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15阅读:
字号:|
 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435300)湖北蕲春县城关高中   李怡安  15571587098
E-mail:liyian1142@163.com

语文传统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已在逐渐改变。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意义,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求职信息反馈表明,许多在校曾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求职时,由于不善说话而遭用人单位冷落,失去良机。现代社会越来越走向都市化、商业化,人们的居住越来越集中,交往越来越频繁,用说话这种形式传递信息、沟通感情越来越重要。能说会道开放型的人,比不善言辞、内向与封闭型的人,受人喜爱与欢迎。戴尔•卡耐基说:“多数事业上成功的人,除了知识之外,还拥有会说话、说服他人,把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推销出去的才华。”
学生说话能力差,在校园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胆子小,缺乏信心,不敢说。二是语文基础、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差,或不懂说话技巧,不会说。三是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无话说。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办法是加强训练,如开展“演讲会”“辩论会”“报告会”“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等活动。训练应分三级,分别要求。



一、初级训练练胆子 要求胆小者敢说
这级训练,围绕练胆子的训练目的,重点放在胆子小或有自卑心理障碍的同学身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训练活动。在说话质量上先不作过高要求。胆小或有自卑心理障碍的同学在演讲训练活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躲避发言,二是叫他发言他扭扭捏捏,三是一发言就紧张,无话可说。进行这级训练活动时,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克服发言“紧张”的技巧,如“萨尔诺夫情绪挤压法”“萨尔诺夫情绪调节法”等。萨尔诺夫是位演讲家,他在当演员的时候,发现了一种从生理上控制紧张情绪的办法,即上场前,做做推墙之类的活动。萨尔诺夫发现,做推墙类活动时,是在收缩腹直肌,即分向两边的肋骨下面的肌肉。这是一个关键的三角区,收缩这些肌肉能产生神奇的效果。这种方法被称为“萨尔诺夫情绪挤压法”。所谓“萨尔诺夫情绪调节法”,是指萨尔诺夫每次在上讲台之前和发表演说过程中,常用几句“激励短语”激励自己树立信心,向听众传达出一种积极的情感,以期引起积极的条件反射的一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这两种消除发言“紧张”障碍的方法,对于胆小者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中级训练练内功 要求胆大者会说
敢说并不等于会说。口才如无雄厚的知识基础,仍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说话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还依赖于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要提高说话质量,除了要牢固打好语文基础外,还必须广泛阅读,多看课外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上,许多中外著名的演讲家,都是一些刻苦学习并具有深厚的知识积累的人。“投悬梁,锥刺股”,说的就是战国时期“纵横”游说家苏秦读书的故事。林肯虽然所受的正规教育不足一年,但他曾步行借遍离家五十里以内的书,回到他的小木屋,常常伴着终夜燃烧的柴火,捧着书,苦读到深夜。当今的央视“名嘴”水均益、白岩松等,他们口舌如簧,那都是因为“腹有诗书嘴自华”的原因。马丁•路德•金是位著名的黑人演说家,同时也是位学识渊博的博士。
三、高级训练练技巧 要求会说者能巧说
说话是一门艺术,其中有技巧,有窍门。周总理去世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提议为周总理下半旗致哀,当时遭到美英帝国主义国家代表坚决反对。对此,各国代表争论不休。如何说服美英及其他反对国家的代表呢?联合国秘书长用沉重的语气对各国代表讲了这样一段话:“诸位代表不必争了,我想问一问,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总理或总统能做到自始至终只相伴一位夫人?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的总理或总统能做到在国外的存款是零?而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周总理却做到了这一切。”秘书长的两句问话,不禁引起了代表们的深思,并很快使美英及其他反对国家的代表停止了反对与争论,同意或赞成了秘书长的提议。联合国秘书长巧选角度,巧用设问,避开政治问题,单从个人生活角度,提出两个问题让大家深思,从而让人看到了周总理人格的崇高伟大。三言两语而不用长篇大论说服了大家。邹忌巧用委婉曲折,虽是“忠言”,但不逆耳,成功地劝说了齐威王除弊纳谏。这些都是巧说的典范。巧说的技法很多,如巧用“归谬法”、巧用幽默等等。教师可从《演讲与口才》中选择一些技巧,介绍给学生。通过“巧”说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可以增长学生的智慧。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是关键。开展说话训练活动,教师最好要围绕各级训练的目的,作好系统安排并备好课。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