑性可能不强,课堂的常规环节可能不全,但这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讨论是将大家的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可以提高同学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由一个代表同学表达还可以提高同学信息筛选和集体成果的表达能力。
(掌声,这是每一节课的前奏曲,伴随掌声的是按学号走向讲台的课前5分钟演讲的同学)
学生1演讲:《中国20世纪良知的符号──巴金》
(下一节课演讲的同学进行点评、打分。)
学生2:大王帅的演讲内容充实,语言生动传神,并且准备了幻灯片,选择了巴老典型的材料,紧扣“良知”二字展开,我准备给他100分。
(反正100分也不损失自己什么,还获得被评同学的感动和宽容大气之评价,总之按高一上半学期演讲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要求,从演讲以来以表扬和优点评价为主旋律,分数虚高。)
师:白璧微瑕,如果加上以下三点就更好了,这三点是:声音再大一点,个别幻灯片底色和字的颜色反差再大一点,字再大一点。
(同学制作的幻灯片大多从个人的爱好出发,背景内容太繁杂,不大考虑观众的视觉感受,连续几次有这个问题,需要点一下。)
师:巴金被称为中国20世纪良知的符号,真是再恰切不过,以下三段话可以进一步佐证,不知同学预习时是否看过39页习题中巴金的几段话:
1、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安慰,学到了说真话。
2、要讲话就要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
3、《随想录》的独到之处《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引导同学预习时不光看课文,也要看课后习题,从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文化大革命,在那个是非颠倒,亲友疏远,人情殆尽“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的年代,文学巨匠老舍走进了“大明湖”,坚持真理不屈服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女教师张志新被残酷的割断了喉管,在那良知无存的年代,良知的符号会有怎样的遭遇?对那个时代,对自己他作了怎样的剖析,请看课文 。(概括那并不遥远而同学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疯狂的年代,只举两个令人惨不忍睹的将美好的人物毁灭的例子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情感,呼唤他们的良知 。)
师:哪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希望同学读的时候将我们引入情境,同学一边感受一边划出你感悟较深的地方,准备思考(给出具体的目标,使同学耳、眼、手、心同用。举手不踊跃,可能是“有感情”的要求让同学审视并怀疑自己的朗读能力)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读好 。(才有三人举起手来,几个同学共同努力将课文读了一遍,感情的投入普遍不好,需要换一个角度激发同学对文本的热情。)
师:小狗包弟是一只狗,我还没养过狗,对养狗的心情体会不深,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养狗的故事?
学生3:我讲两个关于狗的故事,前几年朋友家养了一个出生才两个月的小狗,它的特点是特别胆小,把它放到不太高的桌子上它就哆哆索索地不敢下来,但它却特别通人性,去别人家玩,送进主人在大门口忠实地等着,主人有急事从后门走了,它就在大门足足等了一上午。第二个故事是一个人狗相处有始有终的故事,说的是同学家的一条狗,一般的狗寿命是十年左右,而这个狗已经十二岁了,是一条白色可爱的京巴,这个狗老头的一只眼患了白内障,已无法下楼。有一次自己下楼撞在了大树上。于是同学就像赡养老人那样精心的喂养这只狗老头。(一个故事体现了狗的“大忠”,另一个故事体现了人狗的和谐相处,很感人 。)
师:人性有共同的本性,狗性也是相通的,我来评点一下文章的标题,算是给同学抛砖引玉吧。“小狗包弟”,从全文来看,作者将小狗的名字冠以“弟”字,已经把他看作家庭的一员;其二,从开头艺术家的狗的表现,狗性胜过当时某些人的人性,令人汗颜;其三,表现了作者对包弟的感情亲如家人。总之,狗乃情义之兽,是所有动物中最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的。
下面同学以组为单位就同学们都划线的地方进行讨论,十分钟。(都划线的地方说明确有独到之感人之处,同学可以有思想的交锋,也可以得出共性的感悟,实践证明,不给出足够的时间同学自信力不足,发言不踊跃,效果不好 。)
(十分钟不到,有两组同学抬起头来,似准备不错了,老师下去听一听,与他们争论几句,待有一多半的同学没有声音了,宣布讨论时间到,发言开始 。)
师:同学争论得很热烈,下面可以不限段落,不限角度,不用举手,有感就可发,一个人读,然后其他同学评,还可以补充再评。
生4:我们组选择的是第一段,艺术家被定“反革命,批他、斗他、拳打脚踢,他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小狗却高兴的向他奔去,亲热地叫,这段描写善、恶对比如此强烈,人兽反差如此之大,令人深思!
师:评析一针见血
生5:有人说巴金是当代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每个人都非常解放,非常轻松,只有他真实地回忆了自己,解剖了自己,有一种严于解剖,勇于自责的感情(师插话,应该是一种精神)。这篇文章以小狗作为一个引子,引出了他对小狗,对同他一起相濡以沫的萧珊以及那个时代的回忆,那真是个疯狂的年代。因此我们组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更大的意义,就是希望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要忘记这段痛苦的回忆,忘记了历史旧意味着背叛。
师:叶剑英元帅说过:文革整死了2千万人,整伤了一亿人,浪费了8千万人民币,一个民族还经得起这样的灾难吗?
生6:我们组点评11段“整整13年零5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幢楼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房里屋里添加了几户新住主人,高高墙壁上拓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儿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少了花多了树,满圆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我们组对“创伤”的评价是这样的:“创伤”有三个含义:一是对物是人非的景色的触景生情,其次是对已故的妻子和包弟的思念,还有当年为了保全全家将包弟出卖而感到无比的忧伤,这就使他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用词形象,令人感动。
师:多角度思考很值得学习,由点及面看这段描写更是作者对那悲剧年代的控诉,对一切友善生命被催毁的反思
生7:我们组评析的是最后一段,第一句“说谎成风”说明了文革时期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人人都说假话来保全自己,只有作者说真话,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考问。
生8:我补充一点,作者对自己的人性进行了大胆深刻的解剖,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小狗,这多么自私。这种深刻反省、自我拷问显示出一个正直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师插话:送小狗实属无奈之举,不能说“自私”,这个问题应该引发同学之间的争论,本课教师包办代替是个败笔。)
生9:我先引用一句话:“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狱。”这句话写出了包弟在作者心中之重已无法抛弃,不仅不觉得轻松,反而感到了内心强烈的自谴、自责。这发自内心的自谴、自责,最终成为作者心上永远无法卸下的重负,一方面解剖了自己,使悲剧有了摄人心魂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将来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师:自责越烈、揭露越深,反思的意义也就越大。
生10:对,第7段、8段主要是讲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黑白颠倒、人性泯灭的生活状态下,由“抄四旧”这件事,包弟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四旧”的大包狱,(师插话,小狗怎么成的“四旧”?)因为在那个时代,养狗被认为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且包弟是条日本狗,那就可能被认为里通外国,所以包弟就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四旧”大包狱(师插话:想象大胆 ,言之成理)。由于这个大包狱,我们就想把它送给别人,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期,没有人会接受这样的礼物,所以只能把包弟送给医院作解剖用。第8段最后说到,“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这个小细节,让人感到包弟多么天真可爱,然而我却对于包弟的安全无能为力,我不能保护包弟,该多么无奈和心痛。
生12:我补充一下,这段也鲜明地表现了小狗的悲惨命运,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小狗虽然不懂人性,却有比人更可爱的地方。语言当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小狗的赞美之情,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到:畸形的年代、畸形的人性,多么沉重、压抑,那个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不能真诚相待,而是互相的摧残、折磨的年代多么让人感到悲伤。人与狗的对照,反映了人性的泯灭和现实的残酷。
师:天地之大却容不得一个小小的包弟,真该令人为善良毁灭的悲剧而哭泣。
生12:(我还想补充)包弟在我家呆了7年,同我们一家人相处得很好,说明作者对包弟的感情非常深厚,而作者为了保全自己,而把小狗送进了解剖室,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人心理的扭曲和作者面对的强大的压力。作者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包弟的可爱,而它却在文革期间却被人说成了“四旧”,这说明了在文革时期,人心理的扭曲和对美好事物的摧残。
生13:我评析“小孩打门捉小狗,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我认为原因是包弟他已感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愤,担心自己恐怕被交出去,他不想给其他人带来麻烦,不乱叫是一种自我保全的做法(狗极通人性,你的想象很有道理),但最后包弟还是被自己最亲近的人送上解剖台,多么残忍!多么大的悲剧!这正是作者十几年自责、自遣之情无法解脱的原因。文革后“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砖墙”可见文革对人类心灵的残害多么深 ,消除这种心灵的隔阂不知要经过多少年。
生14:我们组评析第7第8自然段“感到轻松”是作者真实心理的流露,小狗包弟令人心惊胆战,时刻面临灾难。“油锅里煎熬”极度的痛苦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和对包弟之死的深深忏悔之情!
师:是的,同学们是否有过作者一样的忏悔之情(有的同学说有过,有的同学说从来没忏悔过)没忏悔过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有的同学马上喊,某某向我忏悔,我总是被伤害,我不忏悔)其实,忏悔是一种严肃的反思,它可以洗涤心灵的尘滓 ,唤醒人性的沉睡;忏悔可以摆脱兽性的魔鬼,可以解剖自私的灵魂。还不想尝试忏悔吗?(这回教室里没声音了)记住: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忏悔他就获得了新生,一个民族学会了忏悔他就将走向理智与文明,如果人类学会了忏悔就能与自然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生15:(情绪很激昂)我想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全班同学对文章的评析:
八个字概括当时的社会──是非颠倒、说谎成风。
四个字总结当时的某些人:人性泯灭。
六个字总结小狗包弟:真乃情谊之兽。
师:这节课我们作了一个课文评析的尝试,同学对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况作了大量的预习,准备得比较充分,希望下节课发言更踊跃 ,可以有不同观点的争论,有更高水平的思想闪光。
下面布置作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选择你内心深处让你丝丝牵挂的忏悔,写给曾经被你伤害过的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