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苏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56阅读:58
字号:小|大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练习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教学重点:
1、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2、写作练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4、写作训练。诗歌教学不管是欣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板书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景——春江花月夜美景
师: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诗歌中描绘的意境
(生朗读。)
师:这首诗歌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描写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
(生答:春、江、花、月、夜。景物描写主要集中在开头部分。)
师:下面我们有请女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这部分,同时思考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女生读)
(生答:幽美而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
师: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我们能否用两个短语简单概述这幅画面?
三、理——宇宙人生哲理
师:看到了如此美景,诗人又想起了什么呢?
(生答:诗人想到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师:是的,面对着幽美深远的月下美景,诗人的思绪触碰到了人生、宇宙。请一位同学朗读“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空流水”这三联。
(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时感情比较充沛,不过,还应注意“何人”“何年”要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我给大家范读一遍。
(师范读。)
师:诗人的这些思索真的就只是感叹人生的短暂,宇宙的无穷?我们一起看讲义的第一部分,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这几句诗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选出代表发言。)
(生答:课文中的宇宙人生哲理比讲义诗句的似乎要豁达一些。)
(生答:张若虚笔下的人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个人,而是指整个人类。)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道理,讲义中的诗句,譬如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浩荡无尽的江水,诗人觉得个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暂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实在令人哀叹伤感。而张若虚却没有落入“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将月才得以共存。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这种追求和希望使那丝伤感也变得旷达起来,哀而不伤。
(生讨论以短语概括本诗节意境:清明洁净,奥妙无穷。)
四、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诗人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余下的部分。
(生朗读课文。)
师: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生齐声答:游子的思归之情,思妇的相思之情。)
师:是啊,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这人生图象,引出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刚才同学一致认为是思妇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之情,那么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呢?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填空练习来寻找答案。请看讲义的第二部分,3分钟时间完成。
(1)“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寂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师:这位同学,请回答第一题。
(生答。)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尤其是对“徘徊”一词,理解得很透彻。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这种拟人的手法用得非常巧妙。
师:哪位同学主动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答。)
师;在这题中,我们要注意“沉沉”和“无限”两个词语,更加真切地感受游子漂泊在外的凄苦和思乡之情。
六:写作训练
师:跟随着张若虚的描写,我们徜徉在春江花月夜的朦胧里,深深地为之陶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最伤是离情”啊。请同学们打开小作文本,在七八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讲义中第三部分的写作练习。同桌二人各选一题。
1、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2、从诗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师:哪位同学先展示一下自己的文笔?
(生读文。)
师:请这位同学的同桌点评一下。
(生点评。)
师:这位同学描写得比较忠于原诗,开头总括了整段的中心,接下来写月光朗照下的世界是那么神秘、多情、朦胧。
师:下面请选择第二话题的同学读读自己的作文。
(生读文,生点评。)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作文,大家忍不住鼓起了掌。的确,他写得太棒了,老师都不好意思把自己写的读出来了。
(师读下水作文。)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从地平线升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闪耀于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天一色,纤尘不染,一轮皎洁的孤月悬挂在半空中。
我所仰望的明月,在五千年历史的天空游弋。它越过秦汉,越过唐宋明清,在滔滔的长江中浸洗过,在滚滚的黄河中沐浴过,多少人的目光和灵魂被它朗照?李白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张若虚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东坡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光在李清照的词里平平仄仄吟诵,月光在阿炳《二泉映月》的弦上流淌,月光蘸着花香在朱先生的荷塘上空朗照.......我们托着月亮,一步一步想岁月纵深处走去,我们偎依在月我交融的怀里取暖。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张若虚笔下的春之画,江之卷,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也品味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宇宙人生哲理。诗人认为人生的短暂的,而人类却是绵延久长,可以与江月共存的。同时,我们还赏析了诗中的游子思归和思妇相思之情,学习了诗人巧妙的手法。学习了这么优美的诗篇,今晚,仰望天空,看到那弯清冷的新月时,我们又能生出多少美丽的遐想啊?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教学目标:
1、领略诗歌意境。
2、赏析景、理、情。
3、写作。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学生学习资料:
一、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这几句诗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二、填空练习。
(1)“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 。
诗篇把“月” ,“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 ;二是 。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 ,也是 。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 、 、 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 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 ;“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 。
三、写作训练。
1、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2、从诗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练习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
教学重点:
1、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2、写作练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4、写作训练。诗歌教学不管是欣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板书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景——春江花月夜美景
师: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诗歌中描绘的意境
(生朗读。)
师:这首诗歌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描写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
(生答:春、江、花、月、夜。景物描写主要集中在开头部分。)
师:下面我们有请女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这部分,同时思考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女生读)
(生答:幽美而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
师: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我们能否用两个短语简单概述这幅画面?
三、理——宇宙人生哲理
师:看到了如此美景,诗人又想起了什么呢?
(生答:诗人想到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师:是的,面对着幽美深远的月下美景,诗人的思绪触碰到了人生、宇宙。请一位同学朗读“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空流水”这三联。
(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朗读时感情比较充沛,不过,还应注意“何人”“何年”要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我给大家范读一遍。
(师范读。)
师:诗人的这些思索真的就只是感叹人生的短暂,宇宙的无穷?我们一起看讲义的第一部分,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这几句诗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选出代表发言。)
(生答:课文中的宇宙人生哲理比讲义诗句的似乎要豁达一些。)
(生答:张若虚笔下的人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个人,而是指整个人类。)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道理,讲义中的诗句,譬如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浩荡无尽的江水,诗人觉得个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暂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实在令人哀叹伤感。而张若虚却没有落入“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将月才得以共存。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这种追求和希望使那丝伤感也变得旷达起来,哀而不伤。
(生讨论以短语概括本诗节意境:清明洁净,奥妙无穷。)
四、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诗人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余下的部分。
(生朗读课文。)
师: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生齐声答:游子的思归之情,思妇的相思之情。)
师:是啊,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这人生图象,引出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刚才同学一致认为是思妇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之情,那么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呢?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填空练习来寻找答案。请看讲义的第二部分,3分钟时间完成。
(1)“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寂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师:这位同学,请回答第一题。
(生答。)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尤其是对“徘徊”一词,理解得很透彻。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这种拟人的手法用得非常巧妙。
师:哪位同学主动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答。)
师;在这题中,我们要注意“沉沉”和“无限”两个词语,更加真切地感受游子漂泊在外的凄苦和思乡之情。
六:写作训练
师:跟随着张若虚的描写,我们徜徉在春江花月夜的朦胧里,深深地为之陶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最伤是离情”啊。请同学们打开小作文本,在七八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讲义中第三部分的写作练习。同桌二人各选一题。
1、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2、从诗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师:哪位同学先展示一下自己的文笔?
(生读文。)
师:请这位同学的同桌点评一下。
(生点评。)
师:这位同学描写得比较忠于原诗,开头总括了整段的中心,接下来写月光朗照下的世界是那么神秘、多情、朦胧。
师:下面请选择第二话题的同学读读自己的作文。
(生读文,生点评。)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作文,大家忍不住鼓起了掌。的确,他写得太棒了,老师都不好意思把自己写的读出来了。
(师读下水作文。)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从地平线升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闪耀于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天一色,纤尘不染,一轮皎洁的孤月悬挂在半空中。
我所仰望的明月,在五千年历史的天空游弋。它越过秦汉,越过唐宋明清,在滔滔的长江中浸洗过,在滚滚的黄河中沐浴过,多少人的目光和灵魂被它朗照?李白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张若虚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苏东坡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光在李清照的词里平平仄仄吟诵,月光在阿炳《二泉映月》的弦上流淌,月光蘸着花香在朱先生的荷塘上空朗照.......我们托着月亮,一步一步想岁月纵深处走去,我们偎依在月我交融的怀里取暖。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张若虚笔下的春之画,江之卷,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也品味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宇宙人生哲理。诗人认为人生的短暂的,而人类却是绵延久长,可以与江月共存的。同时,我们还赏析了诗中的游子思归和思妇相思之情,学习了诗人巧妙的手法。学习了这么优美的诗篇,今晚,仰望天空,看到那弯清冷的新月时,我们又能生出多少美丽的遐想啊?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教学目标:
1、领略诗歌意境。
2、赏析景、理、情。
3、写作。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 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 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凄清婉转
学生学习资料:
一、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这几句诗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二、填空练习。
(1)“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 。
诗篇把“月” ,“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 ;二是 。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 ,也是 。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 、 、 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 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 ;“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 。
三、写作训练。
1、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2、从诗歌“花”“月”等意象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