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07阅读:
字号:小|大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
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说明:基本照搬教参附的光盘内容,即郑晓龙老师的课件
一、布置预习课文《写景要抓住特征》,思考:课文中老舍《济南的冬天》节选和宗璞《紫藤萝瀑布》节选,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二、学生回答预习思考题。
三、操作步骤:
1、多媒体展示几幅荷塘图:(可到网络上下载)
2、要求学生写一段描写荷塘的文字,写后读给同学们听。师简要评析。
3、师展示朱自清先生以下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教师简要点评,说明写作技巧应向文章本身学。分析得出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写景的,即
绘形、绘色、香味。
顺序:环境(位置)--------定语 + 描写的对象-------比喻、拟人等。
(说明:斜体字板书)
4、要求学生用此种公式写一段景物。
(学生思考且起立朗读)
5、提示学生朗读课本P74中“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至“当然也印上了作者细腻委婉的艺术风格”一段话,明确写景是单纯的描写,真正的描写还要有其他的条件。
6、分别举孙犁、宗璞、许瑜萍三人写荷花的片断。
“那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白洋淀》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地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是能看到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起水皱,湖润雨清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意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老师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
(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师说明三者之不同。
问:由这几人写荷叶荷花,由这些材料,你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提示:各人写荷花,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展示:
景物是客观的,人的眼睛心情千差万别。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形色味是不同的,心情不同,感受不同,文章主旨不同,景物也随着千变万化,任何描写都要目的明确,为表达内容服务,哪里需要描写,如何描写,都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
教师进一步结合以上三段景物描写分析说明:描写景物时,要确定一个主题,一个思想感情,这样写才能有针对性。
7、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1)写作要求:
对象:操场上的大枫杨树
主题环境:温馨祥和
角度:绘形、着色、传神、动态。
描写:环境(位置),然后是定语+描写的对象,然后用一些比喻、拟人等手法
(2)写作说明:
对象不一定是操场上的大杨树,可以是家乡附近的等等,主题环境也不一定是温馨祥和,但写好后应先说明写的中心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8、学生写作并朗读所写文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教学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教学方法】
多重对话法。
【教学过程】
1、导入语: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
(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课本73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
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说明:基本照搬教参附的光盘内容,即郑晓龙老师的课件
一、布置预习课文《写景要抓住特征》,思考:课文中老舍《济南的冬天》节选和宗璞《紫藤萝瀑布》节选,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二、学生回答预习思考题。
三、操作步骤:
1、多媒体展示几幅荷塘图:(可到网络上下载)
2、要求学生写一段描写荷塘的文字,写后读给同学们听。师简要评析。
3、师展示朱自清先生以下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教师简要点评,说明写作技巧应向文章本身学。分析得出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写景的,即
绘形、绘色、香味。
顺序:环境(位置)--------定语 + 描写的对象-------比喻、拟人等。
(说明:斜体字板书)
4、要求学生用此种公式写一段景物。
(学生思考且起立朗读)
5、提示学生朗读课本P74中“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至“当然也印上了作者细腻委婉的艺术风格”一段话,明确写景是单纯的描写,真正的描写还要有其他的条件。
6、分别举孙犁、宗璞、许瑜萍三人写荷花的片断。
“那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白洋淀》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地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是能看到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起水皱,湖润雨清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意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老师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
(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师说明三者之不同。
问:由这几人写荷叶荷花,由这些材料,你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提示:各人写荷花,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展示:
景物是客观的,人的眼睛心情千差万别。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形色味是不同的,心情不同,感受不同,文章主旨不同,景物也随着千变万化,任何描写都要目的明确,为表达内容服务,哪里需要描写,如何描写,都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
教师进一步结合以上三段景物描写分析说明:描写景物时,要确定一个主题,一个思想感情,这样写才能有针对性。
7、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1)写作要求:
对象:操场上的大枫杨树
主题环境:温馨祥和
角度:绘形、着色、传神、动态。
描写:环境(位置),然后是定语+描写的对象,然后用一些比喻、拟人等手法
(2)写作说明:
对象不一定是操场上的大杨树,可以是家乡附近的等等,主题环境也不一定是温馨祥和,但写好后应先说明写的中心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8、学生写作并朗读所写文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促使学生的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2、使学生明确写景文章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构思技巧。
【教学重难点】
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教学方法】
多重对话法。
【教学过程】
1、导入语: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2、面对大自然,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促使我们的感悟、审美向高深方向发展呢?哪位同学说说。
(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读书、交流等。)
3、请阅读课本73页“话题探讨”的内容,准备交流阅读后的体会。
(交流时注意能有自己的体会,还要能举出其他例子。)
4、在我们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的时候,如何用文字来把它表达出来呢?请阅读74页的“写法借鉴”,这里告诉我们那些重要信息。
(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5、学生对什么是景物的特征肯定理解不透,也许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的需及时提问:什么是景物特征呢?
(老师讲述: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的景物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的景物也不同。同一类景物由于时间、地点、时代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不同的特征,写作时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李红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