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雨巷》经典详细教学设计设计人:吴传镜(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8:45阅读:
字号:|
 (教学目标)
1. 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 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 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 朦胧诗的特点
2. 把握作者情感
3. 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 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 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交流导入):采用幽默回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导入新课——前些天我们学校有人把一首古诗给改了,这首诗的名字叫“春晓”。“春晓”被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大家知道后两句吗?(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生笑——调动气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学把一首现代诗给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诗吗?(学生沉默或答错),大家都不知道?恩,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我就知道这首诗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改的,这首诗改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给大家念几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诗被改: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蚊子装饰了你的床帐,你装饰了蚊子的梦。(**根据自己学校教学楼的名字自行修改)


(引导学生回忆起“断章”)断章是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一种追求朦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达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诗,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板书),大家喜欢“断章”这首诗吗?(。。.)那大家喜欢朦胧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回答)
    喜欢的同学要注意了,因为今天我给你们讲的课就是一首极为经典的朦胧诗,不喜欢的同学更要注意了,因为我相信你们听完这堂课后就会喜欢上朦胧诗的。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请大声告诉我,今天我们要上的课叫什么?(雨巷,在黑板上写出“雨巷”)
  
(二)朗读
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着“雨巷”)。大家来说说看在你们心中“雨巷”是什么样的一种景?(。。。。。。。)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心中的“雨巷”,而这种“雨巷”凭什么成为百年经典。好,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诗中的“意象”,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词:颓圮,太息,彳亍。《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指着板书强调),大家不要找错了。》
(朗读完后进行点评,可从普通话标准,节奏轻重急缓,感情是否丰富等方面进行点评)
(三)作家介绍,写作背景

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对于这么出名的诗,有谁能够向我们介绍一下它的作者跟写作背景呢?(明确: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适当板书)

(四)
找意象(6个: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由于图画无法上传所以在这里就见不到图,我已把他上传到素材上了,题名为"雨巷组合"它对这堂课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对这篇教案满意的老师最好看一下那四幅图,其中的不便还请见谅>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谁撑着油纸伞(作者=我),我在干么?(独自彷徨)。为什么彷徨?(读诗一定要联系写作背景,在作者介绍中我说过因大革命的失败,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闷,所以他彷徨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胡乱走着)这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凄清,迷茫,苦闷,徘徊)
 
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六)分析意象
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这首诗,现在我们要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6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
第一个是油纸伞。明确: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朦胧:油纸伞不比自动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第二个是雨巷。明确:下着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朦胧: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我。明确:“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朦胧:指像诗人那样迷失方向,处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先进青年。
给大家分析了三个意象,大家现在应该知道如何理解朦胧与明确并存了吧(知道)。那剩下的三个就当作家庭作业,同学们带回去好好思考,下节课我来提问。
(七)引导背诵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逢,结着,是有。。。。。。。。)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遍这首诗(。。。。)现在合上课本,看黑板试着回忆: 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来,因为太远,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作业:1.分析剩下的三个意象
2.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放“雨巷”的朗读带
(二) 分析意象
1. 篱墙。明确:一堵墙。
朦胧:(这个篱墙是颓圮)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 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朦胧: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3. 姑娘。明确:一个女孩子。朦胧: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三)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诗中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 课堂练习
解读课后习题
(四) 复习全文
(五) 作业:把剩下的练习完成
2.预习下一节课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