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采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00阅读:
字号:小|大
(这是《〈诗经〉两首》第二课时的教案,第一课时是《氓》,网上相关资源已经有很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以爱情为主题的《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采薇》是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
二、信息筛选
1、自行诵读全文,分出诗的层次
明确:分三个层次:1~3章为第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第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第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三、合作探究
1、仔细品读前三章,你认为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2、仔细品读4~5章,这两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弥、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四、分析鉴赏
再读全文,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战士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2、对父母妻儿的担忧。3、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五、拓展探究
假使你就是当年归途战士中的一员,请描写你当时的心理。
六、课堂小结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
七、作业
阅读《秦风•无衣》,和《采薇》在内容和手法上进行比较。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以爱情为主题的《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采薇》是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
二、信息筛选
1、自行诵读全文,分出诗的层次
明确:分三个层次:1~3章为第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第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第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三、合作探究
1、仔细品读前三章,你认为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2、仔细品读4~5章,这两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弥、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四、分析鉴赏
再读全文,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战士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2、对父母妻儿的担忧。3、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五、拓展探究
假使你就是当年归途战士中的一员,请描写你当时的心理。
六、课堂小结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
七、作业
阅读《秦风•无衣》,和《采薇》在内容和手法上进行比较。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