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正文

登高(人教版高一必修)font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29 17:00:03阅读:
字号:|
 萧城一中   路雪梅

课例分析:
《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之作,学习这首诗,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把握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并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意境。同时应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图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 教学目标 ]
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教师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地)一千一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
前后。在夔州,长江边上,秋风凛冽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
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不不时传来几声
猿的哀鸣。这时,有一位老人,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地朝山上走来,他已经是浑身疾病,而且“右臂偏枯耳半聋”了……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走到生命的晚秋。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长江,


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播放背景音乐《二泉映月》,
老师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大屏幕同时映出诗句和作者,让学生自由朗诵)

 [重难点的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
(一)诵读指导 (略)
(二)品味鉴赏(提问  讨论   答问  点拨  解疑)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⑴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⑵ 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明确: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探 导:
① 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 
  明确:(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② 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因为那时毛泽东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由此看来每一位诗人笔下的鸟都是他们的化身。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 颔联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前人誉之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写了几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明确:(略)
(2)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
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2)什么叫登台呢?联系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答。    
明确: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 
   (3)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  
 明确: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 
     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艰
难苦恨繁霜鬓”
(2) 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 
(3) “苦恨”和“新停”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国难当头,杜甫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他的心情一定是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多病。而“新停”又是“刚刚放下”。“新”与“苦”都是副词,两相对应。这两句,词相应,句相同。“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分别是“非
常痛恨两鬓染霜”“刚刚放下浊酒杯”之意。
(4)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
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
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
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
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三)  赏析小结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除了因为内容的丰富深沉外,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
     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二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
[品文品人]
学习了杜甫的诗歌,你对杜甫其诗其人有何评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展示古人评价)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山高人为峰      高山仰止
[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这首诗,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顺畅,三百字左右)

板书设计: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孤独哀伤
写景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韶光易逝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漂泊孤苦
抒情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忧愤苦闷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