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12阅读:
字号:小|大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习作目标】
⒈学会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⒉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⒊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写作指津】
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像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
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散文与诗的交汇就是散文诗,小说与摄影的结合便产生摄影小说。
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范文揣摩】
玛蒂尔德的新生
——读《项链》有感
恐怕多数读过小说《项链》的人,都会为主人公为了一串假项链而付出10年青春这个巨大代价而感惋惜,可我却不那么认为。
10年的青春,这个代价的确十分的巨大和沉重,可主人公的收获又是何其的丰硕!
如果玛蒂尔德没有丢掉项链,那么可以想像她后来的生活情形——继续向往奢侈浮华的贵妇人的生活,她可以做那些“大人物”的情人;可以拥有那点着高脚青铜灯,装饰着东方帷幕的厅堂;可以拥有各种珍奇古玩;可以穿华美的衣裙,吃精美玉食,每天无所事事,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到街上、公园闲逛,或跟那些讨人喜欢的男子闲谈……
这的确是一种舒适的生活,安逸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可难道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吗?只有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才能算得上幸福吗?当然不是,过上这种生活,人就要变得势利、慵懒,不思进取,会令一个人失去人格,失去灵魂,因为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玛蒂尔德丢掉了项链,同时丢掉了跻身于上流社会过那奢靡生活的机会。为了赔偿项链,她到处借钱;为了还债,她辞退佣人,迁移住所。她丢掉过奢靡生活的梦想,面对现实:她租赁小阁楼住下,穿着简朴,干家里的一切粗笨的活儿,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节省那些艰难的钱……这时她开始转变,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庸俗自私、成天梦想过奢侈生活的她了,她现在是一个靠自己诚实的劳动、节衣缩食、过艰苦生活的市民妇女!
与此同时,她的丈夫也没有因此抛弃她,而是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职责。为了还债,她的丈夫不仅仅白天工作,晚上还帮人抄写5个铜子一页的书稿,常常是一直到深夜不休息……10年的苦难生活中,她们夫妻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感情已经得到了升华。
10年的青春挽回了一双粗壮的手,一双能够独立生活的手——我要说这就是新生,在10年的苦难生活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患难与共的真情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这就是新生——一种人格的再生。
揣摩提示:
思考一:对《项链》主人公的命运,本文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不同于常人的观点?
本文作者敢于用求异思维方法,标新立异,提出了“新生”的观点。
思考二:本文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确立自己的观点的?
本文作者依据《项链》主人公爱慕虚荣的思想性格,运用假设推理,推演出她的生活轨迹,然后再分析作品实际,论述赔项链事件使玛蒂尔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少了轻浮和仪表之美,得到的是劳动的锻炼,变得强健和沉稳,夫妻感情也得到升华了。从这个角度讲,她丢掉了虚荣,获得了新生,是劳动改造了人。
【片段练习】
⒈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
(1)虎
(2)蚕
⒉请就下列名言、成语,提出新的观点。
(1)艺高人胆大
(2)这山望见那山高
(3)有志者事竟成
⒊以牛为对象,类比现实生活,用发散思维写出1~2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4.给下列文段补充一个结论,使之主题明确而新颖。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嘲笑“杞人”,认为他行为荒诞,简直就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投到现实生活中,放眼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就一得不为遭这世人嘲讽的“忧天”的“杞人”鸣一平了。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臭氧层空洞说”“太阳黑子说”“地球环境资源危机说”等,都证明天地之间、环宇周遭并非永远太平。可以说,“杞人”天崩地坠的想象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颇有超前意识。
如用现代思想和观念来看待“杞人”,他的这种“忧天”称得上是
【习作目标】
⒈学会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⒉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⒊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写作指津】
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像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
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散文与诗的交汇就是散文诗,小说与摄影的结合便产生摄影小说。
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范文揣摩】
玛蒂尔德的新生
——读《项链》有感
恐怕多数读过小说《项链》的人,都会为主人公为了一串假项链而付出10年青春这个巨大代价而感惋惜,可我却不那么认为。
10年的青春,这个代价的确十分的巨大和沉重,可主人公的收获又是何其的丰硕!
如果玛蒂尔德没有丢掉项链,那么可以想像她后来的生活情形——继续向往奢侈浮华的贵妇人的生活,她可以做那些“大人物”的情人;可以拥有那点着高脚青铜灯,装饰着东方帷幕的厅堂;可以拥有各种珍奇古玩;可以穿华美的衣裙,吃精美玉食,每天无所事事,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到街上、公园闲逛,或跟那些讨人喜欢的男子闲谈……
这的确是一种舒适的生活,安逸的生活,快乐的生活,可难道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吗?只有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才能算得上幸福吗?当然不是,过上这种生活,人就要变得势利、慵懒,不思进取,会令一个人失去人格,失去灵魂,因为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玛蒂尔德丢掉了项链,同时丢掉了跻身于上流社会过那奢靡生活的机会。为了赔偿项链,她到处借钱;为了还债,她辞退佣人,迁移住所。她丢掉过奢靡生活的梦想,面对现实:她租赁小阁楼住下,穿着简朴,干家里的一切粗笨的活儿,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节省那些艰难的钱……这时她开始转变,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庸俗自私、成天梦想过奢侈生活的她了,她现在是一个靠自己诚实的劳动、节衣缩食、过艰苦生活的市民妇女!
与此同时,她的丈夫也没有因此抛弃她,而是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职责。为了还债,她的丈夫不仅仅白天工作,晚上还帮人抄写5个铜子一页的书稿,常常是一直到深夜不休息……10年的苦难生活中,她们夫妻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感情已经得到了升华。
10年的青春挽回了一双粗壮的手,一双能够独立生活的手——我要说这就是新生,在10年的苦难生活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患难与共的真情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这就是新生——一种人格的再生。
揣摩提示:
思考一:对《项链》主人公的命运,本文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不同于常人的观点?
本文作者敢于用求异思维方法,标新立异,提出了“新生”的观点。
思考二:本文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确立自己的观点的?
本文作者依据《项链》主人公爱慕虚荣的思想性格,运用假设推理,推演出她的生活轨迹,然后再分析作品实际,论述赔项链事件使玛蒂尔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少了轻浮和仪表之美,得到的是劳动的锻炼,变得强健和沉稳,夫妻感情也得到升华了。从这个角度讲,她丢掉了虚荣,获得了新生,是劳动改造了人。
【片段练习】
⒈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
(1)虎
(2)蚕
⒉请就下列名言、成语,提出新的观点。
(1)艺高人胆大
(2)这山望见那山高
(3)有志者事竟成
⒊以牛为对象,类比现实生活,用发散思维写出1~2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4.给下列文段补充一个结论,使之主题明确而新颖。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嘲笑“杞人”,认为他行为荒诞,简直就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投到现实生活中,放眼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就一得不为遭这世人嘲讽的“忧天”的“杞人”鸣一平了。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臭氧层空洞说”“太阳黑子说”“地球环境资源危机说”等,都证明天地之间、环宇周遭并非永远太平。可以说,“杞人”天崩地坠的想象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颇有超前意识。
如用现代思想和观念来看待“杞人”,他的这种“忧天”称得上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