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用心智去捕捉   用情理去谱曲(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03阅读:
字号:|
 用心智去捕捉,用情理去谱曲
(驱心智去铺采摛文,遣情理来体物写志)
——话题作文“感动”训练导引
杨妙新

一、话题材料
①2004年,无论身份、背景、经历有多么的不同,只要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公众、感动了中国,或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他就有可能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宣传语。
②从心来讲,每个人都有一座自己的花园,寂静之中,在心灵的花园里仰望星斗,无声地体会着那种悠然之美,感动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并不需要太大的波澜跌宕。
③感动,指的是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引起同情或者向往。在我们的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情实在太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是什么曾经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是谁曾经让你的泪水盈满眼眶?把你的感动告诉人们,让人们与你一起分享!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经历,书写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说世态。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快速审题
   为了更好地体现写作水平,所以本话题的设计力求简明。写好这样一篇考场作文,就是要充分运用创新思维以构思立意,借助想象和联想以丰富材料,铺采摛文以再现生活的模样,写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从而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鲜明的思想认识,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和理的启迪。本话题,就是要求学生学会从广阔的生活领域中间,从纷繁复杂的世事百象中间,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间,敏锐地去捕捉那典型的材料和闪光的思想,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来。


   话题“感动”,虽然是个抽象的名词,但是可供选择的角度很多,可供选用的素材也很广,审题上不存在误区,其写作的难度在于写什么样的“感动”,如何写出“感动”,写出的“感动”是不是真的能感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圣,下至愚矣,……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白居易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是要形象地、系统地提出诗的四要素,我觉得用它来说明话题作文创作中的一些要素也未尝不可——文章的根本是一个字“情”。网络上有篇文章叫《奶奶的习惯》,大意是说,今年78岁的奶奶本来就疾病缠身,四年前三姑的去世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奶奶就有了三个习惯——四年来必做的事情——①一天里说不到几句话,就喜欢一个人端张凳子坐在门外,一坐大半天,偶尔在膝盖上抚摩,嘴里呢喃着我们听不清楚的话。②喜欢上了去人家吃饭。几乎一有人家办婚丧喜事来请,奶奶都要爸爸用摩托车驮她去。每次的蛋啊,糖啊,还是舍不得吃,揣在兜里带回家。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急匆匆走进房里,不一会儿,隐约的啜泣声传了出来,越来越大,夹杂着模糊的声音:“芳儿啊,娘给你带好吃的来了。可是你去哪儿了呀?”③每次三姑的祭日、生日,或是清明等节日,奶奶总要拿家里最大的那个碗来盛满满一碗饭,每次都用铲子使劲压一压,嘴里念叨着:“这是给芳儿的。这是给芳儿的。”文章感动我们的就是在奶奶近乎老年性痴呆的习惯性动作中所涌动着的那种汹涌澎湃的慈母之情。当然作者为了写出这份感情,是动了脑筋的,具体体现在作者所做的铺垫和渲染上。首先作者告诉我们几个要素:①奶奶已经78岁,三姑才35岁,三姑是奶奶最小的一个女儿,也是奶奶最疼的。②因为七岁时的连续高烧烧坏了脑子,三姑的智商就永远停留在了七岁左右。奶奶疼她,怕她嫁人后被欺负,就一直留在自己身边照顾着。③才35岁的三姑很突然地走了——一觉睡下,就再不醒来。没有给家里人任何准备。而“奶奶竟然不哭,只是端把椅子坐下,看着默默躺着的三姑。不说话,不动,更不哭。爸爸和叔叔把她扶到床上,一会儿她自己又爬起来,坐回椅子上了。”弄得大家不知怎样劝,“只能由着奶奶静坐了,心里期盼着她能挺过这一关。奶奶傻愣愣地坐,木然地吃饭,伏在椅背上睡觉。直到第二天,送葬的哭声想起,奶奶终于嚎啕大哭起来。爸爸妈妈终于放下心,说‘哭出来就好了!哭出来就好了!不然会憋坏的。’奶奶真的哭了个够,酣畅淋漓,直到昏厥过去。”让读者十分真切地体验奶奶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强烈悲痛。然后“我”回忆三姑的生前行状。作者又是匠心独运,只写了智商只有7岁左右的三姑的一个生活场景:“奶奶有时干活累了,坐在外面晒太阳。已经长成大姑娘的三姑就像孩子样坐到旁边,头搁在奶奶的膝盖上。奶奶抚摩她的头发,眼睛里的怜爱常常让我嫉妒。去人家吃饭,像蛋啊,糖啊这些,奶奶总揣在兜里带回来,只给三姑吃。平时家里吃饭,三姑的饭奶奶总要亲自盛,用大碗,还要用盛饭的铲子使劲压一压……”这样就使文章所写的三个习惯,有了注脚,同时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善于驱遣感情,在适当处,让“我”这个目睹奶奶对三姑的慈爱的人又去体验奶奶失去爱女的“痛”,并巧妙地发抒议论:“那情形,看得我的眼泪蠢蠢欲动,心里的伤感涌动不息。” 
   通过对网络作品《奶奶的习惯》的简要剖析,我们觉得写好“感动”这个话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章在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要有所创新,有自己的个性,尽量避免人云亦云。②传统题材不是不可以写,要特别注意“以情动人”,要写出真感受、真感情。③“情”,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提炼,来自于作者独特的思考和体验。④“情”的传导,必须依赖细节的捕捉和场景的描绘与渲染。⑤记忆中的许多来自于生活的表象(比如细节、场景),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进行必要的改造、加工和创新,使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⑥写好“情”,首先必须巧妙地运用记叙、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以十分准确地再现客观事物的特征;同时必须融情于对客观事物准确再现的整个过程中。
具体操作步骤:
(1)分析话题规避误区。“感动”是指你的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引起了同情或者向往。”所以,你必须交代“是什么”让你感动了。如上文提到的《奶奶的习惯》,文章最后是很巧妙地写了一段话的,“现在,距离三姑去世已经四年。四年里,有三件事奶奶从不会忘记去做:坐在门外晒太阳,吃饭带回家糖或蛋,还有清明节拿大碗盛饭,我常常很认真地看奶奶,也每次都很认真地看她做这三件事。我肯定奶奶会将她的习惯保持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三个习惯里饱蘸伟大的母爱,神圣的至爱亲情。我也相信:不管我经历怎样的磨难,变成如何狼狈的模样,总会有我的父母对我不离不弃,默默关心,他们会是我永远的坚实后盾,会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精神动力”。要避免把感动纯粹写成“爱”、“被爱的感觉”、“爱的感受”之类的文章。在我看来,“感动”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感动,“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2)添加信息迅速定位。沿着“是什么”感动这个方向,我们可以添加“一句话”、“一个抉择”、“花开”、“生命的诞生”、“奉献”等等;沿着“为什么”感动这个方向,我们可以添加“大爱”“哲理的启迪”“崇高”“悲壮或者壮美”等等。
(3)分析材料验证思考。话题材料阐明的“感动”的范围十分宽泛,我们尽可以去写自己熟悉的,真正感动过自己的,在自己心灵深处久久难忘的事情,尽可以借助联想和想像,借助艺术再现,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以感染读者。
(4)深入思考细化认识。比如《奶奶的习惯》之类的文章,让人感动的是母子亲情。文章对此做了这样的思考和安排是十分成功了渲染的亲情,让亲情在悲情这一特殊氛围里熠熠闪光,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谓深入思考细化认识,是说我们定下来写感动我们的是亲情以后,就应该设法使人们读了你的亲情文章也很感动。这样,你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写怎样的亲情?你为什么感动?以什么为背景?以什么来烘托、渲染?需要那些细节和场景?
三、快速立意
 “感动”,既可以写国家大事、伟人壮举,比如,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的载人飞行对华夏儿女的情感巨大震撼极其震撼的根本原因,也可以写在国家大事中乃至日常生活中默默做着小事的凡人的事迹,更有甚者,可以写一言一语,一草一木,说明崇高伟大是由许多平凡的人和事情做基石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记叙铺陈也好,描写抒情也好,只要抒发的情感真实而强烈,能感染读者,就一定成功。反之,如果去瞎虚构,胡编乱造,像1999年高考“坚韧——我所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题有很多考生写什么自己的父母死去,写什么自己遭到车祸等等内容,不可能引起情感共鸣,而只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话题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
四、立意误区
(1)把“感动”写成“感恩”,或者“感受”,或者“感悟”。比如,因为父母曾经怎样悉心地关心生病的我,所以我将怎样报答父母,由写“感动”不知不觉就转而写“感恩”去了;或者大谈父母的关爱,给我的强烈的感受,写成“感受”;或者写有感于父母的关爱,我感悟到的人生的意义或者某种人生哲理,写成“感悟”。
(2)立意不够高远,材料又很贫乏。没有想像或联想,没有提炼和加工,只做简单罗列式的平淡叙述,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或者缺乏富有生活真实的生动的细节和震撼人心的内在情感,无病呻吟。于是,虽然题为“感动”,其实,我们读了以后感情毫不为之所动。
五、快速构思
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人的文章里会遭受不同的处置、使用,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材料在同一个人的文章里会不会有不同的处置和使用?会不会有不同的效果?回答是肯定的。
(1)选定文体。文无定法,本话题记叙文(包括小小说、散文等)、议论文都可以写。在构思时,如果选定了记叙文或者小小说,则应将感情融入叙事故事之中,含蓄地但必须是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受到震撼受到感染。为此,我们可以将话题材料或者生活中其他类似材料化为具体的故事,有人物,有情景,有穿插,有波澜等等,如《奶奶的习惯》。如果选定了散文,则要把由话题材料去类比生成生活中的几个片段或者场景,寓情于“景”“事”之中,在“貌离神合”中,抒写你对“感动”的亲身体验。如果决定写一篇议论文,则要从话题材料中阐述出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思想,寓情于事理之中,这样也能实现以情动人。不过,相比较而言,议论文在以情动人上更为困难一些,我们鼓励写前两类文章。
(2)谋篇布局。如果是记叙文,要学会综合使用“瞬间场景法”、“巧妙剪辑法”、“陡生波澜法”等叙事手法,以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如果是散文,则要懂得场景点染,要懂得前后对比和关连,使文章显得内容丰富,情感鲜明,做到“形散神不散”。而议论文的谋篇布局,主要是要求围绕“感动”,分解出三个分论点,力求论述的层层深入。
六、快速选材
(1)从文艺作品中寻找与话题相关的材料。
①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词文赋中,有很多抒情的篇章,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动”,也“感动”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比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李商隐的《锦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李清照的《声声慢》的爱恨情“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陆游的《书愤》《示儿》、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国恨家“愁”,王实甫《西厢记》的千古爱情佳话,曹雪芹《红楼梦》的宝黛爱情“木石前盟”的“欲说还休”的遗憾。
②韩红演唱的流行歌曲的《感动》,其歌词:“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用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让第一个水滴的透明,留在你最深的心里;让第一屡微风的清新,成为你最深的记忆。用所有夜晚的月光,陪你迎来黎明;用第一次想你时我的心情,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写下祝福的话语,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③陈江《寻找一生的感动》:如果我们老了,就找一座小木屋,门前有大树,有草地,我们就在那里安详地过完一生。还记不记得我送给你的小灯笼?此刻,它们是否依旧闪着红光?好想把自己也挂在晾衣绳上,让阳光把心情晒得干燥、温暖……有些东西注定不会改变。就像那只我们一起养过的猫咪,此刻仍蹲在窗台上等我们回去……那些高低起伏的屋顶,那些支离破碎的电线,那些越来越拥挤的街道,散落过我们无数的温馨回忆……
④朱自清的《冬天》:“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朱自清描写的情景你看了以后,能不感动吗?另外,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朱自清的《背影》,也都是至情言语,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2)选择生活中与话题相关的材料。
①2005年4月30日,超级女声十强媒体见面会上,十名超女的首次公开亮相,主办方特意进行了一些设计,除了充分展示她们的唱歌以外的各种才华外,还现场要求她们讲述了一些生命中最为重要和感动的故事。6号选手魏莎有个致命的“情结”,只要听说“爸爸”两字就会立马掉泪,而作为媒体见面会的主持的超级男生严铮,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现场多次提起“爸爸” 两字让魏莎梨花带泪。
②顾准(1915——1974),早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后来,他两次被打成“右派”,但仍然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在逆境中,他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对革命胜利后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这位已然远去的思想独行侠,在一次批判大会上,面对红卫兵雨点般袭来的拳头,高昂头颅喊着“我就是不服”;在他的病已经宣告不治的时候,“连队”领导准备给他摘去“右派”帽子,条件是在一份文字报告中做出“承认错误”的表示,他却接受了。签完字后他哭了,他对老友吴敬琏说,“这也许能够多少改善一点子女们的处境。”
③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的一些人物(如徐本禹)事迹等。
④看着《蓝色生死恋》,你的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流出,那就是感动!看着《大长今》,你的眼泪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流出,那也是感动!感动于男女主人公的高尚而纯洁的爱,感动于男女主人公的高尚的人格。真正的爱那么艰难,却爱着,矢志不渝;成长的路那么艰难,却坚定地走着,脚踏实地;环境那么险恶,人心那么险恶,但是我依然冰清玉洁,守“德”如玉。我们不是韩剧迷,也并不全是因为自己感情丰富,但是,我们会为剧中人物的行事所感动;明知故事纯属虚构,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为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欢笑流泪。那就是真正的感动。
(3)从寓言、故事、传说中寻找典型材料。
①汉乐府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②牛郎织女的传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千百年来令多少人叹息;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观,千百年来让多少人传唱。《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则让人们唏嘘不已。
(4)从课内外寻找成语典故、俚俗谚语和名言警句。
①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一爱情誓言令多少有情人感动啊。
②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著名诗篇《一代人》)。这句话既是顾城标签之作,也是刚从劫难中苏醒过来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箴言,读来感动不已。
③冰心:有了爱就有一切。
④但丁名言:“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是妈妈的呼唤!”
(5)从自然界、动植物等处寻找材料。
①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比如,冰心感动于异国的“云影天光”,竟然“伏于纤草之上,呜咽不止”。在《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九》中,女作家说:“在异国,我只遇见了两次这种的云影天光。一次是前年夏日在新汉寿(New hampshire)向岭之巅。我午睡乍醒,得了英伦朋友的一封书,是一封充满了友情别意,并描写牛津景物写到引人入梦的书。我心中杂糅着怅惘与欢悦,带着这信走上山巅去,猛然见了那异国的蓝海似的天!四围山色之中,这油然一碧的天空,充满了一切。漫天匝地的斜阳,酿出西边天际一两抹的绛红深紫,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万山沉寂,因着这奇丽的天末的变幻,似乎太空有声!如波涌,如鸟鸣,如风啸,我似乎听到了那夕阳下落的声音。这时我骤然间觉得弱小的心灵被这伟大的印象,升举到高空,又倏然间被压落在海底!我觉出了造化的庄严,一身之幼稚,病后的我,在这四周艳射的景象中,竟伏于纤草之上,呜咽不止!”
②你也可以因为曾经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而写出至情言语。
③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有人说,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有人说,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有人说,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你说感动如什么呢?
七、快速拟题
(1)记叙性的作文题目
《奶奶的习惯》《被爱感动着》《我的父亲》《父爱无言》《军人情结》《电话情结》《故乡情》《故乡的小屋》《那残缺的月饼》《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蓝色生死恋》《一张旧照片》《爸爸的草鞋》,等等。
(2)议论性的作文题目
《说“感动”》《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感动崇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等等。
八、触类旁通
本话题很常见,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训练上往往可能有所疏忽。其实,这类话题,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写作素养。常见的话题,很难突破前人创下的高度,所以尤其需要作者能够大胆创新以追求个性,需要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搜寻到超越一般思维视角的思想和材料,使作品获得崭新的艺术生命。比如,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有“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诗句),曹丕的《燕歌行》(有“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之诗句),李商隐的《辛未七夕》(有“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之诗句)等等。到宋代,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但是秦观《鹊桥仙》独出机杼,立意高远,远远地超出了前人的立意,唱出了新的爱情绝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类话题要求综合运用“感受与思考”“想象与联想”“再现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专题中介绍的写作知识。反言之,它也可以分项训练上述几个专题。只要我们灵活运用,是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本文介绍的一些导引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这样一些相关的话题:《感恩》《感悟》《爱》《爱的方式》《高贵》《追求崇高》等。(当然在具体写作中要考虑到话题间的细微差别,通过描写或者议论的侧重点的不同来吻合具体话题不同的情感倾向。)
九、范文点评
恼 人 的 电 话
                             海门中学高二(9) 陈琨
做着作业,我时不时地看看电话。电话机静静地躺着,悄无声息。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哎,恼人的电话。
人说雁过无痕,岁月无声,而白驹过隙的光阴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地流。流年的浪花总是涤荡在渺远的心际,水波涟漪般徐徐荡开,又似风中的花瓣样悄悄滑落。可是,为什么我的心总不能轻松?
“叮铃——叮铃——”恼人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朦胧中,我拿起电话:“喂,谁呀?”听筒中传来“嘟——嘟——嘟——”的长音。噢,原来是梦。我得了电话过敏症。
已经五天了吧?妈妈要去遥远的地方打工。早晨我送母亲去车站,很有点不孝,望着载着妈妈渐行渐远的汽车,竟然是高兴多于依恋,回来的路上狠狠地自责了一番,然而想着即将来临的国庆长假,真有一种“老鼠掉进米缸里”的兴奋;想起每天可以晚睡晚起,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由的时间,我当时真的想拥抱所有的人,告诉他们:“我多快乐!”
然而,我并不快乐。才回到家,接到了外婆的电话,大意是“妈妈走了,一个人要当心”之类的,而且是“千叮咛万嘱咐”。一会儿,表妹也跟着来凑热闹,在电话里说个没完。一会儿,爸爸也来电话“关心我”。我纳闷,一直以来,爸爸总是“安心地”在外地工作,什么时候也学会关心起我来了?一会儿,同学也来问候我,弄得我怀疑起来,今天怎么了?我很不服气,今天不就是母亲去外地了?
真的,我并不快乐。我要自己做中饭,我问自己,我没有做过饭吧?手忙脚乱中,从冰箱拿出了菜,拣净洗清后,已然感到疲劳。偏偏那蒸汽还一个劲儿地望我镜片上挤,弄得我心烦意乱,一个劲儿地说“妈呀,我的妈呀”,脑子里却想不起妈妈有手忙脚乱的情形,因为,不管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到我该吃饭的时候,饭菜都已经在桌上,似乎确实没有注意过母亲下厨的样子。然而,我还是端出了饭菜,我相信,世上无难事。但是,我为什么有点委屈?是因为饭菜不可口?是因为一个人吃饭孤独?是因为想妈妈了?是因为外婆的电话——问我吃了没有?
第一天晚上,独自躺在床上,塞上耳机,听着“超女”的歌声,不知道何时才酣然睡去……
在“叮铃——叮铃——”声中,我猛然惊醒,是妈妈的电话,她告诉我“她昨晚很晚才到,怕影响你休息了,所以没有打电话”,然后问了许多“吃饭”“睡觉”“读书”“玩耍”的事情,可以说是十分的不厌其烦。我百感交集,但是主要是感动:“妈妈真好!”
然后,我每天过着煮饭洗衣读书,反反复复地接电话的日子。煮饭洗衣读书接电话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我过了几天。我感到了烦。我多想自己是生活在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   注:电话发明者)出世之前的时代。
终于在前天早晨,我发了神经。“叮铃——叮铃——”铃声将我惊醒,才几点呀?睁开惺忪的睡眼,一定是妈妈。真的是妈妈!听筒中传来的妈妈的声音,已经不能给我感动了,什么关窗啦,什么盖被子啦,什么读书啦,什么吃饭啦,我觉得我不是孩子了,我长大了,这些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可是大人们为什么不嫌罗嗦?我说了声“知道了”就挂了电话。然后,我拿掉了听筒。傍晚的时候,外婆急急忙忙地从老远的乡下赶来,问我怎么了。看着外婆满头是汗,我知道自己的不对了。67岁的外婆,往日很慈祥,今天有点异样,她告诉我:“你母亲在外地,要给你打电话,就要走很多路才到电话亭。不容易啊。她打不进你的电话,很急,叫我来看看你。你很好,我放心了。”然后,外婆叮嘱了我好些话,走了。我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一晚,没有电话;第二天早晨,没有电话;整个白天,没有电话。我快乐了吗?我似乎心绪不宁。晚上,我做着作业在想,今晚会有电话吗?直到临睡了,外婆来电话说,明天来陪我,说是我妈妈叫她来的,妈妈觉得亏待了我。我似乎感到了异样,问外婆:“为什么妈妈不给我电话?”是表妹愤怒的声音:“问你呢!你妈妈为了打电话给你,早晨冒着大雨出门,被——可你呢。哼!”挂断了。还是外婆好,说“早点睡吧,我明天来……”
我看着电话机,可是那里没有声音。妈妈,你怎么了?该不会有事吧?我怎么会那么不懂事呢?泪眼迷茫中,仿佛看见母亲在外地奔波的身影,仿佛看见母亲雨中寻找电话亭的情景,仿佛看见母亲在听到我挂断电话以后茫然的神情,仿佛看见母亲焦急地打电话给她母亲的情形……
   滴铃铃——滴铃铃——,我飞快地过去接电话,回答我的是“嘟,嘟,嘟,嘟……”“是外婆来了吧?”
   【点评】①作者善于从细腻处落笔写“感动”:母亲走了,外婆关心我,父亲关心我,表妹关心我,同学关心我,到了外地的母亲更是关心我;他们的关心,就是那一个一个电话。②文章借道具(电话),巧妙设置了内在的波澜:母亲走了,我高兴;电话来了,我感动;电话多了,我心烦;电话没有了,我心不安。③文章采用了陡转的结构法,强化了母子间的感人的“爱”——母亲一直悉心的关心我,可是我没有感动,我只觉得有束缚不自由,所以母亲远出谋生,“竟然是高兴多于依恋”;母亲人在远方却时刻系心于“我”,我觉得“烦”,然而,表妹的话使“我”清醒,并萌生感动和对他人的关心。④文章成功地运用想象和联想、对比和烘托等手法来丰富文章内容渲染思想情感。读来令人感动。
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2006/3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