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苏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6:59:57阅读:
字号:小|大
一、课例背景和教学设计思路
2008年1月13、14日,我在所任班级上完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经典小说。课文具有很特殊的叙事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写出整个贾府的环境;2、介绍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3、描述了王熙凤的出场和宝黛初会。小说最为突出的叙事特点是“人物有限叙事视角” 的巧妙运用。
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有限视角叙述”的新知识鉴赏小说,来把握小说主要人物形象;采取多重视角与小说人物形成对话,读出“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
本课意在寻找古代小说教学的突破口和最佳切入点,领略小说在“人物有限叙事视角”作用下所展现的奇妙的叙事艺术,同时可以深刻和多元化地把握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借人物的视角观察环境,聆听人物心声,进入小说的审美世界。
二、课例过程描述
把握叙事视角,倾听人物心声
——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
师:下面我介绍冯其庸的《读红三要》,并了解一下《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主要讲初稿后三十回的结局)。
一要了解《红楼梦》诞生的时代、社会;二要了解曹雪芹自身的家世绅士;三要重视《红楼梦》的版本,祖本为80回左右的脂评本(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等)。
(二)明确视角,理清行踪
师:请你为林黛玉画一幅进贾府的简明行程图,初步感受人物的悲欢。
师:说说黛玉去了哪几处?见了哪些人?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扬州——金陵贾府
大门——贾母处(史、王、邢、李——三姐妹——王熙凤)
——贾赦处——贾政处——贾母处(宝玉)
(三)品读林黛玉的“看”和“听”
师:让我们再度跟随黛玉进入贾府,想一想,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对此你(读者)又看出什么(包括对林黛玉的看法)?
生1:透过林黛玉的眼展示贾府环境。大门建筑宏伟,几个院落显示出富贵豪华的气派,用饭礼仪可以看出贾府的等级森严。(同学跳读相关语句。)
师:贾府环境还与主人的性格、脾性有关,如贾母喜兴,贾政庄严,贾赦奢靡。
师:林黛玉如何见贾母、三姐妹和凤姐的?
生2:贾母“鬓发如银”,用“迎”“搂”“叫着大哭”来描写她的慈爱。
师:脂砚斋评道:“写尽天下疼女儿之心肠。”并且侍女、黛玉各有不同的哭法,烘托出了贾母的性格。
生3:林黛玉听贾母介绍众女眷。
生4:林黛玉见到贾氏三姐妹。(同学读外貌描写)迎春温柔沉默,探春精明才高,惜春年幼。
师:加上进宫的贵妃元春,合成“原应叹息”的谐音,暗示贵族小姐的命运堪悲。(介绍她们的判词。)
师:林黛玉怎么看凤姐出场的?可按戏曲中主角登场的程式来解读:“上场——亮相——介绍——表演”。
生5:黛玉先听到有人笑声,结果人人敛声屏气,感到“纳罕”,觉得这人“放诞无礼”。可见黛玉的细心敏感。
生6:然后看到这人的打扮“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是个姿容俏丽的贵妇。(同学齐读凤姐的肖像描写。)又听贾母戏称她为“凤辣子”,众姐妹叫她琏嫂子。
生7:凤姐对着黛玉一翻夸赞,迎合了贾母,又顾及三姐妹的心理感受,实在是一个乖 巧机变的当家少奶奶。(同学读凤姐赞黛玉的语言。)
师:凤姐回王夫人话时,“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等细节,说明了什么?
生8:是侧面描写,同样表现她的机变。
生9:凤姐忽悲忽喜,全是冲着贾母来的。
师:王蒙评:“着一‘忙’字而出性情”
师:说说你是怎么看凤姐的?根据她的个性,试给她取个诨名。诨名或褒或贬都可以。
生10:阿凤天生丽质,也爱黛玉这样的美貌之人;她很有才干,是个精明强干的当家少妇。诨名是:神妃仙子。
其他同学补充褒奖的诨名:八面玲珑、红粉英雄、万绿从中一点红等。
师:凤姐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喜爱凤姐的比例甚至超过宝玉和黛玉,这说明凤姐很有才,这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生11: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很乖巧,处处迎合贾母;另外,她还有种种劣行,如“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迫害尤二姐”等,是个阴险毒辣的女人。绰号是:美女蛇、胭脂虎。
其他同学补充贬斥的诨名:凤辣子(戏谑口吻)、笑里藏刀、烈货、弄权雌凤等。
生12:王熙凤照例不该当家,当家的该是珠大嫂子李纨,因此两人之间有过很大矛盾。
师:是的,王熙凤是个复杂的人物,在贾府有着特殊地位,她是长房儿媳,又是二房的内侄女,最主要的是她管家能干好胜有魄力;当然,她受男人社会的污染有着种种劣行,很刻毒,阿谀贪婪,受到作者的批判。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美”“才”“威”“谀”。
(四)总结黛玉的视角和贾母、王熙凤等人物出场艺术。(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师:上堂课我们随黛玉看到了贾府的具体环境,也见到了贾府的重要人物出场,特别是贾母和王熙凤,一出场就充分展现出鲜明立体的个性。
一般小说,作者仿佛无所不知,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把这种叙述叫做“全知视角叙述”。
而课文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来叙述,称为“人物有限视角叙述”。我们可以透过“林黛玉的视角”看到贾府的一亭一院,见到人物纷纷亮相,并能感受到黛玉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的微妙感受。下面我们继续从人物视角来品读黛玉的“看”和“听”。
师:《红楼梦》描写宝玉和黛玉,用的是“双峰并峙”法。
第一回:“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今日神瑛侍者意欲下凡……绛珠仙子道:‘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第三回听《红楼梦曲》第三支《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水中月”。
(二)聚焦宝玉
师:在家族眼中、丫鬟眼中、世俗眼中的宝玉各是怎样的面貌?
生1:家族眼中的宝玉,王夫人说他是“混世魔王“孽根祸胎”,黛玉母亲说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生2:丫鬟眼中的宝玉,既贪玩又长得帅。
生3:从丫鬟的“笑”可以看出宝玉的随和可亲,他踏着青春的脚步来了,给丫鬟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生4:世俗眼中的宝玉,是个不通世务的花花公子,性情乖张的纨绔子弟。
生5:是个花心大萝卜,可谓“绣花枕头一包草”。
(学生读《西江月》二首)
师:先思考一下:你同意《西江月》对宝玉的评价吗?其实,作者对贾宝玉的态度是矛盾的。那么,在黛玉眼中,宝玉又具有怎样的性情?见了宝玉之后,黛玉的心理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6:(读宝玉肖像描写)透过黛玉的多情目,宝玉“转盼多情”“即瞋视而有情”,他明艳清新,英俊多情,风情万种。
生7:敏感多虑的黛玉“吃一大惊”,好生奇怪,感到“眼熟如此”。
师:可见,不同人眼中的宝玉面目各异:贾府主子对宝玉的看法就像是“空谷传音”,以或溺爱、或批评的口吻从侧面烘托出一个贵公子形象,使得黛玉未见宝玉之前对他有了恶感;世俗对他也持基本否定的态度;然而他又是如此受到丫鬟的喜爱,黛玉顿生一见如故之感。
王蒙认为,曹雪芹对宝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小说中有许多批评的议论,如“下流”“痴呆”“富贵闲人”等,固然不能说作者认为宝玉一无是处,但也不能说反语和寓褒于贬的手法;另一方面,曹雪芹对宝玉的态度是变化的,在宝玉身上,有着更多的“自况”,因而时而责备、忏悔,时而留恋原谅,时而自怨自嗟。
(三)聚焦黛玉
师:再看黛玉,在宝玉眼中,和众人印象有哪些不同?
生8:(读出黛玉的肖像)在宝玉看来,林妹妹她柔弱娇美,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聪慧过人,简直赛西施。
生9:众人眼中,黛玉虽然年幼,但“言谈不俗”,神态自然,有不足之症。
生10:宝玉眼中,丝毫没有留意妹妹的衣着,而且突出人的“有情”。
师:宝黛相会,两人的反应为何有些不同?
生11:跟人物的身份、性格有关,宝玉直爽,于是笑着脱口而出,只当久别重逢;而黛玉拘谨受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师:黛玉进贾府时的敏感多虑还体现在哪些细节中?
生12:从三次让座和辞饭的细节可见一斑,还有回答读什么书时的改口,也表现她的谨慎态度。
师:黛玉雅号为“情情”,既细心多虑,又纤弱多情。在大观园中,她不仅有多疑尖刻的一面,还有对宝玉温柔体贴的一面。因此,看人物不能简单化,尤其是黛玉。
(四)品评宝玉的问字、摔玉
师:见了黛玉,宝玉一问名字,二问读书,三问美玉,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生13:问名字,因为这是人格、性格的标志。
师:宝玉送给黛玉的字是“颦颦”,有哪“两妙”?
生14:“颦颦”突出了林妹妹的柔弱多情的美态。
师:另外,古人取字要与名有联系,这“黛”可代画眉之用,所以与“眉尖若蹙”的“颦”字有关。所以有“两妙”。
生15:问读书,是宝玉对林妹妹权利的尊重,与封建传统认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价值观不同。
师:宝玉问玉、摔玉仅仅是耍赖吗?为何只为“颦儿”而摔呢?
生16:反映宝玉对封建观念的反叛,他认为男女人格是平等的。
生17:太喜欢黛玉了,不想让一块玉成为他们之间的隔阂。
师:王蒙认为,这是瞬间的爱的冲击波所引起的激动、狂喜的表现,坠入情网的少男少女总会说些傻话做出傻事,来引起对方的注意。所以,他宁愿生活更凡俗一点,而有玉无玉的区别阻隔着他与姐妹们的交流和认同,摔玉正是一种叛逆的心理,流露出的是平等的意识。
(五)读者看“宝黛”
师:综合起来,你对宝玉、黛玉怎么评价?可以给人物取雅号,可以展开争论一下:
1、结合“宝玉挨打”的情节,宝玉是“真正淫人”,还是至情圣人?黛玉是刻薄小气的小女人,还是自尊高洁的大诗人?
2、宝玉的雅号有两类:神瑛侍者、多情公子、风华绝代、怡红快绿等;情不情、无事忙、风流情种、混世魔王等。你赞同哪一类,说明理由。
师:(初步交流之后)同学们结合《红楼梦》的阅读,写一篇人物短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尽量从多个视角来品评人物。
(六)总结“叙事视角”的小说新知识
作业:课后尝试利用“人物有限视角”来阅读《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三、教学反思
1、本课试图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为达到小说多元解读的目标,必须借助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主体的新知识,所以我着力引进了小说“全知视角叙述”和“人物有限视角叙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鉴赏小说的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带来了新的感受和一定的突破。
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例的学习,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小说叙事视角的知识,掌握这一类古代小说的教学图式。小说叙事视角的知识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也是一种“策略性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由于考试的功利性,学生对古代小说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课上没有预期的兴奋和激赏的氛围,对小说人物也没有多少个性化的见解,因为他们对原著很隔膜,对“宝玉挨打”等情节不了解,对整个情节不熟悉,对人物的把握更缺少整体感。
学生对小说文本缺少审美感知,如黛玉敏感细心的几个细节,如宝玉说“岂不两妙”的含义和摔玉的深层含义基本没感觉,缺少从心理、体验层面形成共鸣共感,进而对人物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评价。
3、对策:
(1)对引导对“宝黛故事”的关键情节精读和细读,并结合阅读原著写故事梗概;也可以组织观看《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写作人物评论;进一步可以展开研究性阅读,搜集前贤今人对宝玉黛玉的研究成果作为研读的基础。
(2)通读中国古典名著,接受新的小说理论知识,逐渐养成小说阅读的审美趣味和品读习惯、方法。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间断地渗透古代小说阅读的意识、视野和策略,还要定期开展有关的知识讲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兴趣习惯。
2008年1月13、14日,我在所任班级上完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经典小说。课文具有很特殊的叙事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写出整个贾府的环境;2、介绍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3、描述了王熙凤的出场和宝黛初会。小说最为突出的叙事特点是“人物有限叙事视角” 的巧妙运用。
因此,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有限视角叙述”的新知识鉴赏小说,来把握小说主要人物形象;采取多重视角与小说人物形成对话,读出“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
本课意在寻找古代小说教学的突破口和最佳切入点,领略小说在“人物有限叙事视角”作用下所展现的奇妙的叙事艺术,同时可以深刻和多元化地把握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借人物的视角观察环境,聆听人物心声,进入小说的审美世界。
二、课例过程描述
把握叙事视角,倾听人物心声
——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
师:下面我介绍冯其庸的《读红三要》,并了解一下《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主要讲初稿后三十回的结局)。
一要了解《红楼梦》诞生的时代、社会;二要了解曹雪芹自身的家世绅士;三要重视《红楼梦》的版本,祖本为80回左右的脂评本(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等)。
(二)明确视角,理清行踪
师:请你为林黛玉画一幅进贾府的简明行程图,初步感受人物的悲欢。
师:说说黛玉去了哪几处?见了哪些人?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扬州——金陵贾府
大门——贾母处(史、王、邢、李——三姐妹——王熙凤)
——贾赦处——贾政处——贾母处(宝玉)
(三)品读林黛玉的“看”和“听”
师:让我们再度跟随黛玉进入贾府,想一想,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对此你(读者)又看出什么(包括对林黛玉的看法)?
生1:透过林黛玉的眼展示贾府环境。大门建筑宏伟,几个院落显示出富贵豪华的气派,用饭礼仪可以看出贾府的等级森严。(同学跳读相关语句。)
师:贾府环境还与主人的性格、脾性有关,如贾母喜兴,贾政庄严,贾赦奢靡。
师:林黛玉如何见贾母、三姐妹和凤姐的?
生2:贾母“鬓发如银”,用“迎”“搂”“叫着大哭”来描写她的慈爱。
师:脂砚斋评道:“写尽天下疼女儿之心肠。”并且侍女、黛玉各有不同的哭法,烘托出了贾母的性格。
生3:林黛玉听贾母介绍众女眷。
生4:林黛玉见到贾氏三姐妹。(同学读外貌描写)迎春温柔沉默,探春精明才高,惜春年幼。
师:加上进宫的贵妃元春,合成“原应叹息”的谐音,暗示贵族小姐的命运堪悲。(介绍她们的判词。)
师:林黛玉怎么看凤姐出场的?可按戏曲中主角登场的程式来解读:“上场——亮相——介绍——表演”。
生5:黛玉先听到有人笑声,结果人人敛声屏气,感到“纳罕”,觉得这人“放诞无礼”。可见黛玉的细心敏感。
生6:然后看到这人的打扮“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是个姿容俏丽的贵妇。(同学齐读凤姐的肖像描写。)又听贾母戏称她为“凤辣子”,众姐妹叫她琏嫂子。
生7:凤姐对着黛玉一翻夸赞,迎合了贾母,又顾及三姐妹的心理感受,实在是一个乖 巧机变的当家少奶奶。(同学读凤姐赞黛玉的语言。)
师:凤姐回王夫人话时,“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等细节,说明了什么?
生8:是侧面描写,同样表现她的机变。
生9:凤姐忽悲忽喜,全是冲着贾母来的。
师:王蒙评:“着一‘忙’字而出性情”
师:说说你是怎么看凤姐的?根据她的个性,试给她取个诨名。诨名或褒或贬都可以。
生10:阿凤天生丽质,也爱黛玉这样的美貌之人;她很有才干,是个精明强干的当家少妇。诨名是:神妃仙子。
其他同学补充褒奖的诨名:八面玲珑、红粉英雄、万绿从中一点红等。
师:凤姐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喜爱凤姐的比例甚至超过宝玉和黛玉,这说明凤姐很有才,这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生11: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很乖巧,处处迎合贾母;另外,她还有种种劣行,如“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迫害尤二姐”等,是个阴险毒辣的女人。绰号是:美女蛇、胭脂虎。
其他同学补充贬斥的诨名:凤辣子(戏谑口吻)、笑里藏刀、烈货、弄权雌凤等。
生12:王熙凤照例不该当家,当家的该是珠大嫂子李纨,因此两人之间有过很大矛盾。
师:是的,王熙凤是个复杂的人物,在贾府有着特殊地位,她是长房儿媳,又是二房的内侄女,最主要的是她管家能干好胜有魄力;当然,她受男人社会的污染有着种种劣行,很刻毒,阿谀贪婪,受到作者的批判。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美”“才”“威”“谀”。
(四)总结黛玉的视角和贾母、王熙凤等人物出场艺术。(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师:上堂课我们随黛玉看到了贾府的具体环境,也见到了贾府的重要人物出场,特别是贾母和王熙凤,一出场就充分展现出鲜明立体的个性。
一般小说,作者仿佛无所不知,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把这种叙述叫做“全知视角叙述”。
而课文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来叙述,称为“人物有限视角叙述”。我们可以透过“林黛玉的视角”看到贾府的一亭一院,见到人物纷纷亮相,并能感受到黛玉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的微妙感受。下面我们继续从人物视角来品读黛玉的“看”和“听”。
师:《红楼梦》描写宝玉和黛玉,用的是“双峰并峙”法。
第一回:“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今日神瑛侍者意欲下凡……绛珠仙子道:‘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第三回听《红楼梦曲》第三支《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水中月”。
(二)聚焦宝玉
师:在家族眼中、丫鬟眼中、世俗眼中的宝玉各是怎样的面貌?
生1:家族眼中的宝玉,王夫人说他是“混世魔王“孽根祸胎”,黛玉母亲说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生2:丫鬟眼中的宝玉,既贪玩又长得帅。
生3:从丫鬟的“笑”可以看出宝玉的随和可亲,他踏着青春的脚步来了,给丫鬟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
生4:世俗眼中的宝玉,是个不通世务的花花公子,性情乖张的纨绔子弟。
生5:是个花心大萝卜,可谓“绣花枕头一包草”。
(学生读《西江月》二首)
师:先思考一下:你同意《西江月》对宝玉的评价吗?其实,作者对贾宝玉的态度是矛盾的。那么,在黛玉眼中,宝玉又具有怎样的性情?见了宝玉之后,黛玉的心理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6:(读宝玉肖像描写)透过黛玉的多情目,宝玉“转盼多情”“即瞋视而有情”,他明艳清新,英俊多情,风情万种。
生7:敏感多虑的黛玉“吃一大惊”,好生奇怪,感到“眼熟如此”。
师:可见,不同人眼中的宝玉面目各异:贾府主子对宝玉的看法就像是“空谷传音”,以或溺爱、或批评的口吻从侧面烘托出一个贵公子形象,使得黛玉未见宝玉之前对他有了恶感;世俗对他也持基本否定的态度;然而他又是如此受到丫鬟的喜爱,黛玉顿生一见如故之感。
王蒙认为,曹雪芹对宝玉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小说中有许多批评的议论,如“下流”“痴呆”“富贵闲人”等,固然不能说作者认为宝玉一无是处,但也不能说反语和寓褒于贬的手法;另一方面,曹雪芹对宝玉的态度是变化的,在宝玉身上,有着更多的“自况”,因而时而责备、忏悔,时而留恋原谅,时而自怨自嗟。
(三)聚焦黛玉
师:再看黛玉,在宝玉眼中,和众人印象有哪些不同?
生8:(读出黛玉的肖像)在宝玉看来,林妹妹她柔弱娇美,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聪慧过人,简直赛西施。
生9:众人眼中,黛玉虽然年幼,但“言谈不俗”,神态自然,有不足之症。
生10:宝玉眼中,丝毫没有留意妹妹的衣着,而且突出人的“有情”。
师:宝黛相会,两人的反应为何有些不同?
生11:跟人物的身份、性格有关,宝玉直爽,于是笑着脱口而出,只当久别重逢;而黛玉拘谨受礼,“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师:黛玉进贾府时的敏感多虑还体现在哪些细节中?
生12:从三次让座和辞饭的细节可见一斑,还有回答读什么书时的改口,也表现她的谨慎态度。
师:黛玉雅号为“情情”,既细心多虑,又纤弱多情。在大观园中,她不仅有多疑尖刻的一面,还有对宝玉温柔体贴的一面。因此,看人物不能简单化,尤其是黛玉。
(四)品评宝玉的问字、摔玉
师:见了黛玉,宝玉一问名字,二问读书,三问美玉,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生13:问名字,因为这是人格、性格的标志。
师:宝玉送给黛玉的字是“颦颦”,有哪“两妙”?
生14:“颦颦”突出了林妹妹的柔弱多情的美态。
师:另外,古人取字要与名有联系,这“黛”可代画眉之用,所以与“眉尖若蹙”的“颦”字有关。所以有“两妙”。
生15:问读书,是宝玉对林妹妹权利的尊重,与封建传统认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价值观不同。
师:宝玉问玉、摔玉仅仅是耍赖吗?为何只为“颦儿”而摔呢?
生16:反映宝玉对封建观念的反叛,他认为男女人格是平等的。
生17:太喜欢黛玉了,不想让一块玉成为他们之间的隔阂。
师:王蒙认为,这是瞬间的爱的冲击波所引起的激动、狂喜的表现,坠入情网的少男少女总会说些傻话做出傻事,来引起对方的注意。所以,他宁愿生活更凡俗一点,而有玉无玉的区别阻隔着他与姐妹们的交流和认同,摔玉正是一种叛逆的心理,流露出的是平等的意识。
(五)读者看“宝黛”
师:综合起来,你对宝玉、黛玉怎么评价?可以给人物取雅号,可以展开争论一下:
1、结合“宝玉挨打”的情节,宝玉是“真正淫人”,还是至情圣人?黛玉是刻薄小气的小女人,还是自尊高洁的大诗人?
2、宝玉的雅号有两类:神瑛侍者、多情公子、风华绝代、怡红快绿等;情不情、无事忙、风流情种、混世魔王等。你赞同哪一类,说明理由。
师:(初步交流之后)同学们结合《红楼梦》的阅读,写一篇人物短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尽量从多个视角来品评人物。
(六)总结“叙事视角”的小说新知识
作业:课后尝试利用“人物有限视角”来阅读《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三、教学反思
1、本课试图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为达到小说多元解读的目标,必须借助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主体的新知识,所以我着力引进了小说“全知视角叙述”和“人物有限视角叙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鉴赏小说的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带来了新的感受和一定的突破。
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例的学习,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小说叙事视角的知识,掌握这一类古代小说的教学图式。小说叙事视角的知识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也是一种“策略性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由于考试的功利性,学生对古代小说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课上没有预期的兴奋和激赏的氛围,对小说人物也没有多少个性化的见解,因为他们对原著很隔膜,对“宝玉挨打”等情节不了解,对整个情节不熟悉,对人物的把握更缺少整体感。
学生对小说文本缺少审美感知,如黛玉敏感细心的几个细节,如宝玉说“岂不两妙”的含义和摔玉的深层含义基本没感觉,缺少从心理、体验层面形成共鸣共感,进而对人物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评价。
3、对策:
(1)对引导对“宝黛故事”的关键情节精读和细读,并结合阅读原著写故事梗概;也可以组织观看《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写作人物评论;进一步可以展开研究性阅读,搜集前贤今人对宝玉黛玉的研究成果作为研读的基础。
(2)通读中国古典名著,接受新的小说理论知识,逐渐养成小说阅读的审美趣味和品读习惯、方法。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间断地渗透古代小说阅读的意识、视野和策略,还要定期开展有关的知识讲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兴趣习惯。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